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中的人格养成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职业教育;人格养成;探究
1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中的人格养成融合的意义和价值
1.1学生成长需要
当代学生追求新鲜的和刺激的事物,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满足,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这为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方式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分享,才能够保障课堂效率和教育的有效性。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学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甚至会逃课,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教师需要改进自己的教育模式吸引学生参与职业教育的课堂中来,将有趣的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职业教育的人格养成教育中来,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需要,而且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的问题。
1.2现实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即使有些事物或者理念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了,但是学生只有在对世界的多元文化内容进行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自己的完善人格和价值观,所以中华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中人格养成的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中华文化中优秀的部分需要发扬,也需要在新的时代被赋予新的意义,帮助中华儿女建立新的价值观,新的中国梦,作为未来的追梦人,无论是职业教育的学生,还是职业教育的工作者都有责任发扬中华优秀文化,所以中华传统文化与人格养成的融合是必然要实现的。
2中国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中的人格养成融合的对策
2.1建设完善的职业人格养成方案
80年代美国提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发展的教育理念,提倡在人文教育中融入科学教育,在科学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二者应该是合二为一相互依存的关系,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将中华文化融入进去,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要求学校和相关的职业教育工作人员制定完善的职业人格发展方案,特别是要将职业院校中的学生的特点考虑在内,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职业教育中需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人格养成中更要将学生的性格特征考虑在内,根据学生的特征置顶完善的职业人格养成方案,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念。考虑到职业院校的学生人数比较多,学校可以加强人格养成队伍建设,招聘一些社会人士或者是校内外的优秀学生,对学生的人格养成进行指导,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与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或者是支持。另一方面,要认识到中华文化与人格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人格养成的教育缺一不可,需要坚定职业发展重人格养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先进理念,这样才能够保障今后的教育工作有序完成。
2.2利用互联网技术
从整个历史长河来看,互联网作为新兴事物,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或理解,学校可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与信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传播出去。首先,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职业教育人,养成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公众号,在公众号中一些新鲜的事物和内容。比如说学校公众号可以常规的社会新闻也可以抓住学生追求新鲜刺激和时尚的心理特点,传播中国潮流。其次,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职业教育人格养成相关微博在官方微博中或者是直接转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如说中国传统优秀服饰,包括唐朝服饰,汉服,宋朝服饰等,并在微博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缩小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和距离。最后,学校可以建设自己的网络教育平台,这是当今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也是与学生建立积极健康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无论是职业教育的教师或者是学生,都可以在网络教育平台上进行沟通和分,学校要对网络平台进行常规的管理,包括要注意职业教育课程质量的提升,要将学生人格养成融入到职业教育中,更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2.3重视校园文化中人文教育的发展
校园文化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中十分重要,所以职业院校要想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格养成的融合,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校园文化,一方面,学校要发挥示范性的作用,学校需要开展一些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开展一些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活动,加强活动中的人文素养培养,通过各类宣传形式,弘扬人文精神,优化育人环境,将中获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进去,比如说中国元素,通过有计划的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使学生在美丽校园中收到良好的人文氛围熏陶。
3小结
职业教育中学生的人格养成十分重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职业教育中,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树立完善的完善的职业人格养成方案,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中华文化传播工作,除此之外,学校还要重视校园文化中人文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怀军.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实现方法与路径探讨[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6):3-10.
[2]赵明海.中国传统文化与职业技术教育[J].职业技术,2006,14:62-63.
[3]刘瑛.试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礼仪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9.
[4]石玉秋.论构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14,3.46
作者:李倩 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