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大学美术教育改革的学以致用思变
摘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筑专业的美术教育,应当与煤炭行业特征相结合,但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目前各大高校建筑学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涉及教师教学思维模式、具体方法,以及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互动、美术深入矿区群众等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改革;学以致用
一、美术课程之于建筑学专业的重要性
黑格尔在其《美学》第三卷介绍各门类艺术时,首先谈到的就是建筑:“在各门艺术的体系之中首先挑出建筑来讨论,这就不仅因为按照它的概念(本质)就理应首先讨论而且就也因为存在或出现的次第来说建筑也是最早的艺术。”虽然在学科划分上,建筑学并不隶属于艺术类学科,但就建筑本身而言,没有艺术性的建筑,是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建筑的。黑格尔的这段话既是对建筑艺术性的肯定,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质,即文理兼备并富有艺术特征。在建筑学专业的实际教学中,这种艺术特征的培养和彰显,更多地依赖于美术及其相关美术课程。建筑学专业对于艺术性的本然要求,决定了美术课程之于它的至关重要性。
二、有效的美术课程教学对于矿业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意义与作用
美术课程在煤炭行业建筑学专业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虽是复杂、多面的,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实际上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显现的。1.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通过对相关美术技法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被动到主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逐渐具备独立的艺术处理能力和具体的艺术表达能力。2.培养艺术素质。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对所学相关美术知识进行辨析、修证,逐步积累美学经验,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在前两点的基础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构建起较为全面、独立的艺术思维,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1.学以致用及教学理念的误读,教学目的简单化,导致学生缺少主体介入及社会互动。长期以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美术教育在建筑学专业教育教学中,美术课程虽不可或缺,但却普遍被简单地理解成一门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几乎完全等同于技术课,弱化甚至忽视了将美术课程中关于审美能力培养和艺术创造力激发等任务纳入实际课堂教学具体实践。而实习写生深入矿区,可增强课程学习的连贯性,为建设新矿区、改造采空区做好前期功课,为后续课程做准备。从培养一个合格的建筑师的角度来讲,美术方面不仅仅需要过硬的美术技法作为其从业的坚实基础,更需要提升他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使之成为走向更高专业水平的创作的后续动力源泉。所以,从科学且更加长远的角度来看,“唯技术”的教学理念不仅不足以有效解决建筑学专业的实际教学应用需求,反而是限制了对于美术技法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习,这是有害的。因此,由于其专业性质,在建筑学整体教学课时给定的课时比例的分配上,技法的学习和掌握无疑需要占据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但不能简单地当成美术课程教学的全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忽略美术课程对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而导致游离出建筑学专业的“唯技术”的简单化的教学实践。2.课时不够,教师主导性过强,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建筑学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还有偏向于传统的“师父带徒弟”方式的弊端。首先,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依据教师的指导方向进行实践,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提出点评和纠错,由学生再进行实践,反复如此,以期达到有效地掌握相关技法与知识的目的。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由于美术课程的专业性和技巧性很强,几乎是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拥有绝对的支配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教师的主导性过于强大,学生很容易受到教师主观思维的左右。教师的“一言堂”弱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有的自主辨析、修证的过程,阻断了学生培养多种思维方式的可能性,挤压了学生的自主思维空间,其结果是学生的艺术思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拓展和锻炼,教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专业个性,不利于学生培养富有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力。同时,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主导性和权威性越强,教师个人的喜好和缺点也就越容易被学生不分好坏地继承,还会出现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状况。这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另一方面无形中增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3.招生不设专业限制,生源美术基础情况复杂。目前,中国高校建筑学专业的招生并没有对学生美术基础考核的设定,各大院校自身也少有设置对新生的美术基础的水平入学考试。在这种招生情况下,建筑学专业入学新生的美术基础参差不齐,而有很大一部分新生,几乎全无美术基础也是普遍存在的情况。这就给后续美术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多问题。由于入学时没有设置任何的美术基础标准,美术课程教学必须从头开始。且为了巩固基础,需要在相对基础的美术课程的教学上耗费大量课时,这使得后续深入课程的课时变得更为紧张,给教学进度造成时间上的巨大压力。此外,入学新生之间的美术基础差异过大,很难有效地形成良性的学习环境。比如,过于简单的教学难以推动进步,加深难度的教学又给基础差的学生造成学习困难,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得到全面而有效的提升,从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在上述情况下,建筑学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改进,就成为当务之急。
四、关于建筑学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改进设想
1.重视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增设相应课程。在保证美术技法学习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仅靠目前的课程设置是不够的。素描、色彩、速写三大块及其临摹与写生的课程设置,偏重美术技法的学习与训练,且较为基础。要想解决课程设置问题上带来的“营养不良”的局面,可以开设与之对应的相关课程。就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方面,可以开设符合建筑学专业特色的美术鉴赏类课程。通过鉴赏课程,开阔眼界,有利于积累审美经验,帮助学生逐步明确自己的审美情趣,从而引导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审美体系。2.进一步优化师资配备,深化教师能力培养。建筑学专业美术课程教师的选择和配备,必须进一步细致化和专业化。细致化:美术课程虽然是一门课程,但其中所包含的素描、速写、色彩三大块各成体系,在实际教学中各有侧重。而且,每个课程中的临摹和写生在要求上也各不相同,其相应的教学和师资配备理应进行严格的区分。有些教师擅长素描,却不一定擅长色彩,反之亦然。所以,要改变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位教师同时教授多个课程的现状,避免不专业教学情况的出现,从而使教学在“专业化”的主导下,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专业化:事实上,这是对“细致化”的专业性的整体性控制或曰观照。通常情况下,建筑学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师是各大专业美术院校毕业的,接受过全面的专业化美术教育,其美术专业水平自不必说。然而,建筑学专业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有着自身的专业要求,更多的是需要与建筑方面相关的知识相结合,如建筑知识、地理知识甚至是历史知识等。所以,对美术课程教师来讲,普遍需要加强与建筑相关知识的学习,全方位地完善教师的综合素养,提高建筑学专业美术课程的专业化水准。3.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自主性。教师除了可以以讲评和示范等方式进行美术课程的专业指导,还可以尝试通过一些手段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增强美术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自主性。
五、结语
现有高校建筑学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是基于近百年的“科学主义”的设置,虽须变化,但无可厚非。一方面,通过增加课时分配和改进课程结构并举的方式进行课时配置优化,防止课时浪费,无疑可以达到提高现有课程设置教学效率优化的目的;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学专业教育的思想、观念乃至价值指向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目前,我国建筑学专业的美术课程教育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已经越来越难满足建筑学专业的发展需求。所以,只有与时俱进,立足于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及其美术教育的相关性,才能更好地完善建筑学专业的美术课程,实现这门课程的真正意义与价值。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美术教育课程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就建筑学专业而言,结合煤炭行业特征,学以致用不是改弦易张,而是调整、补充和优化。如何对待“双百、双用”,也许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绕不开的大问题,这已超出本文论题范围,故不赘述。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商务印书馆,1981.
王丛 黄金程 史芳 中国矿业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