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生入学教育
摘要: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这是人生中一次非常重要的转折,如果适应得好,对他们初中的生活和学习非常有利,对其一生的顺利成长非常有利。否则对初中的学习和一生的健康成长有不良的影响。新学生有很多的变化:老同学的分离,陌生的同学,不熟悉的老师,耳目一新的环境,学科的增加,新学校新要求等等。努力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这样的新环境:新同学、新课程、新老师、新的作息时间等等。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教育引导方法,对特别的学生更应该特别对待。
关键词:入学教育;创立班级建设主题;规范行为;积极疏导;特殊学生的跟踪辅助
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是做事得早做准备和打算。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局非常重要。作为班主任,在“上任”之前,就要对本地学生当前的普遍习惯、学业水平、家长的普通心理及小学受教育状况等等相关情况要大致了解。这样,班主任工作起来就会明确明白,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地方特点和以往班主任工作经验,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班级工作。
一、先入为主,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为了了解学生当前的一些情况,开学初要特别上好几节班会课。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这是人生中一次非常重要的转折,如果学生适应得好,对他们初中的生活和学习非常有利,对其一生的顺利成长非常有利。否则会对他们初中的学习和一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新学生要面对很多变化:老同学的分离新同学的陌生、不熟悉的老师、耳目一新的环境、学科的增加、新学校新要求等等。要努力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这样的新环境、新同学、新课程、新老师、新的作息时间等等。因为农村文明程度较城镇要落后些,所以班主任要把工作前移,注意语言美,尽量减少学生日后“祸”从口出,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当前的初中学生主要是祖父母“教育”的―――即所谓的隔代教育。这种教育一大弱点就是过分溺爱,满足孩子的要求,但对孩子很少有约束,学生会非常随意,给班主任工作带来非常多的麻烦:穿拖鞋背心进课堂、上课吃零食、随地乱丢垃圾、上课玩手机、上网聊天等等。利用学生刚进初中时的积极心理,先入为主,班主任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相关班级建设主题:《优秀班级与我》《我班有我更棒》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非常激烈。讨论的结果是,上述的种种不良现象不能出现在优秀班级的课堂中。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优秀的班级肯定不会一蹴而就。很多不良习惯绝不会因一两节班会课就解决,我们要反复地、不厌其烦地工作,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就要“建章立制”了。
二、积极疏导,尽量鼓励学生
做班主任时间长了,我会发现过于严厉,会造成学生与你“顶牛”或“老鼠戏猫”的尴尬情形。对学生成长不利,于形成良好班风无益,与我们班主任工作的初衷不合。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形,本人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到六名成员,每个小组组长一名,力求组内学生形成比纪律、比学习、比发言、比表现、比卫生,比团结互助的风气;组与组也相互评比、互相监督。以期形成团结、竞争、互相帮助、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和精神面貌。每一周或两周评出表现优秀的学生八名,每组一名。优秀小组一或二组,间或评出进步最快的学生或小组,以便使所有学生有机会得到班级表彰,尽快形成良好的班风,使班级尽早走上正常的轨道。
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教育引导方法,对特别的学生更应该特别对待。例如2010年秋季,我班在开学不久后,从外地转来一个据说学习成绩较好的女孩,但来学校没几天发现,她并不是一个好学生,上课沉迷手机,不服管教;一下课就与原来的一些同学跨班玩,自己班上的同学挨揍,她还叫好;过分爱打扮,戴耳环、穿低胸衣服,而且在班上做“坏事”还有一定的号召力,成绩中上游。这是个典型的智力还可以,但品德有待提高的学生。这个学生管教不好,整个班都会受影响。学校召开家长会,我就利用这个好机会,在开完会后,与该生家长好好地聊了很长时间。中心问题两个:让她穿着得体、上课不能带手机。我利用早上锻炼身体,跑步到她家去关心关注她;晚上散步我们一家人(丈夫是她的老师,儿子与她同班)常到她家去,让她觉得老师时时在想着她。经我与家长苦口婆心的开导,不断地与她的家长加强联系,不断地鼓励帮助她。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我们成功了!我乘势让她做我班的班长,她一天天在变化,主动摘去了耳环和花,低胸的衣服也不穿了,手机也不带到学校来了,课堂举手发言也慢慢自信和阳光了,学习很积极。再后来的学期末考试,他的成绩跃居全年级第四,全年级两百多人,成绩一出来,我们一家人立即利用晚上到她家告诉她这个消息,她可高兴了,看着学生这么高兴的样子,我们做老师心里也感到高兴和幸福。当然,这还少不了和任课老师的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通过电话、网络、家访与家长加强合作,全面了解学生等等。总而言之,要想把一个班级带得让家长和领导放心,那这个班主任就得心中有学生,有他们的优点和缺点;爱学生,爱他们的童心,甚至爱他们的缺点。付出你的艰辛和细致的劳动,才有可能做得好一些。
参考文献:
[1]王红霞,刘小平.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黄吉.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方法[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作者:黄芝香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第三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