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设计论文 > 教育教学管理的观念变革和实践创新

教育教学管理的观念变革和实践创新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2-14 09:30:00人气:867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加强教学管理是为了满足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教学要求,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转变传统管理观念的前提下,要构建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从而有效培养高职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专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突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管理组织

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相关概念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涵盖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强调了各项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从专家组织、行政组织和评价组织等三方面加强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主要内容和组织构成具体如下。

1.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应以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核心,积极开展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班风、校风、教师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强调监测、考评、结果运用三者之间的有效关联,真正发挥质量监控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功能。

2.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组织构成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机构一般由专家组织、行政组织、评估组织三部分组成。专家组织一般由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督导委员会组成,行政组织一般由学校教务处、学院(系、部)、教研室(课程组)组成,评估组织一般由质量检测体系、校内评估体系、数据库系统、绩效评价体系组成。

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观念变革方向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应该注重教学管理观念的有效转变,认识到建立教学管理体制的重要性,认真加强高职教师的职业培训体系建设。

1.强调质量监督理念,明确教育管理职责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承担着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传承专业技术技能、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重要任务和职责,它需要教育教学管理牢固把握“教学质量”这个教育生命线,推动高职教育教学从扩大办学规模向加强教育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推行可持续发展进行转变。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认识到加强教育质量监督的重要性,先后开展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专业综合评估、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的自我评估工作,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才能保证与之相应的管理、奖惩制度得到贯彻实施,也有助于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施动态监控,推动学校各项实践创新工作的不断深化,不断提高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

2.树立职业培训观念,推动教育科学化建设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教育职责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充分认识到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的发展之源。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中,需要摒弃“就业率至上”的教育目标,它无助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长远发展,更无助于高职示范(骨干)校建设和优质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推行教学决策、教学执行与保障、教学评估监控、信息反馈等四个层面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深入推动高职教育教学的科学化建设,把永不停歇地提高高职教师队伍质量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原动力。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始终秉承以高职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导向,以真正解决高职教师自身发展问题为核心,结合高职院校的实践状况来开展教育教学管理,从而保证高职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监管体系能够扎实落地和有效运行。

三、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创新措施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中,需要高职院校针对高职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发展需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满足需求的质量理念,建立合理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教育教学管理的分年级侧重点和相应工作内容。

1.树立以人为本和满足需求的质量理念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提高高职教师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作为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根本标准。这一思想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要求我们必须在管理实践中树立“以人为本”和“满足需求”的质量理念。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新课程教学改革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从教师队伍培养方案标准、教育教学运行标准、教育教学考核标准三方面入手,培养出多专多能的高职教育人才,努力量化高职教师的课程体系标准、课堂质量标准、实习实训标准、教学考核标准、职业证书标准等管理标准,持续提升高职教师队伍的培养质量。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中,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满足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管理层面的质量保证需求,聚焦高职教师每个管理层面的培养要素,全面梳理高职教师各项教育教学管理识别关键点,真正推行事前规划、事中监控和事后管理等管理措施,保证新课标与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彼此适应,推动教师队伍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

2.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监测评估,继续深化由教学服务中心、督导、各二级学院和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努力形成相应的工作机制,包括教学督导二级管理机制、教学督导例会制度、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和机制、第三方评估机制。一方面,需要从教学决策、教学执行与保障、教学评估监控、信息反馈四个层面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首先,高职院校应该聘请行业专家、第三方职业机构组成独立的教育质量监督委员会,积极为高职院校的定位与目标出谋划策,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决策。其次,高职院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教学指挥、教学管理、宣传教育、教学保障等层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执行与保障措施,确保教学执行与保障。再次,高职院校的各二级学院、一线教育骨干老师应该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估监督,保障在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班风、校风、教师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强教学评估监督。最后,高职院校的各专业学生应该加强信息反馈,积极向院方领导、各级主管部门和专业教师反馈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协助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牢固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强校的质量管理理念,认真开展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专业综合评估、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的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校内自我评估,通过查看教学资料、听课说课、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走近教师,深入课堂、教研室、实训基地等教学一线,总结经验,加强交流,查找不足,及时分析教情、学情,切实解决共性或重点问题。

3.明确教育教学管理的分年级侧重点

根据高职院校不同年级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了进一步保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有效实施,需要高职院校制定每个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重点,组织高职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教学和职业素养培养。刚入学是学生角色转变期,需要加强教学目标教育和日常行为教育的管理。在第一学年,高职学生刚刚接触高职教育,他们对于角色转变和教学定位都存在一定的误区,需要高职院校采取实时监督与及时反馈相结合的质量监控措施,需要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量化目标教育标准和日常行为教育细则,指导高职教师依据管理制度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入学一年后是学生全面发展期,重点加强专业技能教学和职业素养教育的管理。在第二学年,高职院校应该指导高职教师侧重加强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而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该转化到监测结果与绩效考评相结合的管理层面上来,强化学风、班风、校风建设等质量监督工作,督促高职教师开展相关的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训教学,保证高职教师能够积极落实各项职业素养的培养措施。毕业季的学生处于择业就业期,重点应加强实习实训培训和就业前培训的管理。在第三学年,高职院校应该指导教师侧重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而高职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应该转化到考评结果与考评对象利益相挂钩的管理层面,量化就业技能和岗位技能的教育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学生的各项就业教育考评和岗位实习考评。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考评工作,保证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够与用人企业的岗位需求相匹配,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职业技能运用到岗位实践中。

四、小结

总之,高职院校必须深入学习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理念,把握新时期高职教师的管理原则及具体措施,真正将高职教师的教育与社会需求做到密切结合,建立高职教师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帮助高职教师实现教学理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谭正.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观念变革和实践创新[J].科技文汇,2018(12).

[2]甘子东.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观念变革和实践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0).

作者:陈海亚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