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体能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面临的主要困境,其后阐述了高职体育教学开展职业体能训练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基于职业体能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职业体能需求;体育课程;改革
一、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教学模式和理念落后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时通常会采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方式。不管是高职院校还是高校面对的学生都是受过9年义务教育和三年高中教学的学生,整体素质差异和体能差异并不大,但根据学习目标,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在教学任务上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二)缺乏与职业体能需求相关的教学体系
一方面,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开展主要以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提高身体素质为主,并没有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形成健全完善的体能教学系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另一方面,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主要以开放式的自主训练为主。大多数体育项目的练习都需要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参与训练,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缺乏有效的衔接,整体联动性不强。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课堂内外学习进行监督,导致很多学生忽略自身自主性的培养。
(三)教学形式缺乏特色性
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主要组织形式分为两种:第一,大一普修+大二专上课;第二,大一大二专项课。具体而言,第一类主要是指大一开展基础锻炼,大二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其运动技能为主要目标。第二类主要是指在大一期间开展专项基础教学,大二提高专项技能,二者的教学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体现出的整体效果也是不同的。具体而言,第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与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学生普遍积极性不高。而第二种专项教学则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基本要求较高,如果体育开展的课时较少,那么教学效果是难以实现的。这两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没有针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展的主要目标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实际需求,整体教学内容和形式过于注重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及职业规划需求所涉及的内容极少,无法充分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二、高职体育教学开展职业体能训练的必要性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进行体育课程的选择时应当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于职业能力需求,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学生的职业技能应当是其后期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重要保障,因此在高职体育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入职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提前感受学习状态和工作状态,在后期工作过程中能够明确自身的职业特点,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
(二)形成高职体育特色化课程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开设职业体能需求的教学体系,制定出相对专业的体能教学标准,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和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将体育教学与高职院校发展特色进行有效的结合,形成高等体育课程特色教学。
三、基于职业体能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和措施
(一)基于学生就业岗位需求,明确课程目标
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课程时,大多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分为以下五种: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了体育教学的层次性。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应当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并优化运动技能、体能目标、身体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目标。例如,对于部分工科专业的学生而言,其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具有一定的劳动强度。而对于部分文科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可能未来从事的工作精神压力较大,因此应该注重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针对工科类的学生应当设置一些体能训练强度较大的运动技能项目,而对于文科类的学生而言,则应当注重其心理健康和抗压能力的提高。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能够帮助不同专业,不同职业发展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其未来就业能力。
(二)调整并优化体育课程结构
基于职业技能需求的高职体育教学应当根据专业特点,对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大纲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改革。通过项目教学法帮助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并认识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特点,有选择性的进行自助式学习。例如,部分文科类的学生在后期会有大量的时间待在办公室,以静坐姿态进行脑力劳动,工作持续的时间较长,活动较范围较小,极容易引起肩颈腰等方面的肌肉损伤,以及下半身容易麻木等等。对于这类学生而言,体育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篮球、排球、慢跑等等相关的体育项目活动。再例如,对于一些工科类学生而言,其后期可能会进入工厂进行实践操作,而这样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对学生身体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肢体需要重复用力,尤其对于学生肩部、上肢力量、动作的协调性等要求较高,经过长期的工作极易感到四肢疲劳,患有肌肉劳损等职业病。对于这类学生而言,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长跑、体操、健美操等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注意力。
(三)加强体育教学资源的高效整合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课程资源应当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将教学课程资源进行充分高效的整合。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出其效果。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应当充分挖掘并拓展体育教学资源,将校内校外的软硬件资源信息进行高度整合,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对人才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加强学生对于职业体能需求的正确认识。要充分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目标的,因此高职院校的各个教学部门应当发挥其作用和价值,为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加强对教学场所、相关设备设施的购置和统筹安排,为学生提供课堂内外的个性化运动空间,从而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体能锻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体育院校相关教师应当基于学生就业岗位需求,明确课程目标,调整并优化体育课程结构,加强体育教学资源的高效整合。
【参考文献】
[1]徐金芳.基于职业体能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0):183+185.
[2]景明.基于职业体能需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67-69.
[3]吴学文,张志伟,王秀进,焦健.基于学生职业岗位体能需求的高职体育教学探析――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为例[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7(1):58-63.
[4]黄涛.基于体能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J].长江丛刊,2018(3):275.
[5]李小林.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35):171.
作者:付宇鹏 单位: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