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研究论文 > 连续性教学的工科专业教学探究

连续性教学的工科专业教学探究 

日期:2017-01-12 18:20:32人气:1073

摘要:为了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员,文章首先阐述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与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传热学和传热工程为例,分别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方面探讨了基于连续性教学的工科专业教学策略。

关键词:连续性教学;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专业基础课是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学习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之后的专业课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准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专业基础课概念多、理论性强、分析层次多的特点,如果单纯地教授概念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就如同“空中楼阁”,通常会导致学生产生理解困难,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1]。而专业课的学习,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前沿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相对于专业基础课来说,更加贴近于生产实际。但如果没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积累扎实的理论基础,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只是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缺少必要的理论依据的支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建立连续教学的体系和框架是十分有必要的[2]。

二、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安排需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存在承上启下的关系,这种课程模式在原理上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忽略了学生存在遗忘的问题。而在专业课的课堂上,教师并没有时间重复之前所学的知识,只能是默认为学生是在掌握专业基础课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专业课的教学,这对专业课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听得十分辛苦甚至听不懂的情况时常发生[3]。除此之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脱节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虽然专业基础课的成绩相当好,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利用基础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前后的知识框架相互独立,出现“断层”现象。教师在教授专业基础课时,关注点更多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很少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与生产实际及日常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导致学生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十分空洞,往往出现概念混淆等问题,这对专业课的学习造成很大障碍。如何才能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进行更好的衔接,对专业课的授课讲师提出了挑战。作为专业课的教师,在上课时应当遵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互贯通,相互联系”的原则,将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授专业基础课时,必须举出实例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为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而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这样不仅能够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减少“断层”现象,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升学与就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基于连续性教学的工科专业教学策略

(一)专业基础课教学

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理论概念性的知识点与相关工程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设置恰当的工程背景,把前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保持思维的流畅性,加强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4]。例如,在讲解传热学“热能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结合换热器的设计过程,将其作为具体的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根据实际应用中具体的设计要求,综合考虑以上三种热能传递方式,进行工程计算,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三种热传递方式在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具体工程的实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较为抽象的知识点的理解,还建立了初步的工程认知,为接下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专业课教学

在供热工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涉及专业基础课传热学中的很多理论知识,由于学校的课程安排需要综合考虑多方位因素,两门课程中间间隔的时间较长,所以在供热工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传热学中的理论知识存在较为严重的遗忘现象,因此,增加了专业课的教学难度。为了避免学生只是“囫囵吞枣”式的接受知识,在进行供热工程的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先确定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必要时对会应用到的传热学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回顾,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5]。当然,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问题,合理地布置解题步骤,做到条理清晰,逐层深入,与基础理论知识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发展个性化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以建筑物设计热负荷的计算为例,教师应该具体阐述如何在供热工程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连续教学。在计算建筑物设计热负荷时,涉及传热学中“三种热能传递方式”部分的相关知识,教师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回顾,让学生能够知道计算公式的理论支撑。利用少许时间回顾传热学的基础知识,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建筑物热负荷计算过程的理解程度,而且有助于学生认识传热学中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概念的本质,将其与工程应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教学效率也能明显得到提高[6]。

四、连续性教学的意义

工科专业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互统一,大部分知识内容均具有鲜明的工程应用背景。采用连续性教学模式,倡导教师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将理论内容与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还能够通过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把知识点融合在其中进行讲解。专业课的教学,则需要教师对应用到专业基础知识进行适当的回顾,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能够清楚地知道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总之,教书育人是每一名教师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学习状态放在首位,注重教学质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将专业课知识融会贯通,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的应用。注重教学理念的开拓创新,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前提,依据行业发展现状,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推进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并进一步优化课程安排。

参考文献:

[1]蒋润花,左远志,陈佰满,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8(3):122-125.

[2]王永珍,陈雪梅.工科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8):48-49.

唐志伟 陆颖 鲁思宏 胡梦迪 北京工业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