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拉丁语教学质量方法解析
摘要:“中药拉丁语”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从强调“中药拉丁语”学习的重要性、剖析“中药拉丁语”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中药拉丁语”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中药拉丁语”提供帮助,也为同行们提高“中药拉丁语”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拉丁语;难点;教学方法;学习兴趣;自学能力
“中药拉丁语”是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等相关医药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具有先导性作用的专业课[1-2]。由于拉丁语专业性强且现今在国际上已不再作为日常交流用语,因此仅仅靠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对于非语言专业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往往感到拉丁语学习枯燥乏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因此为了提高“中药拉丁语”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基于中药学科专业特点,剖析“中药拉丁语”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秉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对“中药拉丁语”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1中药拉丁语的重要性
中药拉丁语课程设置包括绪论、字母与发音、语法、生物命名法、处方等部分内容[1-2],“中药拉丁语”的学习能够为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等中药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拉丁语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其发展历史悠久,对现代医药学影响深远[3]。拉丁语因其具有读音简单、语法严谨、词义确切、构词丰富等特点成为生物命名的国际统一语言[3-4]。目前,植物学、中药学、解刨学、生理学、病理学、寄生虫学等学科的专业术语以及临床用语、药物、制剂的名称均为拉丁语。中药拉丁语的学习对于中药、药学、医学等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国际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中药拉丁语的教学难点
2.1双元音、双辅音和特殊字母及其组合发音
双元音是由两个单元音字母组合在一起构成。当前多数医药类拉丁语教材中有4个双元音:au、eu、ae、oe,读音分别为[au]、[eu]、[e:]、[e:][1,2,5]双辅音是由两个辅音字母结合在一起构成,相当于一个辅音发一个音,双辅音共有4个:th、ch、ph、rh,分别读作[t]、[k]、[f]、[r][1,2,5]。学生在拼读时容易忘记双元音或双辅音当做一个音节发音。另外rh同单辅音r的发音,发音是要求舌尖必须颤动,汉语无此音素,发音常感到困难。字母c在e,i,y或双元音ae、oe、eu之前时,发[ts]的音[1,2,5]。如:cellula细胞,citrus柑橘属。字母g在e、i、y、ae、oe、eu之前时,读[dЗ][1,2,5]。例:Dig-italis洋地黄属。辅音q和g常与u相连,相当一个辅音qu和gu,读[kw][1,2,5],例:aqua水。辅ti音节在元音前读[tsi],但若ti前有辅音s或x时,即使后面连有元音,仍读[ti][1,2,5]。字母组合sc后连元音e、i、y、ae、oe时一律读[蘩][1,2,5],如:pubescens有柔毛的。对于拼读时特别容易混淆的字母发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领读,使学生掌握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规则首先划分音节,然后明确重音,其次拼读字母和字母组合,最终朗读出完整单词。然后教师纠正错误,领读正确发音。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良性过程,通过知错纠错提升学习兴趣和效果。
2.2名词的特征与分类
学生需要掌握名词的特征,才能更好地理解名词在语法中的意义。名词的特征是:有性属的差别、数和格的变化。名词具有唯一不变的性属,从语法上一般词尾为“us”或“er”多为阳性(m.),“a”多为阴性(f.),“um”或“u”多为中性(n.)。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两种变化,同时有主格、属格、宾格、夺格4种变格形式。根据其单数属格词尾的不同将名词分为五类。单数属格词尾分别为-ae、-i、-is、-us、-ei,依次属于Ⅰ、Ⅱ、Ⅲ、Ⅳ、Ⅴ变格法名词。名词词干的确定方法为“单数属格形式去掉单数属格格尾”。明确阐述名词的特征与词干的获得,引导学生掌握名词的应用[1,2,4,5]。教学时,通过与英语人称代词的主格、所有格、宾格形式(如he,his,him)类比,使学生理解拉丁语的主格、属格、宾格、夺格形式。
2.3形容词特征的特征与分类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特征的品词。在拉丁文中,形容词的使用频率仅次于名词。形容词“一词三性”,即一个形容词具有阳性、阴性、中性3种变化;另外形容词性、数、格的变化是随着所修饰名词的变化而变化的,要求必须与名词保持一致。形容词本身没有特定的变格词尾,而是按照名词各格词尾进行变格。根据其变格所用词尾的不同分为两大类[1,2,5]。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形容词和名词作比较,使学生自己体会发现拉丁语语法的规律、认识到拉丁语语法结构的严谨。
2.4同格定语词组与非同格定语词组
同格定语又称一致关系定语,是指用形容词所作的定语,说明名词的特征与特性,与被说明的名词始终保持性、数、格的一致,并与其共同构成同格定语词组,如MisturaFusca棕色合剂(形容词和主语名词均为单数、主格、阴性)[1-2]。非同格定语又称非一致关系定语,是指以属格形式做定语修饰另一名词,说明其所属关系、性质、特征等,并与其共同构成非同格定语词组[1-2]。中药材名中属格名词置于被修饰名词之前,如EphedraeHerba麻黄;制剂药物名中属格名词植物被修饰的名词之后,如SyrupusSchizandrae五味子糖浆。在此部分教学中,引导学生区别理解非同格定语和同格定语,有助于学生理解中药材、制剂等的命名。
2.5生物命名法
由于语言和文字的差异,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民在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经验交流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和障碍,出现“同名异物”和“异物同名”现象。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消除语言和文字障碍,国际上统一使用拉丁文给每种生物命名。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植物学名采用采用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倡导的“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加词,另外为了方便印证和核查,还应附上首次合格发表该名称的命名人名。所以实际上一个植物完整的学名包括属名、种加词和命名人三部分。动物命名同样采用“双名法”[1,2,4]。实际教学中,不仅需要讲授“双名法”的命名规则,还要向学生介绍一部分常见的动植物、中药材、中药制剂、药品剂型的名称,以具体的名称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各类命名格式。为中药学、药用植物学等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到学以致用。
3激发学生兴趣
3.1联系实际
在讲解绪论部分拉丁文的起源和发展时,向学生展示现代社会生活中所保留的拉丁文,拉近拉丁文与学生们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拉丁文其实并不陌生并且拉丁文悠久的发展历史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3]。引导学生了解处方上“Rp:”、“t.i.d.”等处方用语是拉丁语,使同学们认识到“中药拉丁语”的学习对于自身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以实际存在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使同学们认识到拉丁文命名的严谨性和必要性。如:玉米在我国还有有很多别称,玉蜀黎、包谷、玉榴等等,虽然叫法不同但指向的是一种植物,这就是一种“同物异名”的现象;再比如“白头翁”,特指毛茛科的一种药用植物,然而仅在我国不同地区共有13科植物均被称作白头翁,这即是一种“同名异物”的现象。
3.2与其他药学学科联系
学习“中药拉丁语”可以为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5]。特别是在生物命名法部分的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拉丁学名与对应的植物或中药材相联系,课件中大量展示植物或药材的图片,从植物或中药材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性味功能等方面向学生讲解拉丁名的命名依据,使抽象的拉丁学名变得“可视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该植物(中药材)的命名规则,而且使学生提前了解药用植物学、生药学等课程的知识。
3.3促进英语学习
拉丁语是人类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其发展历史悠久,是法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等欧洲现代语言的母语,对英语、德语、俄语等非拉丁语族语言也有深远影响。因此拉丁语被称为“万语之母”[1,3,7]。拉丁语对英语词汇具有深刻影响,英语26个字母来源于拉丁字母,46%的英语词汇来源于拉丁文,另外75%的医学英语词汇来源于拉丁文[8]。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相同词义的拉丁单词和英语单词的异同,联系记忆促进英语和拉丁语学习的共同进步,如flower-floss、fruit-fructus、cocoa-cacao等。通过英语和拉丁语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兴趣,促进两门语言学习共同进步。
3.4学校植物挂名牌
建议中药学等专业的学生利用校园中的大量绿化植物学习拉丁语。校园中的植物不乏大量的药用植物,引导学生通过查阅专业书籍或网站了解认识各种药用植物的用药部位、功效与作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并且查证该植物的拉丁学名,开展为校园中植物制作名牌的活动。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们见到植物就会联系记忆其拉丁学名的习惯。此类活动能够调动同学们学习“中药拉丁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提升“中药拉丁语”的教学效果,为后续的专业课打好基础。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要从意识的改变出发,引导学生意识到主动学习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9-10]。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仅仅是课堂里的听众,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述不与学生互动,学生很快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通过举例、提问和练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除此之外,学生们在学习一门新语言时容易产生胆怯、缺乏自信、不敢表达的心理特点。另外,学生们都逐渐成熟起来,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和赞赏,情绪较为敏感,容易产生抗挫折感。这种非智力的因素往往是学生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阻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多肯定和鼓励学生,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多给学生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从而消除学生们在拉丁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李峰,巢建国.中药拉丁语[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8.
[2]谈献和.中药拉丁语[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
[3]FranoiseWaquet.拉丁文帝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6:8.
[4]沈显生,AntonioZiosi.植物学拉丁文[M].3版.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10.
[5]任艳,李佳川,姚春梅.基于专业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药学拉丁语教学实践与探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6,38(1):48-49.
[6]严玉平,吴兰芳,郑玉光.药学拉丁语教学难点释疑[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7):41-43.
[7]信德麟.拉丁语和希腊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8]陈德懋.生物学拉丁文[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1.
[9]罗晓铮,纪宝玉.《医药拉丁语》教学实践与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6):49-50.
[10]罗晓铮.提高学生学习《医药拉丁语》兴趣的教学方法[J].医药教育,2011,18(28):134-135.
郑梦迪 张彦 张寒 西安医学院药学院/西安医学院药物研究所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