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论文
一、治理理论与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目标的一致性
治理理论认为,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是确定一致的目标。“治理是由共同目标所支持的”。治理的各参与主体都有自身的目标追求,这些目标的指向是多元的。治理就是要在多参与主体间通过协商、互动,构建起各参与主体都认同和支持的一致目标。因为,“目标的一致性,可以减少成员之间冲突的数量和强度,进而改善组织的总体协同”[2]。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参与主体包括成人教育班主任、成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生、成人教育任课教师、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等。这些参与主体有各自的目标和利益追求,但在增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活力和工作能力,提升成人教育质量这一目标上是一致的。这种目标的一致性,构成了成人教育各参与主体共同建设班主任队伍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二)过程的互动性
过程的互动性是治理的基本特征。“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治理过程,不是权力的单向运动,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商、合作、认同和达成共同目标等方式来实施组织既定的目标。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必然要求各参与主体保持持续的互动。这种互动体现在:班主任队伍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进行管理经验分享、工作体验分享等;成人教育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互动,学生把学习体验反馈给学生,班主任把管理心得传递给学生;成人教育学院与班主任之间的互动,学院把成人教育政策法规、规章制度传递给班主任,班主任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学院;成人教育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之间的互动,任课教师把课堂情况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传递给任课教师;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和成人教育学院之间的互动等。这种成人教育管理过程不断的互动,是推动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本条件。
(三)方式的协调性
方式的协调性是治理的必要条件。治理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参与治理的各主体树立协调的观念,保持有效的沟通,根据治理进程,进行不断的协调,从而为治理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使治理目标的实现。协调能促使治理各参与主体在治理进程中步调一致、思想统一、目标明确。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同样需要采用协调的方式进行。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构成非常复杂,以退休返聘为主,学历不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成人教育学院要多和班主任沟通协调,以让班主任真正理解和支持成人教育的管理制度、既定目标。同时,在成人教育进程中,各方参与主体要加强沟通协调,通过协调,统一想法,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达到成人教育的目标。
二、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需要治理理论的原因分析
(一)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多参与主体性需要治理理论
班主任队伍成员、成人教育学院、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任课教师、成人教育学生等参与主体在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但他们要彼此帮助、互相依赖、互为依托,呈现出明显的多主体性特征。成人教育班主任是队伍建设的主体和对象,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需要每一名成人教育班主任主动适应成人教育现代化的趋势,认真学习现代成人教育理论,注重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和工作能力。成人教育学院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指导者和管理者,承担了明确队伍建设方向、规范队伍建设内容等工作。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任课教师、成人教育学生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外部参与者,是成人教育班主任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多领域性需要治理理论
1.队伍内部建设需要治理理论
队伍内部建设包括班主任素质建设、班主任设置建设等。在队伍内部建设过程中,既需要班主任队伍上级部门的指导,也需要班主任成员之间通过持续不断的交流、分析、互动,达成队伍建设的一致目标。
2.队伍外部建设需要治理理论
队伍外部建设包括密切联系成人教育学生、任课教师、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等。在队伍外部建设中,需要班主任和相关主体保持密切联系,通过沟通协调,为培养优秀的成人教育学生贡献力量。
3.队伍文化建设需要治理理论
在队伍文化建设中,需要队伍内外密切合作,把为学生服务、实现国家成人教育目标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三)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构成的复杂性需要治理理论
从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现状看,队伍老龄化严重、管理观念陈旧,队伍整体学历不高,专业知识欠缺,服务意识不强;考核与激励措施不足,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等。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构成复杂性特征,要求以治理的思维和视角考虑问题,通过持续的沟通协调,不断吸纳班主任的想法,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让班主任在队伍建设活动中获得自我成长。
三、治理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思路
(一)培育各参与主体的治理观念
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增强队伍凝聚力,培育出优秀班主任。这一目标既是班主任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根本价值所在。如果各参与主体没有对这一目标达成共识,治理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就无法实施,可以说,目标一致观念是治理观念的首要因素。要达成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目标,互动协调是关键。具体包括:一是建立互动机制,在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具体问题上,各参与主体保持持续互动,为达成一致目标奠定基础;二是建立协调机制,对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各参与主体要积极协商,通过不断沟通、协商,修正错误观念,达成一致目标。这种互动协调观念是建立在目标一致观念基础之上的,是治理理念指导下的互动协调,这与以往独立推进的互动协调有根本的区别。
(二)构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治理机制
治理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治理机制建设。“机制是指社会有机体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机制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一定的运作方式,使组织发挥更大的整体性作用。
1.要构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活力机制
一个优质的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活力机制,应该是队伍富有活力和极强的工作能力;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富有前瞻性;其他参与主体的意见富有启发性。
2.要构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育人机制
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育人模式发挥作用不能单独依靠班主任自身,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要发挥成人教育学院、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任课教师、成人教育学生等参与主体的作用,构建一套以成人教育班主任为主、借助其他参与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育人机制。
(三)搭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网络治理平台
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网络治理平台建设要坚持技术性、实用性原则,以促进提升班主任素质,增强班主任队伍工作能力为目标,搭建网络治理平台。技术性原则体现如下:网络治理平台要采用最新、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成果,诸如微信、微博、大数据等网络技术新成果都可以用来搭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网络治理平台。实用性原则体现如下:网络治理平台要考虑到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顾及各参与主体的诉求,以方便各参与主体参与建设为思路,搭建网络治理平台。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网络治理平台建设要注重资源整合和参与主体积极性发挥。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网络治理平台建设既要注重资源整合,也要注重参与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可通过建立相关制度保障、颁发荣誉等方式,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推动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网络治理平台建设。
作者:宋英 陈俊傲 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