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文学欣赏课程是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积极研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现状,注重加强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文学欣赏;教学方式;转变;思考
文学欣赏课程肩负着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它在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判断能力,尤其是道德情操熏陶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更加全面,作为当代高职学生,无论学习何种专业,都必须加强语言文学欣赏这方面的修养。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在走向社会时需要具备三张“通行证”:一是学科性的;二是职业性的;三是证明个人事业心、责任心和开拓能力的,而第三张“通行证”就是要求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文学欣赏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自身人文素质修养,从而促使其全面可持续的发展。2006年12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规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当前,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应对传统的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文学欣赏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传统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文学欣赏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的普遍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开设文学欣赏课程的真正目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传统,教材缺少时代气息
文学欣赏多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课本版本缺乏变化。近几年,虽然文学欣赏也不断涌现新书,但是课程教学内容传统,教材没有时代感,所选文本和当下的生活联系甚少,实用性不强,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材内容也不太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内容程度深浅不一或前后缺乏内在逻辑层次,不利于学生学习。而且,多年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始终按照一个大纲、一本教材进行教学,无论什么专业、什么职业岗位,一律是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课时、统一的考试,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诚然,当前各高职院校普遍都开设了文学欣赏课程,但是并没有真正得到应有的重视,往往存在随意减少课时的现象,有些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仅安排12周24课时,如此有限的课时学生是很难学到东西的,素质教育也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二)教学方式单一,能力训练缺失
文学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教师的授课多以大班教学,方式比较固定规范,多数以经典导读为主,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学生课上课下的参与程度很低,这种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乏味,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教师整节课讲,学生不停地记,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费劲,学生是被动地灌输,授课教师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学习需求和兴趣节点,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能力,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乐趣,不愿意投入文学欣赏课程的学习。
二、对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模式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和当代教育模式接轨,和高职的实际相契合,改变单纯的理论教学现状,联系生活,接近地气,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充分体现高职职业教育理念。
(一)教学内容兼顾经典与流行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高职学生不喜欢阅读文学欣赏课本,但却津津有味地看着通俗文学、网络文学等,作为教师应多了解当前学生的关注点,主动了解他们所喜欢的文学作品,当然,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些通俗文学或网络文学等是无法与课本中的经典作品相比较的,但是学生喜欢阅读,这些作品也是当前流行的,学生看得乐此不疲,教师不应熟视无睹,应调查了解,想办法引导学生。如通过经典传统和当下流行相对比的方法,和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逐步感悟到经典的魅力和永恒,比如《红楼梦》和《甄执返亩员壬臀龅龋喾矫妗⒍嗖愦蔚匚拔难郎吞峁┍憷4送猓箍梢猿浞掷醚M际楣莶厥樽试矗佳喽潦椋诠惴航哟ブ谢褡逵判阄幕涞幕∩希黾踊蛉谌胂值贝髌飞臀觯醚私庀衷冢形虻贝缑病P巳な茄暗淖詈美鲜Γ挥泻偷鼻跋嘟岷希胧本憬栽銮垦难叭惹椋醚Р⑶已Ш茫咧拔难郎偷慕萄Р拍苡行碌耐黄啤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一是联系实际重视能力培养。文学欣赏课程普遍存在重传授、轻实践的现象,这样反而无法展现文学本身的美,学生也会心怀厌倦。诚然,文学欣赏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文学作品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理解,但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应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一味的照本宣科,教师可以少讲,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展示的过程中,教师不间断地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另外,还应将文学欣赏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互联网等新兴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将文学欣赏与实践活动相联,结合实际,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二是多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传统的知识理论授课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布置和完成任务的探究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要求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模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教学中教师是主持人和组织者,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在自主协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理解分析,发现感受,更能体会学习文学欣赏的成功和快乐。如赏析外国作品《玩偶之家》,教师可以在班级布置任务,以表演的形式再现原著,放手让学生自己分组,阅读讨论,分析排演,师生共同参与,教学互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口头表达能力。三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在教学中普遍使用,文学欣赏教学可以充分合理地加以运用,通过影视动画,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综合直观地展现出来,带给学生多彩的视觉听觉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赏析白居易的《长恨歌》,教师分析诗文,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可以在上课时插播一段精选的影视剧《杨贵妃》的相关情节,通过视觉让学生有切实感受,如临其境,有感性理解才能进行美的赏析。
(三)作业形式应多样化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文学欣赏课程,但是课时普遍较少,大多集中在20个学时左右,而且必须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文学欣赏课程的作业只有靠课余时间完成。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作业布置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写作阅读心得、读书体会,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编撰欣赏专刊等,可以组织学生演绎经典作品,独立或小组集体完成,可以采取自评或相互评定的方式,最后再由教师点评。作业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促使学生能够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的文学欣赏作业。
(四)考试内容和方法应更新
传统的文学欣赏课程的考核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书面测试和平时成绩比例为6:4,考试方式主要是通过一次笔试,一张试卷完成,单一刻板,这种方式已无法适应当今高职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进行改变。应建立灵活多样的过程性评价体系,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关键,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试内容上要减少理论知识测试的比例,加大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查比例,增加学生平时写作练习、作品表演时的表现评分及其在相关竞赛中的得奖情况。考试方法上可以采用笔试和口试结合的方式,这既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也是为了适应当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人之成才,重在素质。文学欣赏课程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作用很大,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EB/OL].
[2]杨宗芬,栗延斌.“人文素养:决定高职学生就业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因”[J].鸡西大学学报,2009(6).
[3]马丽君.论高职院校文学教育的沙漠化及其改变途径[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4]吴永红,常安群.高职院校文学欣赏公选课教学新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5]于永凤,王状,李棘,董铮,张钺.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
[6]万薇薇.试论高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学的症结及对策[J].现代语文(中旬刊),2012(1).
[7]王宏杰,卢晶.高职文学欣赏课教学研究[J].戏剧之家,2014(9)
作者:杨晋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