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高效课堂论文 > 现代教学理念下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现代教学理念下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日期:2016-07-31 18:24:32人气:1602
摘要:伴随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课堂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本研究主要围绕分层差异教学、分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式、基于ARCS动机激励模式这四个方面从教学设计的维度进行论述。以期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关键词:教学设计;分层差异;分组合作;任务驱动式;ARCS模式 伴随现代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学习者的参与度不够。本研究着重从教学设计的维度,借鉴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致力于论述如何从开展差异教学、分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基于ARCS动机激励模式这四个方面进行精细化教学设计。一、分层差异教学 基于分层差异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依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等维度大致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相关的基础知识比较丰富,对新技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学习的能力较强,这类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第二个层次的学生基本能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但通常缺少学习的主动性,需要教师提供适度的学习支持;第三个层次的学生信息素养相对较为薄弱,或是学习能力不够强,或是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先按课程大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进行全班范围的统一讲解,随后可安排学生练习。通常情况下,第一层次的学生可以很快掌握教学内容并完成课堂练习。第二层次的学生基本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偶有学习困难,这时可以安排第一层次的学生分组进行辅导帮助。教师的精力应重点放在对第三层次学生的学习支持上面,给予充分的学习支持与辅导。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深度的问题,设置分层的教学目标,既要保证全体学生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1]。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设定可借鉴分层差异教学的理念,使得目标层次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均学有所获。二、分组合作学习 伴随社会分工的不断精细,信息时代要求我们合作完成更为复杂的事务。一方面社会事务日益复杂,另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合作将成为未来大部分人的核心素养之一。正如哈佛大学学者瓦格纳在《教育大未来》中谈到的,未来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中就有“跨界合作与以身作则的领导力”[2]。无独有偶,至2015年起的PISA考试也更加强调合作问题的解决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须注重合作学习、教授讲授示范与学生独立学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习既离不开教师的示范与辅导作用,同时又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以及学生个体独立学习。教师的讲授示范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知识,但对所有学生而言,很难全部掌握教师所教授的所有知识[3]。这时候就突显出教师辅导的必要性了,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因材施教地对学习者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然而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某段时间内只能辅导一个或者几个学生,无法为所有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学习,同伴间互相启发,经过合作学习探究,可以共同解决很多问题,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得到来自同伴的更多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课堂上采用分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将可能在分组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出详细的课堂实施规划和课堂预案处理。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考虑到合作学习的五个作用机制―――挑战、激励、反馈、交流和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据有关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是大有裨益的。依据韦布和丹塞罗等研究者发现,高水平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收益更多,因为高水平的学生在向其他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是对知识的精细加工的过程[4]。三、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方法以奥苏泊尔的教与学的理论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相结合作为其理论基础[5]。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专业知识创设出一个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任务,实现有意义的教学。在课程中借鉴“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设计思想,依据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习者共同确定学习任务,而学习任务又可以分解为学习资源、学习策略、学习情景、认知工具,以及教学支持与管理等几个维度。具体的实施步骤包括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学任务的设计、教学情景的设计[6]。 1.分析学习者特征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设计中强调将学生作为主体,是任务的主动建构者。全面分析学习者,对教师设计出适合学习者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学习任务是极为关键的。教师可以通过摸底考试、调查问卷、查阅学生以往相关课程的成绩等方式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2.设计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是以合时宜的任务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以“任务”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深层次地加工知识,完成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设计教学任务时,需要教师参考以下几条原则:首先,教学任务要能够涵盖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确保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能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其次,设计的教学任务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任务的设计既要具有挑战性,又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次,任务的设计尽量是非良构的,没有太多的限制条件,有着多维度的评判标准,同时需要设计出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尽量设计出开放性的、多元化的任务,确保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帮助学习者从宏观到细节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提供认知工具帮助学习者解释和把握学习任务,提供学习策略有效支持学习者问题的解决。及时跟进学生问题解决的进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必要的教学支持。 3.设计教学情景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理念主张教学过程应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生,学习者在问题解决与任务完成的真实情境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教师对教学情境的设计还包括对学习资源的设计、认知工具的设计、学习策略的设计、总结与强化练习的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等。为了有效地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教师需要为学习者提供开放的、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文本、又可以是音视频资源,甚至可以是精心挑选的优质网址资源链接。提供给学习者的资源应该是教师根据学科的定位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筛选的优质教学资源,可以为学习者学习任务的完成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时,也要精简资源,避免资源冗余,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提供教学资源时应尽量明晰,以便让学习者清楚地在短时间内判断所给教学资源对自己是否适用。教师还需要为学习者提供支持学习的认知工具。常用的认知工具有知识建模工具、信息搜索工具、协同工作工具、绩效评估工具及管理评价工具等。设计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原则是为了支持和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与主动性。常用的自主学习策略有建模学习策略、反思学习策略、启发式学习策略、探索式学习策略、抛锚式学习策略、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等。教师在设计强化练习与总结时,核心目标是帮助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等知识组织工具,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对所学知识的系统脉络。这一方面在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中尤其重要,因为与传统的教师讲授不同的是,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情境的知识点往往是贯穿于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的,学习者需要通过强化练习与总结环节实现对知识系统的梳理。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理念注重对教学评价的设计,既包括对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又包括对学习结果的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而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用于及时调整教学行为的评价方式。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一阶段或全部结束后进行的评价,目的是检验教学效果及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根据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师应格外注重形成性评价的设计,设计有效的评价手段促进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四、基于ARCS模式的教学设计 1983年,ARCS模型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知名教授约翰•凯勒教授提出,目的是培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以激发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在对相关论文及研究报告进行元分析后,他总结出四个激发学生动机的基本要素:注意(即引起学生注意)、相关(即知识与学生的相关性)、信心(即给学生设定符合最近发展区的期望)、满足(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所获得的满足感)[8]。这四个基本要素可以作为我们设计教学活动的支架,指导设计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活动。基于ARCS动机激励模型中“注意”的指导,只有有效激发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想要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往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知觉唤醒,继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下来教师需要设计一些手段有效地保持学生的注意。例如采用多种媒体让学习者感到新奇,或者通过举例子或是讲故事的方式使学生产生思考探究的好奇心,或者通过与学习者之前的认知产生冲突以引发其关注。基于ARCS动机激励模型中“相关性”的指导,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考虑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这两方面发生联结。学习者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能够意识到知识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会更加容易产生兴趣,因为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之前的生活经历来判断所学知识是否有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向学习者明确,掌握了所教授的知识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ARCS模型的第三个要素是信心,即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给学习者设定合理的期望,让学习者觉得有一定挑战性的同时,树立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期望,同时设计出能更好地达成教学期望的路径。通过设计有序的步骤序列(非线性)有力支持学习者达成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格外关注形成性评价的设计,通过过程性评价的反馈支持学习者建立信心,完成教学目标。ARCS模型的第四个要素是满足感,即教师需要考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成就感。教师在对教学评价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评价的策略和方式尽可能保持公平。如果评价策略是不公平的,或者与学生的努力程度关联不大,则会大大降低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在现代教学理论的视域下,本研究从分层差异教学、分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式的、基于ARCS模式的教学设计四个方面探析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路径。以期能够为教师设计出学习者参与度较高的教学设计提供思路与想法。参考文献 [1]环敏.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差异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12(16). [2]瓦格纳著.余燕,译.教育大未来[M].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13. [3]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约翰•哈蒂.可见的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5]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6]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梁小帆 赵冬梅 庞元博 1.河北美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2.河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