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系统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使高等职业教育符合社会需求,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将管理中的KPI评价系统引入到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过程,通过构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创建符合高职课堂教学规律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传统定性的教学评价方法转变为定量的评价体系。以期给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关键词:KPI;教学质量;教学评价
1目前我国高职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
1.1评价指标无法有效的量化管理
教学质量评价的流程通常具有五个环节:诊断反馈导向激励提高。其中,诊断是基础功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可以量化管理的评价体系才能正确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后面的反馈和提高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量化管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无法科学的给出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也就无法形成合理的评价结果,无法进一步建立合理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良性、公平的竞争环境,给后续的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保障。同时,缺乏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容易造成教师与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影响教师正确看待教学质量管理,影响教师通过教学评价找出不足,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积极性。
1.2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反应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有关指标设计时,大多数直接延用了普通高校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缺乏职业教育特点,无法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的反馈和提高功能。普通高等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偏重理论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往往偏重于理论能力的提高。而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应偏重于实践应用教育,但目前大多教学评价指标缺乏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无法体现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和特点。此外,不少高职院校在评价时对不同专业和课程采用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评价主体也采用同样的评价指标体系,忽视了不同课程的特点和学科差异,不能合理的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达不到评价指标设计的目标。
1.3评价主体单一
目前,我国的教育质量评价主体主要就是学校管理部门,由于认识的差异性和情感因素的影响,单一主体评价很容易造成评价结果片面性和不准确,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客观、合理的科学依据。只有通过适当引入用人单位,社会等不同主体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才能客观有效的反映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真实效果和质量。同时校内评价也主要以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作为指标,没有重视教师自我评价,使得教师不能根据评价指标自我完善和进步,导致教学评价效果失去主观能动性,影响了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目的性。
2以KPI指标体系为主,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评价指标的意义
2.1KPI系统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量化分析,提高评价科学性
关键绩效指标(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是通过对工作流程的分析,找出影响结果的关键指标参数进行设取样、计算、分析和反馈,并对最终结果进行评价的一种量化管理指标体系。KPI体系符合一个重要的管理原理―――“二八原理”。即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分解,分析,找出学生成绩,教案,作业批改等相关关键行为进行量化分析,最终的得出相对合理,科学的结果,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可行性。
2.2KPI体系可以更好的评价和分析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一个过程,只注重结果分析不能有效的反应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优缺点,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KPI评价可以通过对关键指标的动态跟踪和分析,有效的量化分析教学过程,反映教学质量,对于反馈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2.3KPI指标设计可以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和不同评价主体的特点
KPI体系是通过对关键指标的设计和分析来评价工作结果。本身是一个开放性和动态的评价体系,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在考虑实现组织目标重点事项情况及其整体设计的流程的情况下,又考虑到组织中的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差异,科学合理的结合整体和个体。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职业院校和不同专业的特点,抓取关键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充分反映不同评价主体的需求和不同专业的特点,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
3高职课堂教学质量KPI指标体系设计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评价的关键目的。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水平是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可以首先围绕教师教学和素质选取“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文化素质”,“师德师风”五个方面,设计关键指标,构建评价体系。
3.1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能力应该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关键能力,是关系学生质量的根本指标。教育教学能力可以通过教学水平、知识结构、教学技能、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等五个主要方面来进行评价,这样既能客观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又能通过反馈进一步提高。
3.2科研能力
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提升科研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所以,科研能力应该选取与提高专业与教学能力相关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专业研究、论文等四类关键指标进行设计和考核。
3.3社会服务
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积极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社会服务可以通过选取:毕业生质量、科研转化能力、社会经济效益、用人单位评价几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设计,既能反映学校不同专业的教学效果,又能通过不同主体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价。
3.4文化素质
教师被大家誉为“灵魂工程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较高的文化品位、高雅的审美情趣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通过继续教育、阅读等关键指标的设计,可以更好的反映教师的人文素养能力。
3.5师德师风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工作,也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保障。通过思想汇报,心理测评,德育教育等关键指标的评价和反馈,可以更进一步的提高师德师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龙宝新.教学共生体中的师生关系内涵与重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9):183-188.
[2]KPI――――MBA智库百科[EB/OL].
作者:徐懿 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