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入学教育论文 >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日期:2018-09-12 11:41:31人气:768

摘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适应性转型,融入大学环境。本文从文化适应视角反思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出入学教育内容应拓展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导和心理教育方面,家校结合,多样化方式进行教育,以期顺利适应大学文化。

关键词:文化适应;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约翰•贝利认为文化适应是群体和个人在文化交往和变迁中不断定位,不断改变个人的经历和承受压力,以获得最终的适应,是不同的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从而建立新的文化模式的过程[1]。大学新生文化适应是他们人生中文化适应的特殊阶段,是入学后个体高中文化和生活背景文化与大学文化整合的过程,是实现个人定位和角色转换融入大学文化的适应性转型过程。大学新生文化适应不仅具有适应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包括适应时间的长期性和适应影响的多重性,而且是一个整体发展的过程,更是大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管理方式及心理这四大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新生大学文化适应的复合整体[2]。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就是为了帮助他们适应性转型,促进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环境,融入大学文化。现实中,多数学校入学教育采用自上而下的课程设计思路,专家、教授的讲座教育形式,以及参观的活动组织方式,内容常为学校理念、集校史校规教育和军事训练等。短暂的入学教育之后,学生的兴奋感和新鲜感渐渐消退,文化适应问题就会随之而来,出现不同层次的分离或者边缘化,集中表现为对大学管理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学习,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矛盾重重。鉴于此,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应进一步拓展,方式必须更贴近学生,形式要多样化。

一、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的思考

从文化适应视角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除了常规的学校理念、校史校规和军事训练等教育外,还应拓展到学生学习指导、心理调适、专业思想教育和生活服务等方面。

(一)学习适应指导

大学新生在经过高中历练之后,进入大学一时不知道如何学习,感叹“每天就几节课”,老师讲得太快,也没“考点”,平常也不测试,期末考试不知复习重点。要改变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现状,必须给予他们三大指导:一是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既要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又要指导其参与小组学习和讨论交流,学会互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二是学习服务指导,讲清楚学年学分制具体含义,指导学生查询课表、选课,带领学生参与学术讲座和项目,教会学生使用与教学相关的网页,以及指导学生检索和查阅馆藏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源等,使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资源;三是参与岗位实践指导,带领学生参与企业认知实习和代岗实践,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用于企业专业岗位实践,并转化为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二)心理适应教育

发展心理学认为,大学新生的心理正处于迅速发展而又未完全成熟阶段,是独立与依附、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等矛盾冲突激烈期,某一时间或时期可能出现过激表现,因此入学教育期间应及时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开展针对性心理知识讲座,帮助他们科学有效地解决入学适应问题。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干预,甚至进行心理治疗。

(三)专业思想教育

大学新生文化适应问题在专业上表现为大批的非理性转专业现象,因此专业思想教育应该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部分。一者实事求是地介绍本专业状况,让学生熟悉自己专业及邻近专业的设置,以及发展方向和前景,消除思想上的各种疑虑;二要让学生辩证看待专业与职业及专业的“冷”与“热”关系,明白选择一个专业并不等于选择了一种职业,重要的是怎样去学,学会学习,要摆正心态,夯实专业基础,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专业思想的教育除了专家入学时集中宣讲之外,应渗透于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专业学习意识,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

(四)生活教育与服务

生活教育既包括学生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又包括时间管理。生活教育应自新生入学起就要进行规范化、流程化教育和训练,提高自理能力;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鼓励,指导他们完成“奖、贷、助、勤、减、免”等流程,以便及时获得资助;三是时间管理指导,遵从学校作息时间,将学业、社会实践、处理人际关系及休闲娱乐四个时间板块进行合理调配,实现时间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二、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式的思考

新生入学教育除了学校常规的集中式的讲座、座谈、集会、参观等具体内容外,还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并予以创新。

(一)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

大学新生的文化适应既是高中文化与大学文化的融合,又包括个人背景文化的影响,因此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全员工程,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一方面,作为入学教育的主体,学校教师、学校党政工团、服务部门人员及学长和校友全员参与,形成多维的立体式的入学教育团队,从不同角度为新生提供指导和服务。另一方面,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的呵护和引导,家长的关爱和教导,学校应该建立与家长、社会沟通的平台。

(二)集中教育与长期渗透相结合

新生入学教育多为入学周或入学月的教育形式,采取短期集中式方式。一方面,学生原有文化和大学文化相互接触不够充分,文化适应并没完成,相反入学教育一结束,个体的负性情绪体验会有所升高。另一方面,大学新生对环境的适应不仅需要个体融入大学生活,而且需要独立性地发展。从心理学角度看,认知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知到行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情感支持和意志努力,短时间内让学生熟悉和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各种制度及掌握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应采取集中教育和长期渗透的方式,时间可以从寄发录取通知书开始并拓展到整个大一阶段。

(三)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除了课堂教育方式,也应该拓展到课外,采用大学新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满足他们尊重和交往的需求,排解内心孤寂和冲突,促进文化融合和客体主体化。课外活动应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开展,具体形式包括素质拓展、“迎新生”晚会和运动会、专业联谊等,分别由学校及其学长组织,也包括主题班会或者主题团日活动。

(四)专题教育和环境陶冶相结合

新生入学教育除了常规的集中式讲座、座谈、集会、参观等主题教育,应创设适宜的校园文化,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增进心理健康,提高学校文化适应能力。新生适应校园文化包括校级层面的新生入学专栏,尤其重视教室文化和寝室及其走廊文化的建设,根据院系及其专业特色装扮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让学生尽情发挥,自我营造,自我维护,自我熏陶,促使客体主体化。文化适应并不是简单取舍,而是不同文化长期影响磨合的过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关乎大学文化适应全过程,我们既要重视学校理念和规章教育,也应遵循其发展需求,对大学新生进行学习、生活、心理教育和引导,家校结合,长期渗透,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入学适应。

参考文献:

[1]戴晓东.跨文化研究:跨文化适应(一):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12.

[2]陈沛照.文化适应―――大学新生的首要问题[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80.

作者:李渔 寇红英 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成都高新区西芯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