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1-05 10:17:00人气:499

【摘要】在小学教育教学领域,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成为必然趋势,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加知识储备的关键阶段,良好的教学氛围、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等与学生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1]。同时,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开始演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基地。因此,围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课程教学严格依据教师准备的教案进行。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兴趣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学生依赖于固定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遇到疑问时,缺乏独立思考的积极性[2]。其次,小学生由于年龄相对较小,自主学习的意识较为淡薄。目前,很多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最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未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电脑的排列方式和学生的座位安排往往是固定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通常采用的是随机分组的方式,不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可能出现某一个小组的成员全部为学习较差或者全部为学习较好的情况。这会影响学生信息技术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3]。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首先,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应该积极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具有极强的好奇心,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较之于其他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多媒体优势更为明显,教师可以将声音、影像、图像等多种视听手段用于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构建一个具有趣味性的学习空间,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4]。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用Word制作海报相关的内容时,可以首先通过拼图小游戏或者海报观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并要求学生依据课堂中所学习的图片插入和文本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海报。其次,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制作海报的创意和过程。最后教师可以统一收集学生所制作的海报,组织全体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打分和评价,并以公开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最美的海报。通过以上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提高。其次,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应该积极搭建应用平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电脑操作技能,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为学生创建与课程相关的应用实践平台[5]。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免费申请电子邮箱”相关的知识时,可以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在进行课程讲解之前,引导学生依据课本中的说明和网上搜索的资料进行电子邮箱的申请和注册,并通过互发邮件掌握收发邮件的主要步骤和方法等。在完成这些教学任务以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逐一讲解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发言了解他们在自主探究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对存在问题的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使得学生更加熟练、透彻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可以有效提升知识的实用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首先,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认知理念。基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是承担课堂教学任务的主体,学生主要负责被动地吸收知识。这样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极易导致形成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现象。而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是当前新型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时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创新性和探索性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引导工作,依托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6]。其次,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积极更新自身的授课方式,学习并运用更具创意性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授课模式下,教师的讲授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对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重视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以更加具备创意性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积极推进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充分结合计算机教室的整体布局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具体而言,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积极推进小组合作探究的举措主要包含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应该依据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与之匹配的小组合作方式,确定小组合作的具体方式和每组的人数。主要结合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储备情况对其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均由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组成,为每一位同学提供参与小组合作的机会,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价值。其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上机操作和小组讨论是课堂小组的主要任务。因此,在组建好学习小组以后,小组成员之间应该通过自行讨论确定好本组的发言代表、记录员和小组组长等。其中发言代表人主要负责陈述组内讨论的结果,记录员主要负责统计小组操作和讨论的结果,小组组长主要承担监督组员学习、向组员分配任务以及统筹小组内部活动等责任[7]。其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较之于其他学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任务大多需要依靠学生的动手操作加以完成,而小组合作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解决学习困难。通过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交流、分享与互助,使得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乐趣,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综上所述,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培养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人才,必须重视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王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文星小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