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摘要:提问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劣质的提问则降低学生学习热情,甚至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笔者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提问,通过调控课堂提问的“三度”,改善提问效果,提高教学质效。
关键词:课堂提问;调控;量度;难度;温度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通过提问,师生之间互动沟通、交换信息,实现知识的建构与思想的碰撞。“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劣质的提问则降低学生学习热情,甚至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笔者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提问,通过调控课堂提问的“三度”,改善提问效果,提高教学质效。
一、调控提问频率的量度,确保主体探究
“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提问成为广大教师教学的法宝,有教师课堂中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让学生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失去了自主探究的时间。新课改倡导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的课堂,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课堂提问频率宜少不宜多,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要避免满堂问,控制好提问的次数,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当的问题,减少低效甚至无效的提问,以挤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实施主体探究。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一课,笔者没有过多提问,总共提出了三个主要问题,在复习导入时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谁能说说我们是如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三角形面积推导过程,为梯形的面积推导抛砖引玉。接着,笔者为学生出示了例题并提问:“你们能够想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吗?请各小组合作探讨。”直接明了地提问,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为学生争取了主体探究时间,学生边讨论边利用学具进行操作、观察。在组织学生讨论归纳梯形面积公式时,笔者没有按照教材中的设计将五个问题逐一向学生提问,而是提出一个较为开放的综合性问题:“你们能够根据刚才的探究过程比较转化前后的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这样的提问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权,让他们有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二、调控提问内容的难度,激活灵动思维
提问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催生学生学习的动力,又能扑灭学生探究的欲望。数学提问的优劣在于问题内容的难易程度,过于简单的问题毫无思考价值,反而无法刺激和调动学生的思维,问题难度过大则会阻碍和抑制学生思维,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控好提问内容的难度,才会激活学生灵动思维,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是一节思维性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想象,探究发现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经过各种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数据、探寻规律,直接提问:“同学们能够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吗?”问题提出后,只有几个学生举手,多数学生表现出迷惑不解的神情,笔者知道自己的提问有问题,问题的难度太大、太宽泛,于是我立即调整提问:“让我们逐个分析不同涂色面的小正方体个数与大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份数之间的关系吧,请先说说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笔者明确了问题的指向,降低了难度,引导学生逐次分析寻找规律。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和学生,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特征设计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力求难易适度,尽量避免简单、空泛的提问,增强问题的针对性,缩小问题的思维跨度,提高提问的效度。
三、调控提问语气的温度,催发学习热情
提问是一门艺术,好的课堂提问似夏日的凉风给燥热的学生送去一丝快意,如同冬日的暖阳融化了学生思维的坚冰,同样一个问题,提问的方式和语气影响了提问的效果,提问语气应当是有温度的,适宜温度的语气可以感染学生,催发学生学习热情,幽默风趣、高低婉转是最为适宜的提问。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时,笔者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导入教学:“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唐僧让猪八戒去化缘,猪八戒只讨回3块大饼,唐僧让他平均分给师徒4人,猪八戒想:一人一块饼得要4块,3块饼怎么可以平均分给4个人呢?这可难住了猪八戒,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觉得好分吗?有谁愿意帮一帮猪八戒?”向学生提出:“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觉得好分吗?有谁愿意帮一帮可怜的猪八戒?”笔者故意提高了声音,用饱含疑问的语气故意挑逗学生,原本有趣的故事情境,加上绘声绘色的描述,一下子将学生内心表现欲引发出来,催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他们纷纷动脑思考,踊跃举手发言。调控提问语气温度要灵活多变、因时制宜,在教学导入时的提问语气要幽默诙谐、抑扬顿挫,以有效刺激学生听觉神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提问的语气要措辞婉转、流畅自如,以最大限度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调动学生探究动力;在课堂总结时提问的语气应圆润高扬、语重心长,以催生学生自我反思总结的自信。陶行知先生说过:“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让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调控好提问频率的量度、提问内容的难度、提问语气的温度,不断改进和提高提问的技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刘科英.在预习中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4,(19).
作者:花吉烽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