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教育留守儿童自主快乐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面对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因此在农村普遍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外出打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疏于照顾,他们多数依靠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监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思想品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断层或缺失,从而使他们的心理成长发育容易偏离正常轨道。所以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农村学校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一)从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分析。据权威数据显示,中国留守儿童人口已经超过6000万人(全国妇联,2013年),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和政府的政策照顾,一些条件好的农民在城市里安了家,子女也能在城市学校就读了,但对于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消费成了进城的拦路石,所以农村留守儿童依然大量存在。另一方面,农村单亲家庭不富裕,越是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回家看孩子的次数越少,因为回家的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乌兰小学是一所山区学校,留守儿童较多,下面就以乌兰小学为调查对象,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二)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式分析。由于留守儿童大都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看护,溺爱是家庭教育的一种主导倾向。因孩子与家长长时间分离,使得老人更加疼爱孩子。因家长回家时间比较短暂,很少批评孩子,所以溺爱倾向更严重,且这种溺爱往往倾向于物质层面,例如:买玩具、衣服、食品等,涉及情感方面的交流较少。因疏于管教,常跟社会上闲散青年混在一起的孩子越来越不懂事,一味跟爷爷、奶奶要钱,甚至会出手打老人。可见溺爱并不会给留守儿童带来幸福。(三)从留守儿童的日常行为及心理分析。相比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抑郁、嫉恨、暴躁易怒、自卑、逆反心强等心理的外在表现。社会上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报道很多,心理缺失是罪魁祸首。所以帮助留守儿童塑造正常的人格是留守儿童教育的核心问题。总之,面对父母亲情的缺失,与父母都在家的农村儿童相比,留守儿童面临更多的压力,以及因留守导致的种种日常烦恼。这些事件和烦恼,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心理教育的具体措施
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大环境下,以前农村学校不太重视心理健康课程,课表上虽然有心理课,但一般都会被其他科目侵占。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上关于问题少年的报道增多,市教育局把心理教育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要求每一所学校配备至少一名心理咨询师,并且严格开展心理课程,将每年的5月10日设为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围绕心理教育广泛宣传,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具体到学校,心理教育又该如何实施呢?(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心理课堂的有效结合。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是心理课,它是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灵体验的有效途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心理课堂,是一种新型授课方式,这让传统的心理课堂更有活力。在教学内容上,信息技术可以让心理课堂的授课内容数字化、多元化,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去感知,达到最大的心灵体验;在教学方式上,信息技术提供了更好的互动性和自主选择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心理课堂的兴趣,在师生的情感互动与交流中,把心理知识潜移默化地注入学生的脑海里。(二)学校开设亲情话吧。如果有专门的教室和电脑,可开设留守儿童亲情话吧,每台电脑中间用隔板隔开,给学生一个私密空间,如果没有专门教室,学校也可以利用微机室为平台,每台电脑配备耳机和相关聊天软件。作为学校的心理教师,我利用心理咨询室的三台电脑开展亲情话吧。话吧必须有教师监督,比如提前预约登记,教师负责和家长定下时间,防止出现时间差,或者一些学生利用这个机会上网玩游戏等情况。通过这种方式,留守儿童可以和家长视频聊天,一下子就拉近了空间距离。亲情话吧的实施效果很好,甚至被孩子称为“爱的港湾”。
总之,以上分析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和开展心理教育的必要性,深刻分析了农村学校在现代科学技术支持下开展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可行性和实效行,说明现代科技技术是沟通留守儿童与家长和教师的爱心纽带,它能打破空间让广大留守儿童的内心不再孤单,自主快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林.困境与突围―――科技时代人类生存问题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2]史正刚.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与教育[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
丁小花 甘肃省靖远县乌兰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