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2-08 19:08:00人气:335
摘要:根据《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特点,从目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与学科发展的科学规律出发,梳理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针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应自身需求的教学改革措施,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规划设计;综合能力;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园林事业的迅猛发展,当前园林建设的综合性、复杂性、技术性、文化性等现实需求,使得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渐向“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综合型人才”转变。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的调研、分析、沟通、组织、设计、表达等步骤,在学习中逐步构筑了完善的能力结构,包括理性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等思想基础能力群[1]。园林专业的综合性决定了设计者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表达能力,而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最重要的培养目标。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过于重视图纸的效果表现,而忽视了设计方案的内涵
部分学生的精力过于专注于马克笔或者sketchup、lumion等辅助设计软件的表现效果,而忽视了设计内涵的挖掘。指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设计的内涵,从功能出发,以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设计,完成的设计方案应该具有既美观又实用的特点。
1.2过于重视绘图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融会贯通
综合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口头、文字和图纸三方面的能力。学生对自己方案的介绍贯穿于草图到正图的整个过程,学生对设计方案口头表达的是否语言流畅、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富有说服力,往往会决定了评委对设计方案的评价,甚至会影响到方案的成败。目前,学生普遍缺乏协调沟通、口头汇报的能力。
1.3过于重视感性的设计,而忽视了理性分析能力的培养
园林专业是文理交叉的学科,作为园林专业骨干课程的《园林规划设计》设计任务的完成过程是一个感性与理性交融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忽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偏重于感性的方案设计和表达,这一倾向在方案平面图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过于重视方案的平面构图、轴线序列等美观艺术性,而对于场地现状问题的研究和应对采用“拍脑门”的方式,缺乏具有逻辑性的研究分析和设计流程,这使得方案的“形式”重于“功能”,往往造成好看而不中用的方案产生。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客观理性的分析能力,进而提出创造性的设计理念和方案。2教学方法的探索
2.1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
无论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均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为基准,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及自学能力,通过学生为主体的案例解读、现状调查汇报、设计成果汇报、草图评图、竞赛小组等一系列方式,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此外,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教学网站的建设对于师生教学互动交流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平台作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如何正确而适时的引导和启发学生,是教师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而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得师生的各自角色得以顺利的达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始终保持自己作为“主导者”、“参谋”的身份,而不要以自己的喜好进行过多的干涉,而沦为“判官”的角色,这将会打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而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评价,畏手畏脚,使处于萌芽状态的创新意图被扼杀。
2.2重视科学性和严谨性
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体现了理性和感性的交融。在这一过程中,对相关案例和文献资料的归纳总结、对场地现状的踏勘测量,对生态恢复、竖向设计、树种选择等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均体现了方案设计过程的科学性。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方案推敲提供了多种可能,比如sketchup软件,学生可以通过建立基础的模型辅助自己对设计方案的空间、轴线、视线、尺度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推敲,从而为方案的深化提供良好的分析基础。
2.3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除绘图工具的运用能力、设计能力之外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专业技能的锻炼和培养。例如培养学生检索和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提升基本调查方法和分析技能。提升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将平时的方案汇报表现纳入评分体系。鼓励学生在设计图纸之外,采用模型、动画等多元化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成果。而创新不仅表现在设计方案的创新,也表现在汇报技术的创新。考试作为一门课程教学成果的重要评价手段,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考核的方式应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最终的设计实践成绩应包含整个设计过程各主要环节的内容,例如草图批改、设计图纸、口头汇报等内容,成绩的评定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适当的增加平时考核所占的比重,不以设计方案结果为唯一考核内容,加强过程考核。方案解读是综合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参与性和互动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案例的选择和讲解,强调“设计方法”的传授,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掌握园林设计项目的设计方法和独立分析研究的科学方法,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将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进行课堂汇报和交流,也可使学生感同身受,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2]。3结语
如何与时俱进,顺应园林专业的发展趋势,满足社会的需求,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任课教师结合本学科的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地域条件等因素,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新的适用于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收稿:2018-03-03)参考文献:
[1]杨俊宴.城规专业学生能力结构的雷达圈层模型研究[A].规划一级学科,教育一流人才―――2011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5-21
[2]王立科.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7):343
王立科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