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化分析
摘要:近年来,多数高校都从“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型,在如何提升教学质量的问题上,高校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与创新。院校两极管理体制的变革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校办院”还是“院办校”?无论采取哪种治理机制,都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OBE教学理念,追求教学质量持续改进。而原有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要随之创新与优化。
关键词:学院办大学;教学质量;保障;OBE
1“院办校”内部治理机制现状
高校“院办校”内部治理机制,自中世纪产生以来,国外众多高校就已经采用这种模式。法国巴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和剑桥大学等著名高校根据各自国情,结合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等传统,以不同的形式实现了“院办校”模式,并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使得“院办校”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保障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也为现代大学制度作出了贡献。由于我国高校行政化管理色彩较重等原因,致使高校治理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多数高校仍然处在学校管的过严、过细,把持着人、财、物等资源配置,而学院的责任大于权利,只能按照学校下达的任务具体执行,未能体现真正的办学主体地位。(2)行政权利高于学术及教学权利,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权利都没能得到很好地落实,使得教师对学院的发展缺乏一定的积极性。
2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现状
2.1国家政策情况
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逐年扩招,高等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质量就越难保障。2010年,国家明确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要求。因此,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所有高校探索提升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2015年以来,我国越来越强调高校的自我优化和内涵式发展,要求从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机制,定期与不定期地对课程与专业建设、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2.2理论研究情况
OBE教育理念是以目标或结果为基础的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强调学校的教学以及其他辅助支持工作的目标,都要保障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终可以获得预期成果,并且需要有成果导向的管理理念辅以支撑。作为保障大学教学质量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同样需要OBE教育理念的指导。国内学者和高等院校从不同层面对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但是关于OBE教育理念的研究比较滞后,2007年国内学者李光梅在《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及其应用》一文中比较系统论述这一主题。此后陆续有文章研讨成果导向教育,但直到2013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后,国内对OBE教育理念的研究才形成一个小高潮。OBE教育理念代表了高校质量文化建设要以“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重点,强调学校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其他的辅助支持都要通过整个教育过程实现学生的预期成果。尤其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侧重于人、财、物的投入是否真实有效地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和学习成果。
2.3高校调研情况
在调研的各高校中,都出台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相关制度,成立了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全面负责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定期、有序地开展各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具体措施,对推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了保障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部分“院办校”高校,还是沿用学校治理体制下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没有根据现有的变化及时更新。(2)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相关规章制度缺乏设计性、整体性、系统性、深入性和逻辑性。(3)学校、学院、教研室、教师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责任没能准确定位,尤其是“院办校”高校,权利和责任模糊不清。(4)没有充分体现(OBE)教育理念,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基本要求,导致教学检查欠缺针对性,对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改进作用欠佳。(5)教学质量保障规章制度,内容流于形式,可操作性较差。
3优化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
优化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学校、院系、教师、学生均有助益。尤其是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在二级学院办大学背景下从保障原则、责任划分、工作机制到具体任务、评估环节、评价标准制定等方面,重新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促进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工作的良性运行,评估和保障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和专业内涵发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和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确保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对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有利于科学指导校内各项教学检查和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推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2)将OBE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并渗透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依据办学定位制定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教师根据毕业要求制定课程标准,保障课程建设质量,最终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3)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运行,一方面有利于教学单位和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对照标准查找不足;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反馈机制,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4)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评价标准明确,不仅可以使老师知道“教什么”“怎么教”,学生也更加清楚“学什么”“怎么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优化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原则
“质量就是生命”这是各高校在本科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识,高校在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要不断强化教学主体(即二级学院)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把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点;健全教学组织运行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保障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运行,最终形成涵盖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有效推动教育质量持续改进与不断提升。
5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优化
5.1推进“院办校”治理机制改革,构建“运行管理系统”
与“质量保证系统”在“二级学院办大学”高校治理体制下,构建以学院为办学主体的“运行管理系统”与以学校为宏观引导的“质量保证系统”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两个系统的设立使“执行”与“监督”真正做到了分离。为确保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持续改进,二者在工作中则需要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信息反馈、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后续跟踪等环节的闭合循环。
5.2质量为本,院、校同步完善教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鉴于二级学院各自的历史积淀、学科发展、社会关注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各学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存在建设参差不齐的情况,所以学校要统一要求,坚持以本科为本,质量为上,基于OBE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健康、成才、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来构建教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在原有教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学校与学院要同步完善教学内部质量保障的七个方面:(1)决策系统。(2)标准系统。(3)运行系统。(4)监控系统。(5)评价系统。(6)反馈系统。(7)支持服务系统。尤其是二级学院,作为办学主体,既要依据学院自身特点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具体化,又要科学地落实到实施和执行层面。
5.3在教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中融入学生的成长体验,促进学生“三型”培养
高校应借鉴我国党建工作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型建设的工作思路,在完善教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成长体验。“学习型”成长体验,是学生在系统的课程体系内由教师进行指导,有计划有目标地掌握知识并提升素质及能力;“服务型”成长体验,要求学生视野要有高度,要思考人口变迁、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并在发生时具备一定的应急能力,并且要具有服务和奉献精神;“创新型”成长体验,是让学生认识到身边的环境随时发生着变化,只有创新学习,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情况。学院在构建教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时要注重课程标准的设计,体现对课堂教学的开展与监控的要求,并统筹安排好其他支持服务项目,保障学生“三型”成长体验的获得,这也正符合OBE教育理念的指向。
5.4建设智慧校园,为教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优化提供服务保障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已然是高校治理数据化的最佳实现路径。教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支持服务系统”要想切实做好教学服务,保证服务时效性及质量,就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向服务和精准分析要效率,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明晰师生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搭建数据交互系统,或利用“圈文化”实现数据的共享,从而能更快更好地为解决问题服务。实现数字化校园向智慧化校园过渡的同时,也优化了教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技术支持服务。
5.5要有危机意识,在教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中设计应急预案
以本次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高校教学的影响及应急防控为例。2020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实施并保障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并要保障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的质量实质等效,这是高校从未经历过的,但是需要高校在教学和教学内部质量保障方面要尽快做出决策和部署实施。
作者:陈镜宇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中心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