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入学教育论文 > 大学生入学教育对行为习惯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入学教育对行为习惯教育的影响 

日期:2017-12-09 04:02:50人气:803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也逐渐表现出问题,主要体现在道德、生活、学习、工作四个层面。目前高校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人文素质熏陶、社会实践锻炼、榜样示范带动、制度规范约束等方面,从新生入学教育的角度,提出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教育,其目的之一便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哈佛大学培养学生的首要目的是“afinehumanbeing”,即培养好人,他们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品德第一。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一生中不断增值的资本,你会在一生中都享受着它的利息。在我国,谈及习惯养成教育,我们不得不想起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的话,“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他认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和做事,这份教育不仅是高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建设校园先进文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更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全面提升自我、实现理想抱负的基础和根本。

一大学生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及存在问题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大学生群体的数量不断扩大,随之出现的大学生问题也是逐渐增多并引起社会及高校的高度重视,其中大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便是当代教育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尽管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小学,甚至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开始在进行,但是因为教育体制、家庭社会环境、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部分大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表现出的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群体、学生个人、社会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一)道德方面

主要体现在在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等层面。部分学生爱国意识淡薄甚至缺失,对关乎国家的大事等几乎从不关注;社会责任感淡薄、诚信道德缺失,对逃票、拖欠学费、借钱不按时归还、各种途径“骗取”补助金等现象习以为常;做人做事“唯利是图”,不求付出,只求回报,不愿参加任何社会公益性活动;更有甚者乱闯红灯,坚决不给老人让座,远离弱势群体,在他们身上已看不到基本的中华传统文明礼仪。

(二)生活方面

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受当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大学生沦为拜金主义者,金钱至上,盲目攀比,追求物质享受,名牌衣物、高档电子设备等成为追求的目标,养成不良的消费观;生活懒散,除了体育课几乎没有其他锻炼,通宵网游或各类泡沫剧,宿舍脏乱差,喝酒、抽烟随处可见;长明灯、长流水,“宁可多点菜也不可没有面子”的食物过度浪费;“宅男”、“宅女”愈来愈多,手机、电脑成为主要的交流方式,甚至同一个宿舍的4个人,见面不交流,也是互发微信。不分男女,日常言语交流中粗话连篇,以偷窥他人隐私为乐事,不顾青红皂白随意诋毁他人等。

(三)学习方面

主要是学业规划、学习态度(动机)、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纪律等方面的行为习惯问题。大学学习茫然,对前途没有多少想法,逃课,上课睡觉或上课不带笔、课本,只带手机,抄作业现象基本达到60%以上,考试作弊现象日益严重;大多数学生与任课老师课前、课后零交流,有学生大学四年没有走进过学校图书馆;部分学生盲目考证,导致最后专业知识薄弱,一半以上的研究生读研只为最后的一纸硕士文凭,对研究生期间的学术学习较为忽视。

(四)工作方面

主要体现在从事一些活动或工作中的时间观念、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团队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执行力等问题。缺乏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走一步算一步的侥幸和懒惰心理;不管是上课还是其他事情,时间观念淡薄,视迟到为正常现象;团体项目,如课题组研究讨论、体育运动会等集体项目中,过于强调个人得失或自我观念,缺乏团结意识和团队精神;工作或者任务完成的质量较低,多数老师们认为当前大学生的工作执行力较差。

二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

时代在进步,95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更为鲜明,高校针对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从养成教育的五步实施规律(目标引导、规范制约――认知教化、情感激发――行为训练、体验领悟――评价反馈、行为调节――反复练习、形成习惯)出发[1],目前高校中关于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和方法有: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人文素养教育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改革和优化,提高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地位,试图把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细化到政治课程学习中;校园中通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文化建设等平台,将古圣先贤们提出的明德知耻、尚礼守信、舍生取义、改过迁善、格物致知等有关道德修养、伦理教化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人格理想、行为规范与精神境界,以人文教育的洗礼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进而带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开展和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学生社会实践

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为教育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营造诚实守信等舆论导向,弘扬社会正能量,彰显道德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良好行为学习习惯的形成。并以居民社区、农村、贫困地区、福利院等地方为重要实践场所,帮助学生接触和感受弱势群体,促进大学生养成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行,以重大社会活动及节日为契机,以志愿服务为形式,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激发社会公德,养成回报社会、感恩他人的良好品质。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的“为人师表”,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意义重大。高校在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素质、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要求均更为严格,经常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并予以监督检查,以教风促学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加强制度和规范建设、完善学生行为评价体系

不断修订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制度的创新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的一言一行,将学生在课堂、食堂、宿舍区、图书馆、校内公共场所、校外实习单位的各项行为均准则化和规范化,建立考核评价、监督约束和激励的长效机制,从实际行动中去促进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若干思考

新生入学教育是指新生入学后,学校根据大学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新生在生活、学习、实践、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一系列工作,以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尽快成长成才[2]。以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环境、树立正确三观、明确人生目标为目的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从本质上可以理解为帮助大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大学习惯的教育工作。大学新生,其行为习惯定位在高中阶段,受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及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制约,他们的很多行为习惯并未达到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的要求,而入学教育作为他们踏入校园、认识大学、开启人生新篇章的第一大课,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恰当与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能否有一个良好习惯养成的开始。一份贴切学生实际、注重习惯养成教育的入学教育方案不仅可以让高校今后的学生教育管理效率事半功倍,更可以让学生对大学生该有的行为习惯有正确的认识并在实际行动上向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

(一)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导向

“赢在起跑线”、“迈好大学第一步”等主题新生入学教育[3],是目前一些高校的主要做法,其中理想信念教育、军事国防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基础文明教育等教育内容,帮助大学新生了解当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培养其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进他们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为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树立了正确的导向,是习惯养成教育中颇为重要的认知教化过程。

(二)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规范

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文明教育等内容,也是各个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对新生进行人身、生活、财产、网络、交通安全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培养社会公德,使其对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有深刻的认识;对新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与智商、情商、成才的关系,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促进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手册》等制度的学习及《自律协议书》、《宿舍管理规定协议书》等自律签字,为大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建立了制度和规范,进一步帮助他们从入学开始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最基础、最点滴的小事做起,树立现代大学生应有的知荣明耻、诚信友爱、文明礼貌、好学上进的健康形象。

(三)明确合理的学习行为习惯指南

从中学到大学,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都需要重新去适应和改变,大学更强调自主学习的模式,且会有很多专业课程的学习,这就无疑需要学生们形成适应于大学、适应于自身专业的学习行为习惯。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都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专业思想教育、目标导学教育、规章制度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充分认识专业学习重要性,使新生彻底摒弃对大学学习的错误观念和认识,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了解学校对于学习纪律、课程学分等方面的制度约束,为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行为习惯提供指南,助他们培养出以自主学习、自主思维和综合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学习能力。

(四)把握正确的工作行为习惯准则

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求不断变化和严苛的市场,社会适应、社会工作等能力略显滞后的大学生,使现在的高校愈来愈开始重视面向学生工作行为习惯和就业能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抓住刚入学的关键时期对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包括成功案例、交流会、实践等形式,可以有效地引导大学新生结合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自己的兴趣、理想、特长爱好等,尽早规划适合自身的学业生涯,了解专业行业对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的要求,确定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从而督促大学生在大学中自我教育,针对职业目标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工作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在整个大学过程中都需要,其教育途径和实施方式也有很多,但如果能在大学的一开始,抓住养成教育的关键期――新生入学教育,利用科学、合理、及时、有序的入学教育会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让学生们对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目标确立,扣好大学第一粒扣子,则我们的大学养成教育势必会更加有基础性和针对性,教育实效也会大大提高。故立足新生入学教育,建立“主题明确,方案清晰,各方重视,科学实施;丰富载体,与时俱进,贴近学生,积极引导;细节为先,注重规范,监督评价,反馈完善”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是全方位开启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李.以大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为范例的养成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王传中,朱伟.辅导员工作指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季宜敬,何学军,杨琦.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内容及方式探究[J].高校辅导员,2010(4):46-48.

作者:黄琴琴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