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究
摘要:卓越人才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构建研究,对于优化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内涵和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文献研究法、教育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进行分析,研究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内容,对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教育改革
0引言
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研究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构建问题,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发展、体育产业升级和体育市场需求,整体提升专业服务地方的能力、支撑力和贡献率,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搜集相关理论,梳理其中关于创新创业思路及可借鉴内容,制定研究方案。(1)教育实验研究法。开展教学实验,组织教学研讨和教学评估,对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实施进行综合评估。(2)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验课,交流分享,校外实践等,并进行分析总结,形成预期成果。
2研究内容
2.1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目标定位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必须先明确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才能保证行动方向的准确执行。应对教学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注重与专业的深度结合,将人才培养的重点由注意理论知识学习,向能力培养过渡,建立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新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方案以学分制为导向,多学科组合,增加实训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环节。新培养方案必须突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与创业新业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提前将自己所学专业与社会实践融合,从中发现专业的特色与自身不足,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创新创业的教育目标更好的达成。
2.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内容设计
有目的有计划的将实验、实训、毕业设计、实习等环节,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专业内容及实践任务进行列表分析,明确目的计划,学校教师与实践企业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更大程度将专业所学融入实践工作中,也将实践工作的任务和需要的能力素质等,提前分配到整个体系设计中,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等更加成熟、全面。
2.3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支撑平台
首先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吸纳更鑫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加入到校园队伍,对本校有相关经验的教师提供相关支持;补充校外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企业有经验管理者作为实践指导老师,定期为学生进行分享交流,并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学习,现场讲解,让学生更早的了解实践内容;推进和相关企业的实习工作,每年有目标性的增加1-2个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学习社会实践基地,并进行定期走访,了解学生实践的感受及企业的反馈,对下一阶段教学进行整合与梳理;建立校内创新创业大赛小组,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赛,鼓励高年级或有经验学习带领低年级学生参赛,形成研讨小组,学校给予便利支持。
2.4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保障机制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保障机制是能够顺利进行新教改的必要条件。对于学生管理方面,针对在校创业学生,可采取弹性学籍制度,方便学生创业,除学校对于硬件设施等支持外,允许学生进行学业调整,对于创业中获得成果的学生,部分成果可与学分进行转换。同时完善激励机制,针对教师及学生的双重激励机制,重点项目给予经费支持,让学生在校创业更有动力也更有便利。最后,还应完善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机制,才能保证学生实践学习的质量,也同时为后续学习进行参考,评选优秀作品作为学习典范。
3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施
3.1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将专业学习作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素质培养,为学生搭建实验学习资源平台,将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重构,与实训基地进行有效沟通,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有经验教师带领学生更多的参加技能竞赛,并完善后续保障,提供便利场地、设备等硬件支持,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大便利。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核心要素,改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施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并完善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3.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与长效机制建设
(1)师资队伍。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加强校内教师创新创业的专业能力,让更多教师参与,并提供便利进修学习;补充校外实践型教师队伍,即企业有经验管理人才,让校外教师将经验更好的传入校风,校企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共同进行科研工作和技术开发。(2)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各级教学管理队伍必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新职能,发挥各个岗位的作用,从学生管理、后勤管理、激励保障、评估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完善,保障新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3)教学基地。注重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面向社会吸纳更多符合专业学科的实践单位,并注重期刊的信息反馈,关注学生动态,对每一批实践学生学习结束后进行总结,及时调整下一步计划,既要满足在校学生实践需要,也要注重专业学习定位。
参考文献
[1]莫山农.地方高校卓越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究[J].高教论坛,2014,(6):28-30.
[2]曾玲晖,张,卢英梅,等.基于卓越教学视角的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9-23.
作者:王兴 单位:沈阳体育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