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改革论文
一、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性战略
既然工程教育改革是世界性的问题,我们就应该站在战略层面对其进行思考,从国际和国内工程教育改革的发展历史,分析教育与经济产业的强耦合关系,厘清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性战略和战略实施框架。
1.工程教育改革的驱动力
从全球产业的发展史上看,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对工程人才的需求,一直是工程教育改革最为关键的驱动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处在产业链最高端的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谋求将劳动密集型和设备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将知识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国家转移。随着全球产业国际化转移,人力资源市场也成为国际化的统一市场,跨国公司在全球各地的产品研发、市场运作、销售、采购、服务外包等都需要大量的本地化和国际化的工程人才,这也对各国的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产业转型与升级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驱动力。
2.工程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对“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它只适合于“职业院校”,这样就导致了某些本科院校脱离了产业需求这个根本性的办学目的。第二,国家政策滞后。产学研合作涉及到经济、法律、劳资、知识产权、税收等各方面的激励机制,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制定、关系协调、经费支持,产学研合作就不会走上快速的轨道上来。第三,产学研办学机制需要不断开拓创新。高校不应该坐在家里空喊口号,应该脚踏实地地走出去。最后,教育经费不足有目共睹,这也严重制约着工程教育改革的步伐。
3.工程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共性”与“特性”
作为专业教育,工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胜任毕业以后的工作,成为合格的公民和称职的产业人员。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为办学机制、以“做中学”为教学方法的工程教育模式,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本质”和“共性”;与产业分工和人力资源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所对应的各种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则是工程教育的“外延”和“特性”。只有认清和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才能为提出和构建本科院校工程教育改革关键性战略提供基础。
4.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性战略
通过分析工程教育改革的驱动力和国内高校在工程教育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借鉴和抽象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经过归纳、总结并确定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性战略。工程教育改革关键性战略的意义:
(1)产学合作的重大战略意义。产学合作是工程教育改革的基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教育部开展产学合作中的“最佳实践”典范。该计划是教育部于2010年6月推出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中的“最佳实践”典范。“卓越工程师计划”从本质上强调了与工程产业相关联的三大内涵,为更好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战略实施提供了指导。其中,三大内涵包括:强调行业企业应该深度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高校应该参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调高校应该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做中学”的重大战略意义。“做中学”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方法论,“CDIO教学大纲”是“做中学”的抽象表达。CDIO包含三个核心文件:1个愿景、1个大纲和12条标准,其中,“标准”阐明了教育理论与工程实践的关系,起到了系统、全面的实施指引;“愿景”强调了教育应该建立在“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工程过程背景环境上;“大纲”细化了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系统视野能力。
(3)教育国际化的重大战略意义。教育即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也要着眼于全球经济发展。从全球经济产业一体化来看,中国要想真正融入世界,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强国,教育国际化必然要成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种全球性趋势,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正在全球范围内被证实是强国富民的最佳教育实践。在本科院校工程教育改革过程中,国际化建设涉及多方面内容,包括培养方案、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就业取向等。
二、工程教育改革的战略实施框架
“产学合作”“做中学”和“国际化”三个关键性战略是主体,同时,又根据工程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内涵,柔性地融入了我国教育部2009年发起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2006年引入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
(1)产学合作是工程教育改革的基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教育部开展产学合作中的“最佳实践”典范。在本科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企业深度参与,按着国家或行业标准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实训、实习,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
(2)“做中学”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方法论,“CDIO教学大纲”是“做中学”的抽象表达。在专业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工程过程、行业标准、课程群组、情境环境、项目教学、评价标准”等各种工程元素,把教学内容与产业过程紧密地联系起来,即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情趣,又增加了知识的实用性。这是目前国内外各类工科院校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普遍认可的教学方法。
(3)国际化是我国强国富民的高等教育改革必经途径。把“教育国际化”列入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战略规划之中,从根本上提升了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工程教育改革的高度,不仅仅是为了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应该从骨子里就有为强国富民、服务世界经济而
(4)支持保障系统是本科院校顺利实施工程教育改革的有力保障。保障系统是多方面的,即包括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也包括高校内部的政策保障、组织体制保障、师资培养保障、质量管理保障等,同时,也需要来自于社会和产业界的理解和合作。
作者:朱克敌 张红 王静 单位:沈阳工程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