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职业素养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研究
1课程标准的改革
各大院校的工程力学课程标准通常注重其系统性和完整性,以经典力学的标准结合数学学科周密的演绎推理构建了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体系,但从实践反馈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1-3].面对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目标,工程力学从以往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整合而来.工程力学课程的课时与原来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课程学时比较削减很多,不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不尽相同,但内容削减与人才培养要求不匹配,导致教师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将具体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一种情况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学生“消化不良”,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分析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而且也会导致学生把握不住工程力学的精华所在.另一种是根据学时规定删减部分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课程内容设置没有前因后果的连续性,学生在课堂上对跳跃的教学内容接受起来效果很差.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所以要培养学生针对某方面的工程素养一定要制定相对应的符合要求的课程标准.其标准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工程力学体系结构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要保证学时数量;二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些深奥的公式、推理可以删减或仅作一般了解内容.
2教材的改革
教材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尤其是教材的内容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来编写,通常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应该注重工程力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同时结合不同培养方向后续专业课程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以期达到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培养目标适用且专业的教材,而教材内容编写的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1)繁复的公式推导过程可以删减,选取学生需要的结论进行保留(如“力线平移定理”,只需要给出结论和如何应用即可,将在此之前的长篇推导全部删去.)(2)增加工程实际问题如何转化为工程力学模型能力的培养,建立学生在二者转化中的无缝连接机制,培养学生在工作中使用工程力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也要掌握在工程实际的例子中获取知识,积累经验,达到锻炼能力素养的要求.以学生职业培养目标为标准,加入工程实例和作业题,保证未来工作中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灵活运用工程力学知识.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应的教材应该与学生所学专业后续课程保持一致,后续课程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应该适当引入.如建筑类学生应学习固体力学、复合材料力学相关知识,而航空航天类的学生应接触流体力学与空气动力学相关知识.
3教学方法的改革
现代多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是必然趋势.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工程力学中的概念和理论,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法融合到工程力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帮助学生解决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有些难于理解的概念和理论可以采用二维或者三维的动画进行演示.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该在工程力学的各个章节开篇提出问题,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思考问题.篇章结束后由学生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单人解决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发散性.实践是辅助学生理解工程力学内容的重要环节,同时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和现实的转换,如材料的泊松比和弹性模量是很抽象的概念,但是通过设计实验可以很好地将材料的两个性能指标呈现给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工程力学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广大教师应该转变传统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在实验中,教师只讲解要做什么,至于怎么做应该由学生自主完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同一内容的实验.
4结束语
工程力学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使用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应该有所不同.不同院校的教师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知识提升,以其开辟一条适合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道路.使学生能够学会工程力学,掌握和使用工程力学.使工程力学这门课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帮助学生在未来就业中掌握一技之长.
参考文献:
[1]范钦珊.工程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张维君,沈英.工程力学[M].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出版社,2013
[3]张汉壮,王文全.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潘春祥 刘铁军 王岩 赵光 单位: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器与动力系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