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就可以了解和把握。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因此,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行为得体,即个体的知、情、意、行协调统一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依据,这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所在。而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个体的知、情、意、行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认知引导功能
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引导大学生建立科学的认知系统,提升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主导大学生的认知方向。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认知,认清哪些是自己该做的,哪些是自己不能做的,明白自己的真实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激励大学生多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切身的感受和体验中树立起相应的义务观念、道德良心和价值目标。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建立科学的认知系统,培养良好心态提供有利的源泉和动力。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认知活动,只有在核心价值体系的支配下才会变得更加自觉、有效和具有方向感。
(二)情感培育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能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影响着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党情,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依然保持头脑清醒,有效辨别人间的真、善、美、丑。因此,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能让大学生更加理智看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调控情绪,实现良好的心理调节。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高级情感(如历史使命感、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等),积极关注社会上的阳光面,提升正面心理感受能力,增强主观幸福感。
(三)意志锤炼功能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能使人自觉抵御各种诱惑,不受外部环境干扰,始终坚持。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坚定意志与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和对前途对未来的信念、信心是分不开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正好与高职院校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是一致的,有目标才有方向,有梦想才有希望,有理想才能不惧艰难险阻,有信心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仍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还可以从大学生在面对挫折的态度中得以反映,只有理性分析挫折对人心理发展的影响,才能减少挫折的消极影响。另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可以激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
(四)行为规范功能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高职院校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注重在学生中树立优秀典型,通过宣传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营造可亲、可学的示范风气,以示范引领来带动和规范其他同学的行为。促进全体学生都能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以此来推动良好校风学风,和谐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的形成。
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一)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对学生价值观有着直接引导作用,尤其对于心理健康教师来说,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素质的提升,更要时时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践行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这是做好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基础。只有依靠一支真正高水平高素质的队伍,才能实现大学生价值观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协调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才有可能在更深层次上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发展的方向。
(二)利用价值观探索的活动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大多会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形式,在这两种形式中,教师通常会运用到一些案例、游戏、活动或创设一些情景等来帮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途径。价值观探索活动如“留舍最爱”、“价值观拍卖”、“洞穴脱线”等是高校的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课程中通常用到的一些活动形式,通过这些活动,大学生不仅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能了解他人的价值观。在与他人的价值观进行相互对照和比较的过程中,他们中有些个体可能很快在团体中找到那些自己认同的价值观念;也有一些个体有可能会存在价值观的冲突,这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这些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念的甄别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这种价值观相互了解和学习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三)提倡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的思想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尤其推崇马斯洛、罗杰斯等倡导的人本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心理学家对于心理活动积极一面的重视。人本主义思想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相信人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时,教育者要努力营造一种尊重、接纳、理解的教育氛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强制和束缚,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激发教育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相信大学生愿意接受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核心价值观念,以此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作者:徐辉 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