全纳教育思想中历史教学的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全纳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被广泛接受并应用到历史学科教学中。全纳教育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全纳教育思想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针对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民主平等;以集体为基础,团结合作。应用策略包括分层教学、个别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全纳教育;个别教学;分层教学;合作学习
全纳教育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本文主要结合历史教育教学的学科特点,探讨了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全纳教育。
一、全纳教育思想指导历史教学时应遵循的原则
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更多的是一种教育态度,一种教育理念。全纳教育思想倡导教育公平,要求教育过程中必须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个体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在思想上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并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全纳教育需要遵循以下教育原则。
(一)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一系列的全纳教育策略,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教育活动。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了解每个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概况,再根据不同的历史课程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并且在实施这些策略过程中,灵活地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境调整策略。在历史教学中因材施教需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要义:第一,真正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学习历史的喜好、学习历史的方法、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等等,再分析每个学生学习历史的特点。第二,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个别差异,以及不同的历史内容制定分层的教学进度,运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实施差异教学。
(二)以学生为主体,民主平等
全纳教育倡导让每一个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学习的主人,都是学校生活的主人。全纳的历史课堂要求每个学生都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历史的主人,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因此,历史教学活动要围绕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来进行。师生之间人格上是平等的,地位上是平等的,历史教师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促进者,倡导师生平等互动,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民主参与历史课堂。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地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三)以集体为基础,团结合作
传统的升学竞争以及精英教育都导致了优胜劣汰,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教育直接导致的是等级差异,然全纳教育提倡合作。所有的合作都是基于各方相互平等的基础上,是以相互促进发展为目的的。由于不同学生的各种需求不同,相互优势互补,这就强调团队集体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依靠团队集体的智慧来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共同提高进步。全纳的历史教育教学强调在班级生活学习的每个学生都是班级中的重要成员,是班集体中的一分子,是一起学习的合作者。解决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合作,每个学生的学习或生活或活动遇到困难或是出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它都不仅仅是这个学生的个人问题,它也是班集体的问题,应通过团结合作,一起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解决了问题,也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相互协作的能力和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意识。
二、全纳教育思想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根据全纳教育的理念,在历史教学中应采用多维的教学策略,极力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多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一)恰当地分层教学
第一,分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分层分组。根据学生了解历史基础知识的概况、掌握学习历史的能力水平差异,在班级内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层教学。在进行分层分组时,应考虑男女混编,把性格、性情不同的分配在一起,把历史知识、能力水平相近的分在一组,座位编排时相邻。这样利于小组内的统一讲解、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同时也有利于同学间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第二,分层教学时,根据要求制定教学任务,有效进行教学。历史教师要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分层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任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确立合适的教学进度计划。对历史基础、能力薄弱的小组,重点是在抓住基础,指出重点。要求教师在小组内讲授后,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反复练习,并强化记忆,小组内相互督促,熟练记忆历史知识,并慢慢培养其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以提升学习历史的能力。如在完成“七七事变”的教学任务后,学生首先要识记“七七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相关历史人物、事件的背景以及经过,掌握“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然针对历史知识和能力比较扎实的学生,教学重点是补充教材以外的知识,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应做到精讲教材,多设计问题,重在引领,注重师生互动,相互质疑,相互辩论,倡导思想碰撞,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思考问题,培养历史情感与时代责任。在设计“七七事变”的教学任务时,多让学生搜集与“七七事变”相关的材料,如利用网络查询事变相关的史料,了解事变相关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等。这样的分层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个性特点,保证每个学生的历史知识能够牢固掌握,能力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快速提升,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进而提高了历史教学质量。
(二)及时的个别教学
分层教学在实质上是一种小范围、小规模的主体教学,并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因此,作为对分层教学的补充或是完善,对单个个体进行个别教学是必要的。这需要历史教师准确把握住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表现的问题,制定精准的个别教学策略,一对一地单独辅导,及时地进行个别教学。个别教学中不仅要强调适应并注意个性发展,还应注意个别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与设计,以适应并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为主导[1]。可见,个别教学的要领就是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对一地单独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常见的有两种特殊情况:第一种是对学习历史有特别困难,即掌握历史的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都有困难,这类学生往往是由于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或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应用全纳教育的教学理念深入了解学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如“七七事变”教学时,个别学生对事变的历史意义把握不住,就需要教师一对一地引导,慢慢让其了解事变过程,剖析历史事变的意义。第二种是学习历史的能力极强,历史教师教授的知识不能满足其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也需要历史教师要精确掌握学生学习历史的现状,以便于在个别教学时,有针对性地拓宽相关知识和拓展相关能力。如“七七事变”教学时,历史教师应引导其查阅事变相关历史著作、各类历史评论,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三)有效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能动性、主观性,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每个学生有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2]。每个学生在进行历史学科的自主学习的时候,应从自己学习历史的知识和能力的实际出发,在历史教师的帮助下自觉、独立、主动地参与学习,根据课程标准制定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进度与内容,学习历史过程中自主选择任务、自主调控进度、自主反思与总结,不断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尽管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自我意识,但实际在操作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重要。需要历史教师根据历史教学内容与任务选择历史素材,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意识,创造一切条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潜能,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历史,培养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历史教师的引导作用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其主导地位十分重要。
(四)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3]。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真实地学习,并要求全程参与,这增加了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参与机会,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从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历史教师需要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一起共同制定小组学习历史课程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明白学习的目标。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方向明确,激发了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能自己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提高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学习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给予了学生极大的展示空间,满足了学生的表现需求。如教学“七七事变”时,小组内可以组织比赛,看谁把“七七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记得又快又好,相互抽背,相互激励;查阅与事变相关的史料时可以分工,一部分人阅读事变文献原著,一部分人利用网络查阅事变相关的资料,还有一部分可以收集事变相关的影视资料,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一起观看事变相关的影视、写观后感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历史遗迹,以增强其真实的体验。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全纳教育理念充实我们的教育思想,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差异,在承认学生基础与能力方面存在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运用差异教学,激发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地投入历史学科的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强调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的优势、特长,进而树立自信,实现自我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红、华国栋.个别化教学与差异教学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6,(08):41.
[2]郑健.高中历史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蒋福军.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对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149-151.
刘河燕 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