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儿童教育思想论文
一、从民族与国家的高度重视儿童教育事业
儿童教育是国家发展及民族振兴的希望。宋庆龄始终从民族与国家的高度关心儿童成长,这也是她儿童教育思想的最重要的内容。鸦片战争百余年来,中国屡遭外国势力侵扰,动荡的社会很难给予儿童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所以,宋庆龄对儿童教育问题始终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角度出发,她始终教诲孩子们不要忘记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及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和平环境,要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她说“:为了中国儿童有鞋穿,有饭吃,孙中山先生献出了其四十年的生命。”在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向全国呼吁“: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并恳请国际友人将对中国的同情心放在这些有生命力量的儿童身上。”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多次指出,少年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及民族的希望,是共产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基于此,宋庆龄深刻地认识到,老一辈不但在推动时代的进步,而且还在培养新的一代。历史与现实都说明,为了保存革命的成果不致在下一代变质,就应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工作,将他们培养成坚强的革命后代与事业接班人。宋庆龄认为优秀的品质是教育的结果,她说“:离开教育,即便老子是英雄,孩子不会因为生活在红旗下而自然红起来。”宋庆龄将儿童比喻成茁壮成长的苗圃,如果不帮助他们战胜风霜与虫害,将其长期歪曲的身子扶直,将不成才的枝丫剪掉,他们是很难长成大树的。为此,她曾多次指出“:有些事情是可以等待的,而儿童的教育则是不能等待的。”
二、培养儿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1.将最宝贵的东西留给儿童,是宋庆龄儿童教育的核心
她认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物质教育是重要的,我们应该像保护幼苗那样照顾他们。但是,好的物质条件还不够,还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比物质教育更重要。同时,这种教育并不是说教式的教育,而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给予他们精神食粮。她希望文学家、艺术家应担当提供精神食粮的责任,鼓励文艺工作者多为儿童创作,让亿万儿童从中得到营养。她以为儿童创作剧目为例,“通过树立典型的儿童形象感染儿童,并寓教育于文艺活动之中”。宋庆龄还强调,还应创办优秀的儿童刊物,以启发儿童的思想,指引正确的道路。先进的工作者应多与儿童见面,以自己的工作情况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应多创作适合儿童的积极向上的歌曲,这些都是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她说“:我们应坚持下去,以不息的奋斗来创造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宋庆龄认为全社会都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儿童教育上面,儿童教育是国家赋予一切成年人的责任,将最宝贵的东西留给他们,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工作等。
2.努力让儿童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了让下一代更好地成长,为国家及人民服务,宋庆龄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从现在抓起,精心培养儿童,让他们“像雷锋叔叔那样快乐地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德智体美等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德育来说,宋庆龄认为,德育有阶级性,我们应从这个观点出发考虑如何培养儿童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我们要求孩子们都是具有人类最优秀品质的人”。她将这些优秀的品质分类为:热爱自己的同胞,特别是热爱劳动人民;通过劳动体现对人民的热爱;在同劳动人民共同斗争中,要有勇气和他们站在一起,毫无畏惧地反对劳动人民的敌人;在生活中要诚实,承认自己的缺点,并在实际中改正。宋庆龄认为,以上的这些品质再结合朴素、节俭等品质便构成培养儿童良好性格的主要内容。在智育方面,宋庆龄强调应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没有文化便不能担当国家的建设任务,如果一个孩子学习不好,他怎会改造社会与自己?”在体育方面,宋庆龄强调健康的身体对于儿童教育非常重要,要加强体育锻炼,从小就应培养儿童养成保护眼睛、锻炼身体的习惯,艰巨的工作需要健康的身体来承担。同时,她也非常重视美育的作用,“对于文学艺术要有鉴赏力,优美的文学、艺术等对陶冶儿童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抵制不健康东西的侵害”[4]83。让儿童在德、智、体等方面健康发展,成为既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又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健康身体的接班人与建设者。
三、宋庆龄儿童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1.社会各界都应支持儿童的教育事业
教育是一种社会行为,要做好儿童的教育工作,应协调好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各方面的工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所以家庭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单位。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这正是儿童长身体、长智力,形成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教育,宋庆龄认为对于这一问题有几种做法:一是将孩子视作家长的私有财产,有着养儿防老的目的,希望孩子将来能报答其养育之恩,而不积极鼓励孩子参加革命,不让他们远走高飞;一是有些父母认为教育儿童是国家的事情,甚至有些父母以打骂代替教育。针对这些现象,宋庆龄认为对待孩子的教育,父母应有正确的认识,坚持正面教育,采取说服、鼓励等多种方法进行长期的教育。同时,她反对“棍棒出孝子”的观点,认为打虽然能让孩子暂时屈服,但不能让他们诚心纠正自己的错误,反而危害其正常的心理发展。所以,儿童教育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榜样,要让孩子从其身上学到良好的思想与习惯。宋庆龄指出,儿童的教育光有家长是不够的,更需要那些品德高、知识渊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不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能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所以,宋庆龄强调儿童教育是全体人民的责任,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她倡议全社会都应关心、支持儿童的教育工作。
2.通过典型形象对儿童实施教育
宋庆龄认为,儿童的教育应有针对性,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典型形象进行多种教育活动。首先,儿童喜欢模仿,有着很强的可塑性,为此,她指出“:父母及社会各界人士应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因为儿童更容易从同辈群体中获得教育。”其次,针对儿童年幼无知、意志薄弱的特征,宋庆龄还强调应采取诱导式的教育方法,反复进行教育。她还对社会上流行的儿童教育方式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宋庆龄认为,爱是有原则的,对于孩子的一些缺点,坚决要纠正,不能纵容,否则便将孩子培养成好吃懒做,追求个人享受的坏习惯。宋庆龄说“:我们爱孩子就应以革命者的爱,将他们培养成为不怕严寒的松柏,而不是经不起风雨打击的嫩草。”同时,她反对惩罚儿童,强调对儿童应正面说服教育,相信他们经过正面的诱导改正错误,惩罚只会违反教育规律,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三,针对儿童好动、好问的特性,宋庆龄认为教育儿童就应顺从他们的性情,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游戏教育。她说“:活泼好动、敢于发问是儿童的优点,就需要根据这些优点对儿童进行正面教育,可以鼓励孩子从事体育活动,通过玩发展孩子的脑力与体力。”最后,宋庆龄还非常重视良好的环境对孩子情操的陶冶,她说“:孩子从出生之日起便受到良好环境的影响,他们是染于苍则苍,生活环境随时影响着孩子。”这就需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中包括家庭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充分发挥环境的陶冶作用。
作者:李俊梅 单位: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