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核心能力纳入素质教育培养途径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利润以及发展前景是一个企业的根本,社会对企业的高标准要求使得企业势必提高对高校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快速的投身到社会岗位中。现有素质教育以各类活动为载体,旨在从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入手,以丰富学生课余活动。将专业核心技能纳入素质教育增加了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拓展了专业技能学习形式、巩固了第一课堂的学习效果。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上将专业核心技能大赛纳入第二课堂、将企业活动纳入第二课堂、将职业生涯教育活动融入第二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核心技能。
关键词:素质教育;第二课堂;专业核心技能
一、专业核心技能的界定及培养现状
一个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多方位组成的,按照重要程度可以分为专业核心能力和其他专业能力[1],其中专业核心技能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对于就业岗位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能力,从事一份工作、胜任一个岗位,除了通识类的能力外,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专业,专业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大部分工作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基本上是在第一课堂完成的,也就是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教师讲授在知识的获取上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单纯的教师授课存在着学生吸收知识的方式太过单一的问题,在课下缺少对知识巩固及应用的渠道,这就使得教学效果达不到人才需求,所以现代高职教育模式将顶岗实习引入教育环节,三年制学生所有课程包含6个月的实习时间,为的就是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并真正的学会应用。但是由于高职学生学制较短,往往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是合二为一的,顶岗实习企业很大程度上就是学生未来的工作企业。企业希望学生在进入顶岗实习期间就已经是掌握绝大部分工作技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通过学生访谈了解到,进入企业后所运用到的技能和在学校的学习还有一定的差别。所以,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其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高校第二课堂发展现状
高校第一课堂也就是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主阵地,其运行发展已非常成熟,这也是最为传统且有效的学习途径。近年来,许多高校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发现,单纯的第一课堂已无法满足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就延伸并探索第二课堂育人模式。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亦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且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其在学生创新思维培育、创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尽管第二课堂的作用和地位得到了认知和提升,但依然存在“标准难统一、过程难评价、成效难量化”等突出问题,而且在国家层面也没有明确和规范统一的运行机制与模式,各个高校的做法各不相同。
(一)第二课堂体系不明确、不统一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虽在各高校已广泛实行,但是体系建设还未有统一的标准,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及发展目标自行设定。这样做带来的优势是各院校可以因地制宜,制作更为适合本校人才培养方向的素质教育体系,同时也会有一定的劣势,不明确和不统一的体系将会降低青年人及全社会对第二课堂的认可程度,从而间接降低大学生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的认同程度。
(二)与第一课堂教育存在脱节现象
现有第二课堂以各类活动为载体,旨在从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入手,以丰富学生课余活动为方式进行素质教育,但是根据已有调查显示[2],第二课堂在实际操作中依托专业教育为特色开展的活动较少,通识类素质教育活动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出现部分活动对于非专业人员意义不大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会认为活动太多,参加的过程中对对自身成长受益较少,与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存在脱节的现象。
(三)对学生全方位教育力度存在明显不足
第二课堂教育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除教学外的其他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培养体系存在着活动泛而不精,很多活动的开展得不到学生情感上的认可,只为素质教育学分参加活动的情况普遍存在,在实现三全育人的理念上明显存在力度不够的现实问题。
三、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加入第二课堂结合的意义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素质教育方案的创新发展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第二课堂已被各高校广泛认可,并且已纳入评奖评优考核体系,但普遍的观点认为第二课堂是对于业余生活的丰富,和增长专业技能关系并不大。所以,将第二课堂合理组织规划,将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加入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将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延伸相结合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增加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对于高校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知识练就本领是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技能是一个学生步入社会后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所以,高校要在增强学生知识见识上下功夫。第一课堂的学习是专业知识的直接获取渠道,但所获得的学习实践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一个学生对技能掌握所需要的实践锻炼。第二课堂摆脱了知识学习场所的限制,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增强专业核心技能的学习。
(二)拓展了专业技能学习形式
依托于第一课堂的专业技能学习形式比较传统且单一,随着学生群体的成长和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课堂可以将学习放在企业里、社区上,可以进行实操也可以进行宣讲,所以将职业核心能力融入第二课堂教育有利于拓宽专业技能学习形式,有利于以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知识的传输。
(三)巩固了第一课堂的学习效果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主要教学阵地的第一课堂为学生源源不断的传输了知识,但是光靠课上的学习没有实践是无法做到知识的巩固。高校学生一般会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由于企业和社会对学生的高要求高期待的趋势使得学生需要在学校就掌握从业技能。所以通过了解社会及行业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在学生在校期间就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相关实践有助于巩固第一课堂学习效果。
四、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加入第二课堂结合的途径
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借助第二课堂教育是有效的,所以探索纳入途径是从理论到实践落地的必要措施。
(一)将专业核心技能大赛纳入第二课堂
用专业技能大赛代替课余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是有益的,通过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学生能够加深对教师讲解的技能知识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在竞赛中感受到所学知识绽放的魅力,从而深层次的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开展专业相关的技能竞赛,可以让学生寻找到志趣相投的人,在竞赛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将企业活动纳入第二课堂
无论是国家、社会、家庭还是大学生对就业都是高度关注的,所以直接了解企业的状态对于学生无疑是最感兴趣的,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事情。第二课堂活动设置将与本专业行业相关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纳入其中,模拟真实的企业状况,包括对员工的要求、现存的政策以及奖励机制等,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从业的状态是非常吸引学生的,对于探索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加入第二课堂的途径是有效的。通过提前将企业活动纳入素质教育的培养,学生已进行了岗位体验,对于课程结束后的实习是非常有益的,对于学生的能力锻炼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将职业生涯教育活动融入第二课堂
在构建第二课堂的培养体系时需要纳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因为行业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所以高校要从行业分析入手,策划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教育规划。可以通过教授讲座、企业讲座等专家讲座作为沟通行业与在校生的桥梁,用企业实际的案例为在校生分析他们所需要的专业核心技能,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就业观念,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学习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伍芳芳,林溪.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第二课堂结合探析[J].价值工程,2018(28):211-212.
[2]付华英.实践能力导向的成人教育第二课堂体系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8(5):83-85.
作者:张飞宇 单位:天津职业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