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探究论文 >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探究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探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1-21 07:58:00人气:350

摘要:为了提高“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实效,文章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通过分析“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精简教材内容、打造微课平台、采用案例式教学、让更多的学生更早走进企业等一系列改进的策略。

关键词:“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微课平台;案例式教学;应用型人才

“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一门传统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研究内容为道路的空间几何形态设计,涵盖道路的选线、定线、交叉口设计、沿线设施、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等多方面内容,对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学生的整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就业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1]。随着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应用型地方高校如何在新形势下量体裁衣、打造更合理的课程教育体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时数少而教材内容多

“道路勘测设计”教材虽然版本较多,但其共性是教材在组织编写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全面翔实而使得内容体系显得庞大、复杂。而应用技术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因为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理论学时被大大压缩“瘦身”,如湖南文理学院的理论教学时间仅为42学时,使用的教材为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厚重的教材与“单薄”的课堂教学时数矛盾突出[2]。

(二)教材的时效性、前沿性滞后于现行教学

第一,随着道路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公路与城市道路相关的规范不断更新,如JTG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正式版)、CJJ193-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等规范早已颁布实施,然而教材却并没有同步跟上,加之部分教材内容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已不再适用,这些都会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形成误导。第二,教材本身强调传统理论知识的介绍与讲解,许多新知识、新技术未涉及,学生对此知之甚少。例如,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湖南文理学院所在的常德市也于2015年成功入围了16个“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尽管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模式早已在全市推广,但现行的多个版本的教材都未涉及相关内容。学生对海绵城市道路的基本知识无从知晓,与未来就业对接不够顺畅[3]。

(三)课堂教学模式传统、低效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机械式地组织教学,剥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再加上知识内容本身单调枯燥,容易导致学生上课的专注度下降和缺勤率的攀升,导致其专业基础薄弱。

(四)实践教学与实际情况不符

实践教学环节是应用型大学培养学习型人才、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与今后工作顺利对接的桥梁[4]。但是,根据往年毕业学生和所在企业反馈的情况,无论在施工还是设计行业,学生普遍实践能力偏弱,从进入企业到真正上手,所需时间普遍较长。主要是因为校企合作平台较少,以及应届毕业生往往从毕业设计环节才走进企业,实践时间短。

二、“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策略

(一)精简教材内容,高效利用理论学时

教师在授课前首先应深刻理解教学大纲,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实际过程的讲解,使教学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例如,道路的平、纵、横设计与选线、定线等内容,是道路设计的核心与精髓,要在基本概念及计算上给予充足的学时让学生理解、消化,奠定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如,教材上部分章节内容在工程地质、测量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先行课程中已有讲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或一笔带过或稍加回顾;再如,道路沿线设施、道路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等章节,趣味性强难度也不大,可以让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并去周边道路做好相关调研,以调查报告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研究,为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提供基础条件,丰富课堂的内涵和外延。

(二)打造微课平台,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

在“互联网+”已经普及的今天,教材的时效性和前沿性的局限可以借助“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来弥补。在授课上,教师可以将微课用于课前复习、新课导入、知识理解、练习巩固、小结拓展中。例如,对于教材引用的旧规范中已不再适用的条文和新规范中重要条文的解读,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让学生在课下观看此微课。再如,国内外道路设计中出现的新技术、新知识,制作简短、新颖的小视频。这些视频可以围绕某个知识点,在课前或是课后借助微课平台导入学生的生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前沿知识的教学。

(三)案例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选择、编排配套的案例,既要有国内外工程实例文献报道中的经典,也应有国内最新的交通新闻和最熟悉的周边道路[5]。例如,讲授线形设计时,可结合常德市及周边道路事故高发路段的现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结合规范,讨论、总结出该路段线形设计不合理的方面,以此来介绍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及纵坡、竖曲线要素等计算方法;讲授车道渐变组织时,可结合因车道渐变组织设计不合理的相关新闻图片,要求学生指出案例中不合理的要素、分析原因并提出具体解决办法,使学生意识到合理设计的重要性。

(四)让更多的学生更早走进企业,提高实践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但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足够的实践时间才是最好的保障[6]。所以,应当让学生从大三的课程设计阶段开始,尽早走进设计院,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让学生仔细体会线形设计中面临的实际难题,提高实践能力[7-9]。地方本科院校最大的特点,恰恰在于其地方性,即区域特色。因此,紧密联系更多的地方企业,打造广阔的校企合作平台,既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又可以把握不同时期地方建设的需求,订单式培养,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实现学生、企业与社会的共赢。

三、结语

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针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旨在丰富课堂内涵,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游润卫.抓住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研究:浅析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C]//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张洪静.“互联网+”思维下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技术探析[J].技术与应用,2016(18):142-144.

[4]文建华.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时效性研究[J].大学教育,2013(12):50-51.

[5]杨永红,姜艺,虞将苗,等.中美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对比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66-70.

[6]袁可佳.转型背景下道路勘测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196-197.

[7]李新凯,王龙.道路勘测设计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5):53-56.

[8]程建川,陈飞,刘洪波,等.“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改革及野外实习基地建设[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S1):174-176.

[9]王广政.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8):144-145.

作者:张澍杨 吴扬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