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情景片段提升声乐教学质量策略研究
摘要:歌剧情景片段加入高校声乐教学有着诸多积极作用,在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学体系还不完善、教师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歌剧理论知识的欠缺三个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声乐教师教学能力、强化学生歌剧理论知识以及完善创新教学模式等多元化手段进行解决,从而不断在运用歌剧情景片段进行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提高效率、提升质量。
关键词:多元化;歌剧情景片段;高校声乐教学;策略
一、歌剧情景片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加入歌剧情景片段,就是能够有效的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在社会主义声乐发展新时期,我们就是紧跟时展,倾听音乐的声音,在析清问题的前提下,看清重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完善声乐教学模式和体系,提升声乐教学质量。一方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要明白重要性,声乐教学中歌剧情景片段的运用就是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层次感,让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声乐知识,使其歌唱时更具情感和生命力色彩,明白声乐为唱歌服务,借此去表达情感。[1]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反过来又对所学的理论进行不断地巩固和检验,使学生的声乐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歌剧情景片段融入高校声乐教学更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构建符合时展的声乐教学体系,而这也是目前我们国内所欠缺的教育基础性问题。这种探索性的教学方式就是要在时代的创新精神中不断开拓、不断完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声乐教学体系和模式。可以说,这种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以歌剧情景片段进行教学实践,不仅是丰富教师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知识的吸收能力,更是对目前高校声乐教学体系和整个中国音乐教育一种积极有利的探索,对中国音乐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二、歌剧情景片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声乐教学体系还不完善
虽然声乐教学体系中将歌剧情景片段作为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并且在这种模式的初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随着这种模式的长期实践,我们发现歌剧情景片段的教学实践并没有真正完全融入到声乐教学体系中,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将理论知识与歌剧情景片段中的声乐教学实践高度结合,从而导致教学观点出现偏差,也就形成学生的学习困惑,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学生学习的“排斥心理”,影响声乐教学质量。
(二)教师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师在声乐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总所周知,在声乐教学中,有些课程需要教师一对一进行指导,而这也对声乐教师提出了更好的教学要求,但相应地,部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年长教师无法及时适应时展的新要求,仍然使用较为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尤其是在歌剧情景片段加入教学实践,声乐老师整体的教学实践水平有待提高,知识理论与歌剧实践的相结合能力还不高,造成在歌剧情景表演、舞蹈以及情感表达方面差强人意,从而直接影响声乐教学质量。
(三)学生歌剧理论知识的欠缺
很多艺术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参加过相关的实践活动,声乐专业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大多有着相关实践背景,也都进行过歌剧的表演。[2]但是歌剧的表演不仅仅需要浅层次的表演和演唱,歌剧作为综合多元的表演艺术,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更需要坚实的理论知识作为铺垫,而这正是高校声乐专业学生所欠缺的方面,这也就造成学生在歌剧情景片段表演时,无法达到歌剧表演的高层次,从而声乐学习质量大打折扣。
三、运用歌剧提升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多元化策略
歌剧引入声乐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学体系的创新和进步,如何真正将二者进行完美的融合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元化视域下,就是要从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体系模式三方面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真正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提升声乐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声乐学习的指路明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声乐教师教学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要提升教师的歌剧声乐基本功,[3]对歌剧的演唱以及舞蹈等方面都有所了解,要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实践,提升歌剧的理解和表演水平。此外声乐教师也要能够在声乐教学中以及学生歌剧的“二次演出”中在音色以及语言等方面进行适合学生学习的处理。另一方面,声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能力水平进行相应的指导,根据其音色、音域的特点进行一定的调整,使歌剧情景片段能够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真正起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强化学生歌剧理论知识
学生的声乐练习需要其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而歌剧演唱更需要在扎实理论基础上,了解歌剧的相关理论、故事的历史性、文学性以及创作的相关背景,只有在掌握这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歌剧演唱中,从而真正起到提升声乐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完善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不仅要在教学理念方面适应时展,还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各自高校地区的差异,创新教学模式。强调在构建“以音乐的审美为核心”的声乐教育理念,还要在传统声乐“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适时采用“一对多”模式、小组课模式等多元化形式,并加入点评、讨论等环节,强调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勇强.声乐教学中歌剧表演训练的重要价值[J].音乐时空,2015,19:139.
[2]刘湘林.高校声乐歌剧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艺海,2016,04:97.
[3]朱勇.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3,04:228.
梁明明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