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设计探微
摘要: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用人单位更加重视高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强化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应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加强口语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口语;应用能力
引言
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进程中,抓住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1480万人。众所周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工匠人才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原则和支撑点。然而,高职教育领域尚存在课程设置落后、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等共性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的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从供给侧改革的视来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高职院校应通过教育服务活动使服务对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要求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1]
一、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应然趋势
从高职毕业生外语能力需求角度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和国外经贸交流越来越频繁,涉外单位对于员工的外语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更为重要。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顺应社会对于外语人才的需要。外语教学法的主要流派“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等,均强调语言教学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交际教学法是口语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认为语言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语言学家海姆斯认为,交际能力有合语法性、适宜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四个重要参数,学生在交际中学到的不只是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交流的技能。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功能同等重要,语言结构要在语言实践过程中生成转换为应用能力,只能依靠大量的口语实践,才能使学习者形成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说”的能力不仅是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也是促进“听、读、写、译”等方面语言能力发展的一种手段。口语课旨在通过大量的口语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能使用得体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不同的交际功能。
二、高职口语教学的现状及瓶颈
(一)现状分析
教师课堂教学方面。多年以来,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是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线,以发展阅读能力为重点。高职学生的外语水平普遍较弱,教师不能完全用英语授课,课堂上通常用汉语组织教学活动。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很不利。[2]学生学习方面。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十分薄弱,造成了外语学习的主动性散失,很多人不会主动弥补薄弱的语法知识,不会去记忆、补充匮乏的词汇量,不愿意读英语也不愿意练口语,这些均成为开展口语教学的不利因素。社会环境方面。目前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虽然国家将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很多用人单位对于高职毕业生的聘用与培养意向仅仅是满足一线岗位生产的需要,外语能力的考察基本被忽视。[3]
(二)高职口语教学的瓶颈
1.外语教学模式
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及方法影响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过去,外语教学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上被动的学习者。著名学者科德认为,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违背自然过程,而应适应自然过程;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学习并促进学习。英语口语教学对实践训练的要求更强,更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有大胆开口,主动练习口语,才能真正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2.语用能力要求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语用能力教学要求较为模糊,没有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对“外语语用能力”的重视不够影响了学生口语能力的教学。传统的外语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关注“语言能力”的形成,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语言学家DellHymes认为,交际能力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注意语法形式的正确性、手段的容易理解性、语境的交际性和现实表达中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语用能力的目标,注意教学内容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运用。
3.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自身的外语基本功、业务水平及语言文化素养直接影响了口语教学效果。高职院校中很多是由中专升格而来,也有一部分是职业学校合并而来。很多教师虽然经过了短期的学历学位培训,外语教学的理论知识与教学理念仍需长足的提高,尤其是运用外语组织教学的能力并非短期培训就能实现。具有流利而标准的口语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运用外语组织教学的能力,这样的师资是有效实施和提高口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4.口语教材
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但是针对性的口语教材依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调查显示,适合高职学生实际水平且行之有效的英语口语教材十分缺乏,高质量的教材仅占一成左右。在现有的口语教材中,大多数教材设计的练习都是语言形式的简单操练和机械模仿。较有创意的教师也只是创设一些简单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非真实的交际情景中操练一些以基本句型为主的语言形式,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不能在职业实践“学以致用”。
5.跨文化交际意识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欠缺。大多数高职学生由于缺乏真实的文化情境,他们对于外语没有形成具体的环境认知,难以在真实环境中用地道的英语语言进行得体的交际活动。著名英语专家邓炎昌教授曾指出,学习外语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熟悉有关的文化知识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的整体性。学习者较好地掌握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在交际中才能够自觉自发地运用外语思维习惯并做出反应。
三、高职口语教学设计
(一)教学环境设计
首先要提升教师英语口语教学环境设计能力。教师应结合高职院校各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职业环境外语语言能力要求进行口语教学。教师要根据岗位群对应的口语教学需求与教学内容,以实现语言交际功能为目的进行针对性教学。[4]例如,酒店、饭店、度假村等职场岗位对英语的能力要求具有相似性,口语教学就可以围绕酒店类行业企业的岗位要求进行。
(二)教学过程设计
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来看,教学方法设计应结合外语教学目标与要求,综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熟悉更多的本专业的外语词汇,从而满足学生未来职场面向的行业企业基本语言技能需求。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的专业差异及时调整校外顶岗实训内容,使口语实训教学更具针对性。
(三)考核环节设计
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不能以单一形式来衡量,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监测学习质量和效果,将口试、听力测试和笔试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5]外语口语教学考核应以学生在真实职场情境中实现语言交际目的为标准,采用过程性评价,重点考核学生平时口语实践过程的学习效果与口语能力水平。
四、学生口语能力提升策略
(一)创新思维
由于历史渊源、地域特性及文化心理的不同,中西方存在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思维方式及考虑问题的视角差异。在外语教学中破除学生固有的汉语母语思维定势很有必要。外语教师应不断归纳总结英汉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按英语语言习惯进行表达并将之内化为思维习惯。
(二)寓教于乐
趣味与实际结合。外语口语能力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输入、模仿、分析、记忆等习得过程而自然形成。口语教学中,每个话题、每项活动都必须有意义,要能够将语言学习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当前,信息化教学手段日益丰富,教师应积极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信息化资源与方法并针对学生个体的实际差异情况开展英语口语教学活动。
(三)情境化教学
教学中做到情景与演练结合。教师应该尽量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指导学生注意具体情境中的文化特色,提高学生对于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从而形成真实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应积极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开展小组辩论赛、英语小广播、朗读比赛、演唱英文歌等活动,让学生在自然情景或模拟情景中扮演不同角色,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得语言交际能力。
(四)循序渐进
英语口语分为侧重于“说”的主动口语(activeo-ralspeech)和侧重于“听”的被动口语(passiveoralspeech)。主动口语能力以被动口语为基础阶段性递进式发展。口语训练的内容与环境必须与学生学习成长状态要求相适应,在巩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更高层次的内容,逐步提升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
(五)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共同提高的意识与自治、自信的品格,鼓励学生结合真实话题开展多样化的以互动为特色的小组学习活动。学生在同龄人组成的集体活动中,心理上能得到彻底的放松,消除紧张感和焦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口语能力,提升外语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有声.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6(01):37-41.
[2]张晓红,蔡健.高职院校英语公共选修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08):155-157.
[3]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反思[EB/OL].http://www.reader8.cn/data/20110921/833127.html.
[4]高建良.高职高专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设计[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7):22-23.
[5]张梅.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设计[J].海外英语,2011(14):149-150
吴琦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