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选课管理工作学年论文
摘要:选课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整个教务运行的成效。对学年学分制下的选课管理工作进行了探究,选课管理具有持续性、动态化、对教务系统高度依赖性等特征,同时存在学生对选课工作意识不高、选课信息不对称、选课系统具有局限性等主客观问题,要加强选课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形成有效监控和反馈机制,同时提高学生的选课管理意识等。
关键词:学年学分制;选课管理
1引言
地方高校的本科教务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培养方案、教学安排、考务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和教学考评等;其中教学安排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板块,是学校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关键部分。将其细化,教学安排又包括开课计划、选课管理、课表编排、调停课管理等内容,其中选课管理是教学安排管理的中心工作,对于整个教务管理工作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选课管理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务运行体系的质量和成效。选课管理,指的是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根据教学计划,列出每学期的开课情况,运用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安排授课老师以及管理学生选课的过程。学年学分制下的选课管理,突破了学年制下固定选课模式的局限,加大了学生选课的自主选择权,给选课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学年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特点
近些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推进和完善学分制”的任务要求,从各高校迫切推行学分制建设以来,某些师资雄厚、课程资源丰富、教务系统发达等各方面条件充足的“双一流”高校已经实施了“完全学分制”,如深圳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而大部分地方高校,由于诸多制约因素,基本上实施的是“弹性学分制”或“学年学分制”等。其实,根据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学年学分制来替代完全学分制和学年制的教学管理模式,这不失为一种结合校情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学年学分制限定学制还是四年,弹性学制6-8年,规定了通识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开放了通识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设置了专业任选课,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和选择多样性,打破了学年制下的长期固定的强制性的课程选课模式。同时,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改革,尤其是选课模式发生巨大的改变以后,教务管理中选课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征。
2.1选课管理持续性
这一特征主要表现为大学四年中每个学期的选课管理工作都是持续的,不间断的。学分学年制下的选课制,加大了选修课的课程库资源,提高了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精力和学习目标等去选择任意学期开设的选修课程,这种课程选择的不固定性导致了选课管理工作的持续性。整个学期的选课管理工作,包括学期初对重修学生选课学分核对和系统录入;学期中学生选课的核对,核对的内容按课程性质来分有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核对,按学生的学籍异动情况来分,有转专业学生、降级学生、“3+1”出国学生、休学或复学学生、辅修生、国外留学生等的选课核对;学期末则是对下一学期的所有在校生的通识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大量统计和录入工作。
2.2选课过程动态化
学年制模式下,所有学生的课程设置都是统一的,规定了每个学期必须要完成的公共课和专业课有哪些,且必须在哪个学期完成,这样,或许选课管理工作在入学初就可以用系统预置四年课程。但是学年学分制下的选课过程却发生了改变,虽然也是要求在四年内完成所需课程,但由于通识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课程可供选择,同时跨专业的相似课程可进行课程学分互换,这些改变都使得选课过程一直处于动态化运行中。换句话说,选课的预置、正选、补选、改选、退选这些过程在整个教育教学运行过程中都是处于动态化管理。
2.3选课操作对教务系统高度依赖性
学年学分制下的选课工作,必须是建立在学生、教师和课程三者互通互联的平台之上,这就对教务系统的信息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务系统里所包含的学校课程资源库能够准确无疑地反馈给学生选课系统,学生能够登录系统自主选课,教学管理人员可以登录教务系统查询和核对学生的选课,同时科任教师能够从自己的教务系统看到学生的学号、班级专业、姓名基本信息以及课程的性质、学分、学时等基本信息。其次,教学管理人员作为协调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第三方,学年学分制下仅凭人工手动造表开展选课管理工作,那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而利用教务系统进行的一系列选课管理工作,能够极大提高选课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运行。
3学年学分制下选课管理存在的困境
3.1学生对学分制选课的重视度不够,导致了选课管理工作的大量返工
刚进入大学的学子从小学到高中已经习惯被动式地接受学校妥当安排的课程和作息时间,对于学分制下的选课制度:一是思想上没有完全转变为自主选课的“主人翁”意识,对学校教学管理相关部门和人员有很大的依赖性;二是对本校选课制度缺乏全面的了解,不关心学校下发的选课通知,不懂得选课系统的开放时间,不清楚选课各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去管选课核对的结果如何。这些直接导致了教学管理上因学生盲目选错课或者与课表冲突需要退改选、未在规定的选课时间段正选需要补改选等工作大量返工,不仅造成了课程资源的浪费,同时也给选课管理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影响了选课管理的工作效率。
3.2学生选课、老师教学以及选课管理工作人员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系统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
学生的选课系统、老师的教学系统以及选课管理工作人员的教务管理系统分别承担不同角色,三者之间很多信息资源无法互通互查。首先,学生的选课系统是问题源头。学生选课有时会因系统错误或个人失误造成错选,出现这种情况后,教务系统没有相应的反馈机制去提醒学生核对或检查出错误选课,也没有相应的反馈机制给任课老师和选课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后续管理和补救工作。一些核对意识不高或对自己选课不充分了解的学生就会出现选上课不去上课,任课老师给0分处理;没选上课去上课,任课老师录不了该生成绩等教学事故。其次,科任老师的教务系统是问题关键。科任老师在开学初第一次上课,就会在系统下载学生考勤名单,并以此考勤。然而,由于开学后一周重修工作、选课工作的开展,很多学生的选课发生了改变,重修生增选了课程,降级生退选了课程等,直接导致了科任老师的考勤名单发生变化,但是这些变化的名单在系统中并没有区分标志来提醒老师是否是增加的学生还是现有的学生,如变化名单达到一定的数量,则会给科任老师带来考勤上的不便和低效。最后,选课管理工作人员的教务系统是问题的综合。学生的选课问题、老师的考勤问题归根结底要通过选课管理人员解决,所以这些问题都要能够及时地反馈到选课管理人员的教务系统,以便进行有效管理,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管理端只能通过个别学生的反映被动地去核查该生的选课情况,并没有相应的学生选课错误或异常的提示来让选课管理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和主动核查,这种临时处理危急状况的方式给教学管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工作量。
3.3教务系统对于一些选课上的特殊状况无法灵活处理,存在一定的局限
选课系统对于所有学生的通识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按照学期开课计划,以班级为单位,采取系统预置的形式,给所有学生选课。这样极大地提高了选课管理工作效率,基本上保证了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开课无一遗漏。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若班上有降级、转专业、休学或复学等特殊学生,那么系统也同样会预置这些学生与所在班级相同的必修课。举个例子,史XX原是16级市场营销01班的学生,大二降级到2017级市场营销,那么2017级第一个学期的必修课同样也会预置给史XX,这使得史XX必修课重复选课,这就需要选课管理人员从后台退选,若二级学院涉及的特殊学生数量较多,那么必定会加大选课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若学生到老师录成绩时才来反映,更有可能造成教学事故。
4结语
选课管理工作是教务管理工作中重要和关键的部分,选课工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的录入,也直接影响专任教师的教学结果。选课管理工作涉及大规模的学生数量,种类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安排,这都是单靠人力无法完成的,需要依靠完善发达的综合教务系统,尤其是要加强选课系统的稳定性、有效监控和反馈机制,同时,也要提高学生在选课和选课核对方面的意识度,提高科任老师对学生选课考勤的规范管理,提高教秘的业务素质和积极性等,才能高效完成选课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孙娜.试论学分制模式下的高校选课管理[J]新课程研究,2017,(02):120-121.
[2]孙晓磊,高晶.学年学分制模式下的高校选课问题研究[J].内江科技,2018,(2):94,118.
[3]张|.谈选课制在教学管理中的双刃剑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2008,(2):119-120.
作者:彭鑫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