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概况及特色构建
【摘要】音乐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音乐人才,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综合的发展。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比较长久,在不同的阶段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对高校音乐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为了让高校音乐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应结合学校自身以及教育改革目标构建更具特色的高校音乐教育,找准高校音乐教育的方向,从而提高音乐教育的效率及质量。本文对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概况以及特色构建途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现代;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概况;特色构建
引言
音乐是一门艺术类的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通过高校音乐教育能够为喜爱音乐的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和教学,并培养出更多专业素质更高的音乐人才,同时,进一步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持久发展。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音乐教育的方式及内容需进行相应的调整,不仅要为学生讲解乐理知识,还应注重对学生音乐技巧的传授,依据学校本土文化的特点,结合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构建特色化的音乐教育模式,展示更加多样化的音乐类型,为音乐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充分的动力源泉。
一、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发展最早兴起于19世纪末期,伴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洋务运动的开展,人们认为只有了解了西方的文化才能够更具针对性地抵抗西方国家的侵略,因此,大力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多元化的人才,音乐教育就是其中一项内容,借助学堂乐歌的特殊教学意义而影响当时人们的思想。随后,高校音乐教育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当时国家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需求,为了做好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加强了对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视,设立多个专业性的高等院校,结合国外音乐教学的丰富经验,逐渐发展形成了我国最初的音乐教育方针。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一段时间内受到思想潮流的冲击,文艺作品的创作遭到打压,音乐作为艺术性的教育也受到影响,但这一时期内音乐在民族化方面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机会。在之后的慢慢发展中,高校音乐教育逐渐走回正途,并且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其获得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整体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背景下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会,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从选修课程着手,提高音乐教育的地位。而随着至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音乐教育已经成为部分专业院校的必修课程,进一步提高了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在音乐教育的长久发展历程中,展现出多样且鲜明的时代情感以及发展特点。
(二)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现状与以往的高校音乐教育相比,现代高校音乐教育获得了更加多样的发展机会,但也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其教育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影响着现代音乐教育的整体质量,不利于学生的音乐学习以及音乐技能的有效培养。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高校音乐教育虽然发展历程较为长久,但实际上其真正规范化发展的时期却比较短暂,因此,大多数高校对音乐教育并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缺乏完善的高校音乐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音乐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进行。高校缺乏对音乐教育管理部门的设置,常常将音乐教育混入其他学科的教育管理中,对于音乐教育没有正确的认知,同时也缺少专业性的音乐教育管理人才,没有具备专业音乐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工作会导致音乐教育出现问题,进而阻碍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2.音乐教学资源不够充足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对音乐教学设备的应用,尤其对于现代高校音乐教育而言,多元化的音乐特点要求必须利用更加专业且先进的音乐设备进行教学。然而,先进且专业的音乐教学设备价格通常都比较昂贵,部分院校对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占比较小,因此也就难以支付起音乐教学设备的购买需要,导致音乐教学资源匮乏,传统的教学设备较为陈旧,无法真正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故而现代音乐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此外,没有充足的音乐教学资源学校也就无法开展丰富的音乐教育活动,致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降低,影响高校音乐教育的整体质量,学生的音乐技能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3.音乐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现阶段,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缺乏合理性,在具体音乐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存在不足和缺陷。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缺乏科学性、结构性,基于音乐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性,一些非专业性的高等院校在设置音乐课程时常以选修形式为主,不仅学分占比比较低,其课程教学的重点仍放在歌曲欣赏的层面,没有进行深入的音乐解析以及音乐技巧的讲解,这就会降低学生选修该项课程的积极性,其音乐培养功能也无法发挥,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足,导致高校音乐教育效果呈现出比较差的状态。而在专业音乐院校中,虽然音乐课程是必修的课程,但却会出现对课程不重视的情况,进而对高校音乐教育效果造成不利影响。4.音乐教师专业性不够高现代音乐模式类型多样,若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满足基础教学设备的要求,而且对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专业性更高的音乐教师才能够将音乐乐理知识或者音乐技能更完整、更详细地传授给学生。在实际音乐教育中,由于多数课程教师年龄较长,虽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却对新型的音乐风格、音乐技巧了解的比较浅显,使现代音乐教育的开展受阻较多。另外,对于年轻的音乐教师而言,其虽然能够快速全面地了解当下音乐的流行趋势,能够从兴趣方面吸引学生,但缺乏足够的教育经验,很难将其中的音乐技巧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其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二、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的特色构建
(一)转变音乐教学观念为创建特色化的高校音乐教育,首先应从教育观念着手,转变高校音乐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思想观念的角度展现出音乐教学的特色化转换。在现代高校的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相关的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同时还需重视对学生音乐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将音乐创作技能对学生进行示范展示,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自行主动地加入到音乐创作实践中,将课堂还给学生,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实践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特色的高校音乐教育,营造和谐积极的音乐课堂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在转变音乐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对教学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尽量压缩音乐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积极创新音乐教学思路,将音乐教学重点转移到音乐实践应用层面,深化教学课程改革,组织多种多样的音乐教学形式,并以特色课程的形式开展,如歌唱比赛、乐器演奏、合唱指挥表演等,着重突出高校音乐教育的实践性内容,合理融合不同的音乐技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学习到相关的音乐技能,既不失去音乐教学的专业特色又能够改进教学课程设置。
(二)融入地方民族特色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划分出多种多样的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也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在多彩的民族文化中也不乏一些音乐方面的内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环境下音乐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音乐中的音色、音调、语言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对新疆音乐的展现总是伴随着特色舞蹈,蒙古族的“呼麦”也是其独特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特有音乐形式,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壮族的山歌形式等都是在多种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特色音乐种类,体现出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出我国音乐教育的多姿多彩。因此,高校若想构建特色的音乐教育,就可以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其中,根据对高校所在区域的查询了解,找到地方性的民族特点,将区域民族文化的特征与高校音乐教育相结合,将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相结合,极大程度上能够丰富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拓展高校音乐教育所涉及的知识面,在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中促使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还能够发挥其民族特色的独特特点,吸引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学生就更愿意选修学习该门课程,进而实现高校音乐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三)对音乐课堂教学进行拓展音乐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脚步趋于同步,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音乐类型都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所关联,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全面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因此,所创作出的音乐类型也更加多种多样,音乐风格、音乐形式等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现代高校音乐教育与以往的音乐教育具有相类似的特征,同样与时展背景之间存在联系,在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下,高校音乐教育也应作出改变,不仅要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知识及技能,还应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获得不一样的审美体验,能够在音乐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强化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做好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将音乐知识实现更完整的实践性转化。在音乐教育要求深化并增加的背景下,之前的音乐课堂教学已经难以满足现代音乐教育的需求,因此,需对音乐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在其中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或将其加入其他学科的教学,例如,将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将音乐教学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将音乐教学与文学理论相结合等,在与不同学科的互相交融中实现对现代音乐教育的特色化建设,在与不同学科的互相交叉中实现对现代音乐教育成果的创新,以音乐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多种综合能力,并且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及技能的掌握。
(四)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高校音乐教育的特色化发展可以采用结合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方式,由于音乐教育中所用到的各种音乐设备以及在教学中对音乐作品的展示都需要通过多媒体设备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将智能化的音乐技术手段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进行合理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其教学质量及效率的优化,信息化音乐教育特色也得以较好的展现。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之前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从网络上搜集一些有用的音乐教学资源,利用音乐制作软件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音乐作品的制作流程,一些音乐播放设备以及乐器也可以与电脑相连,对其音色、音调进行优化弥补,从而表现出更完美的音乐作品。除此之外,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特色化的高校音乐教育还可以采用微课、教学平台等方式,以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基础,创建相应的信息化教学平台,音乐教师录制音乐教学课程并将其上传至教学平台,以方便学生随时学习,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对教师反馈学习中的困惑,对理解不够透彻的知识内容能够进行反复性的观看,进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音乐相关的知识点。这种信息化特色的教育模式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高校音乐教育得以形成的基础在于历史发展中的不断完善,其现代背景下的发展虽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对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总体而言还是呈现推动作用的。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只解决其中的发展问题还不够,还必须对其进行特色化的创新,从教育观念入手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结合地方民族特色,融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并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手段,实现对高校音乐教育的特色化建设,从而为现代高校音乐教育注入更多活力,推动其得以长久的进步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欧莉.浅析如何创新当代高校音乐教学模式[J].北方音乐,2020(06):93-94.
[2]史晓宇.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黄河之声,2020(05):85-86.
[3]黄佳.大学通识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J].北极光,2019(12):53-54.
[4]李腾凤.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艺术评鉴,2019(23):84-86.
[5]白雪莹.论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J].黄河之声,2019(21):73.
[6]陈连.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235-237.
[7]陈曼倚.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创新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8):39-40.
作者:汪晓露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