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摘要:为了让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此次课标改革过程中,提出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综合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同样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最佳阶段,在小学时期由于学生的辨识能力和认识薄弱,加强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是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一项内容。[1]本文从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找出了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本文可以给教育工作者提高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实际学情,从而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道德和法律的认识,从基础层面进入到更深层次的理解的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提升核心素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候,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应当符合当下的时代背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道德与法治概念和作用。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在小学阶段中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对世界、生活环境拥有更加透彻的认识和了解,为学生将来核心素养的提升打好基础。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中,学生的特点和心理也各不相同,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特点是认知薄弱、缺乏正确的思维观点、接受能力较差,同时爱玩好动、善于动手、探索心理强烈,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顺应学生成长规律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高效性。小学生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周边环境的认识较为简单、浅薄,即在小学生阶段的认识具备不完善、不全面性,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结合核心素养的知识内容,实现学生在教学和生活中的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展开,需要结合当下当时小学生周边的生活环境,切忌胡乱设计和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给学生道德与法治的认知造成负面影响。[2]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教学工作中,不少学校缺乏足够专业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人才,而负责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师通常由思想品德教师或是班主任担任,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道德与法治内容;另外,就是教师的思想观念,对于道德与法治不仅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且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教授体系;而且对于教育教学方法的认识不足,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给道德与法治工作的开展带来的许多困难。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世界、生活认知的关键阶段,无论对于什么事物都会存在强烈的好奇心,正是因为好奇心的存在,才能够促使学生思想、思维的不断深化和提升。所以,作为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活动的时候,应当合理科学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从而得出结论,学生对于某节课程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就会更加专注于该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这也是很多教师努力提升学生兴趣的根本所在。然而,兴趣是一种特定环境、场合下才会产生的事物,一旦脱离学生产生兴趣的情境后,兴趣自然而然便会消失。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努力寻找和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并以学生的兴趣点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借助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方便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另外,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还需要深挖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构建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辨别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真假相近的内容,让学生对产生疑问的地方进行讨论和辩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积极引导学生揭示出正确的答案。同时,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贴合当下社会情况,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了解和记忆。
(二)结合生活中常见素材提高学生认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相对于其他教学阶段的教材而言,它的内容层次和形式更加灵活丰富。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结合相应的教学主题内容,通过融合生活元素或是素材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3]教师作为和学生关系最为的密切的人,对于学生的兴趣、习惯、爱好都是有所了解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学生熟悉的案例进行针对性教育,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理解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认可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在小学生身边存在的危险越来越多。而且小学生自身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尤其是在遇到陌生人后,无法做出正确的行为判断,导致学生身心受到损害和影响。另外,科学技术的日益普及,小学生能够借助多种设备接触到网络内容,但是,对于良莠不齐的网络内容,无法分辨好坏,从而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身边的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在遇到危险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以此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同时学生安全意识的提升也是道德与法治教育最为有效的体现。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活动知识是人们对生活经验、技能的总结和整理。对于学生而言,仅仅依靠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能深入透彻理解到理论的具体内容,因此,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深入感受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和作用。而道德教育的开展,相对较为简单,比如教师在宣讲“尊老爱幼”美德的时候,可以组织到敬老院或是幼儿园和老人或是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如果条件允许,让学生提前排练一下,为老人或是幼儿准备一些比如歌曲、诗朗诵、舞蹈之类的节目,从而将道德教育意义、内涵传达给学生。另外,在尊老爱幼活动中,可以让老人讲讲那个年代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到我国的发展历史,明白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学习的时间,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在尊老爱幼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感悟总结,说说有哪些事情属于传统美德,哪些事属于不文明的现象。上面讲述培养学生道德层面的内容,接下来讲讲如何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在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的时候,同样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法制意识。在当今社会中,法律几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事件评判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在生活中,无论大事小情都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进行解决。但是,法律也是制裁一切恶劣行为的武器,因此,教师在树立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到哪些事情会触犯到法律的底线,从而给自身、家人、他人带来巨大打击和伤害。[4]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近些年“校园霸凌”事件,在班级中开展“法律小课堂”活动,让学生分别代表“原告和被告”,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校园霸凌”的看法和态度。在经过学生激烈的讨论后,教师可以将“校园霸凌”事件的性质、影响结合法律知识传达给学生。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已经对校园霸凌事件有足够深入的了解,这个时候教师只需要点拨、传达一下专业的法律知识,学生就可以轻松掌握相应的法律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学生将来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加强师资提高道德法治教学质量上文提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不少小学当中并没有单独成为一门课程,而是被当作一门辅助性课程,没有专门的课程安排和进度,学生在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候,往往都是需要占用自习课的时间。而自习课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放飞自我、完成作业的课程,因此,利用自习课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会大大降低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作为学校应当重视学生道德与法治建设,在初级教育阶段开设专门的教育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另外,学校需要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寻找专业的教授人才,由专业人才将专业化的知识传达给学生,通过对专业术语的详尽解释,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理解法律条文中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将道德与法治意识传达给每个教师,利用不同的课程内容,向学生传达道德与法治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核心素养内容,提高学生道德法治意识,对于学生现在、将来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让学生的未来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柯杏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初探[J].考试周刊,2019(14):126.
[2]林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科普童话,2017(31):27.
[3]苏东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师,2017(22):19.
[4]陈有娟.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师,2017(19):72.
作者:彭蕾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