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其他论文 > 优秀综合论文 > 民生文化与和谐社会探讨

民生文化与和谐社会探讨 

日期:2021-01-24 18:01:34人气:1515
[摘要]民生文化是以“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应有内涵,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改革开放30年,社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关注民生,打造民生文化,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基石。在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的同时,弘扬健康文化就是构建健康民生,健康民生就是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关键词]民生文化;和谐社会;建设1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探索民生文化发展新思路 文化民生,是指文化层面上的人民生计,也就是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打造文化民生,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始终坚持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在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提升镇区魅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创新思路,通过建机制、建队伍、建设施,以“重内容、重形式、重品牌、重质量”为理念,构建以镇文化站为中心、辐射全镇3个社区和15个行政村的管理模式,发挥传承文化品牌的引领作用,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文化特色队伍。紧紧围绕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目的,强力打造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的文化平台,推动民生文化和谐有效地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推动了农村“草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谋求民生文化发展新思路,是摆在领导和从事“大众文化”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对全镇3个社区和15个行政村摸底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看书读报占5.1%,看电视占13.20%,陪家人、朋友闲聊占17%,逛街购物占12.3%,上网占19.7%,打麻将、打牌占31.1%,其他占1.6%。从这结果来看,现代农村的实际生活方式和文化消费仍然比较单调贫乏。2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推动民生文化大发展 梅李镇有4块大型的文化广场,分布在镇的东西南北,镇中心以江苏省乡镇排名第一的聚沙公园和全民健康活动中心为活动地域,既方便了广大民众,又让“草根文化”和现代时尚四面开花,让那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植根于百姓之中。推动民生文化,就要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文化,改良民俗民间文化,引进外来积极健康文化,培育新生优秀文化。梅李镇三年举办一次的全镇性体育文化艺术节,就是引导广大人民兴办文化、参与文化,提升文化消费的热情,此外,还引导民间艺人自编自演健康向上、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3打造民间风俗文化品牌 梅李镇历来乡风淳厚、富饶繁华、书卷传香、乡民贤达。“梅李灯会”在梅李镇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盛名久远。梅李灯会,俗称“调龙灯”,最初在元宵节前后,孩童牵着兔子灯,举彩灯戏嬉于街头,后为成人代替,愈调愈盛,三月达到高潮,故民间有“梅李调龙灯三月兴‘的说法。据史料记载,1933年是最盛的一次灯会,万人空巷,观者塞途,常熟城区及各乡镇不少人都雇船或摇船来看灯,梅塘通海桥至新桥河面,都停满船只,镇上大家小户都要招待亲戚。梅李镇党委政府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广大民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秉承“服务发展大局,突出时代特征,弘扬特色文化,满足人民需要”的理念,历年来不断推进梅李灯会的传承和发展。梅李文化站于2005年开始,成立制灯小组,并在每年暑期开办梅李灯制作培训班,使制灯扎灯爱好者的队伍日益壮大。连年来的大型灯会,使梅李美名远播,目前,有几家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参与进来,为梅李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加强文化遗存挖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梅李特色文化进行全面梳理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落实措施,根据上级文化部门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要求,2005年,梅李镇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办公室,认真开展对“龙园茶馆”“梅李饭粢糕”“梅李灯会”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文化形式推陈出新,使它们成为广大民众广泛参与的一个文化活动形式。在趣味性、知识性、形象性、群众性、针对性及经济发展等方面下工夫,不断丰富内涵,提升发展水平,使之贴近群众,雅俗共赏。文化艺术活动应常办常新,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生机,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在促进文明乡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4增强公共文化供给能力 梅李镇以满足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宗旨,形成了三年一届大型体育文化节,广泛开展以文化惠民活动为基础的群众文化活动。梅李三年一届的全镇性体育文化节,形成了一个地域文化品牌,打破了“上面动,下面不动”的局面。文化节的活动,吸引了上万农民朋友踊跃参与其中,并充分发挥了各个演出队的作用,形成“一花引来百花开”的文化发展新局面。5多元投入,为打造民生文化提供资金保证 以资金投入为保障,加快民生文化设施建设,实现民生文化又好又快的发展,与各社区和村落的文化设施建设是分不开的,这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也需要全社会来关注文化设施的建设,采取结对帮扶,文明共建,挂牌命名等方法,来促进民生文化的繁荣。总之,民生文化绝不是“唱一首歌”,更不是“演一场戏”,而是踏踏实实为百姓办实事、谋福利,只有真正把文化建设放到保民生的高度上,才能让老百姓在实实在在的“保民生”中得到精神的满足,社会才更和谐。 徐文娟 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文化站

 旅游文化论文   公共文化论文   人文素养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茶文化论文 校园文化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体育文化论文   文化产业论文   动漫产业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寝室文化论文   宿舍文化论文   生态文明论文   书籍设计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价值取向论文   民族音乐论文   地域文化论文   群众文化论文 核心价值观   工匠精神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