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高效课堂论文 > 高效课堂创新意识的养成

高效课堂创新意识的养成 

日期:2019-01-05 14:56:39人气:681

[摘要]教育工作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更应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亲自参与了语文教学工作课程改革,结合学科特点,将创新意识贯穿于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课堂高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意识;有效培养

一、树立创新意识,构建高效课堂

教育工作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更应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长期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学校教育在某些方面束缚了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培养出来的人才墨守成规者多,难以面对社会中复杂的问题。毛主席曾说:“被束缚的个性如果得不到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因此,教师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冲出以“知识为本”旧观念的束缚,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有着本能的创新冲动的,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要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教师决不能依赖课本,拘泥于教材,更不要以“课本上是这样编排的”“某某权威是这样讲的”委托词,要敢于创新。其次,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研究表明,有些创造力高的学生通常具有淘气、为所欲为、逾越常规等个性特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关爱优等生,更要关爱那些所谓“顽皮、淘气”的学生。树立新型的人才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广阔的自主获取知识的空间。再次,以创新改革,带动个性飞扬。现在,我们正走在新课改的路上,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方面都在求新求异,力求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自由发展,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育模式呆板而单一,学生在学习时有一种“完成任务”“应付了事”的心理。比如:上课前的问候语“老师好!”有的学生懒洋洋的站相,有的学生嘴动心不动的“问候”,有的学生漫不经心的表情;下课时的“老师再见!”那种释放感、焦急感,无不刺痛每一位老师的心。针对这一情况,我便对问候语进行了一次改革。把课前的“老师好!”变成了“我很棒”,课后的“老师再见!”改成“我能行”。这样的改变在课前不仅为学生增添了许多动力,而且学生似乎多了一份自信和发自内心的源动力,引领学生积极地完成每一堂课的学习任务,这使我感受到了创新所带来益处。创新是激励学生前进的动力,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兴趣爱好来进行,让学生的个性飞扬,把学生的个性充分展示出来,还学生一个积极乐观、愉悦豁达的学习心态。

二、牢固基础,创新的保障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必须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将质疑贯穿于教学始终,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语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是学生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功底,不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创新培养。离开扎实的基础,创新就成了“海市蜃楼”。同时,创新教学是基础教学的升华,通过创新意识的培养,反过来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认识、理解和沟通,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创新。所以,基础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两者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做为教师更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创新意识的形成

兴趣是一切创新之母,兴趣更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将“兴趣”教学融汇于课堂教学中,打开学生的兴趣大门、好奇的闸门,是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诱发学生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催化剂,是推动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输出的形、光、音、色等信息,立体、形象地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具体,复杂变简明,不可见变为可见。如多媒体投影仪、电视、电影、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地运用、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而且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春夏秋冬》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不仅欣赏了四季景色的不同之处,同时也打开了他们的心灵之窗,既富有新意,又紧扣教学中心,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激发求异思维和创新的意识。有人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问题更有价值”,这话是千真万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倘若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广阔的,并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提问题,善于启发激疑。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打电话》时,我首先让学生围绕电话这一时代产物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给学生几组打电话的场景,让他们自己提问并说出应注意什么,明确打电话要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并把事情说清楚。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拨打电话,并运用于生活。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礼貌用语去接打电话,语言表达得清楚,态度大方得体。活动中学生能大胆质疑,并自主解决问题,也提高了他们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突出学生间的协作与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及创新素质的提高。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教师“教”变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这种学习方式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知识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体贴、理解和宽容。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消除了学生的“恐惧感”和自卑感,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争论,从而达到了敢创新。

五、引导合理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小学生有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喜欢异想天开,任想象的思维四处飘流,而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是孩子们想象力展翅高飞的广阔天地。想象力是孩子拥有的巨大财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笔财富会逐渐减少,成年后会更加贫穷。因此,想象本身不仅是创新的前提,还是进行持续创造的驱动。带着想像去阅读是智慧的阅读,带着想像的习作是激活智慧的表述,孩子的想象力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总之,高效课堂是教育界的领导者,更是教与学前进的方向,所以,我们应该尽全力将这种教学模式带到实践中去。创新意识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只有孜孜不倦地学习,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用之才。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学科特点,将创新贯穿于教学始终,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从而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山.中国教育创新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刘意竹,王岳.中小学教材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王丽 单位:黑河市爱辉区张地营子乡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