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高效课堂的三点措施浅析
摘要: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追求高效扎实的课堂是教学永恒的目标。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从“备课应充分、预习须扎实、课堂要抓实”三个方面论述了实施高效课堂的三点措施。
关键词:高效;备课;预习课堂
“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是语文教学改革亘古不变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毋庸置疑,我们应该朝着扎实高效的课堂而不断努力。那么怎样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笔者经过十几年的课堂实践,总结出了以下三点措施。
一、备课应充分
备课是上课前的必修课,更是上好一节课、上出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只有课前备课充分,才能对教学目标做精准的定位,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实施有效教学。我们必须在备课上下工夫,努力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内”。(一)解读文本,内化教材备课时我们应该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反复研读,理解教材编排的特点,明确教材编排的意图,吃透教材的本来意思和深层含义,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课堂呈现做好充分准备。如对《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的文本解读,不仅要与文本对话:认真研读文本,查找相关资料理解文中每一个字、词、句,特别是“林荫道”这个学生不常见的词语。还要与作者对话:了解季羡林写这篇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求学经历,独特而精深的思想感悟,体会德国的民风民俗,为理解文中重点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做好充分准备。(二)抓住重点,把握难度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根据教情和学情及时整合梳理教材,明确教材的重点和教学时必须突破的难点,巧妙地取舍教材。对于教学重点,更应该精心设计:如教学切入点的选择、时间的多少、教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揣度、理解的尺度等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使教学做到重难点处精笔细描,略微之处几言带过。如《梅花魂》一课,文中通过五个事例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那么这五个事例的教学是否平均用力呢?经过对比研读,我发现“我弄脏墨梅图,妈妈被外祖父训斥”这一个事例,作者抓住了外祖父的动作、语言、神态来写,研读这段话能帮助学生很好地落实本单元阅读训练点,即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于是我决定把这件事作为教学重点,并以此为教学的切入点,浓墨重彩地研读这件事,而其余的事例则一笔带过。这样既做到了长文短教,节约了教学时间,同时又有效地落实了单元训练点。(三)解读学生,因人施教备课时,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因为同一个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备课时,教者应当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把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备课时互换身份,站在学生立场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解读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减少教学的盲目性。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层次,才能因个体的差异而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人施教,提高课堂效率。
二、预习须扎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课文是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有效策略。做好课前预习,既为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做好了准备,又能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当然引导学生预习不能盲目,应当教给孩子们预习的方法,并有计划、有层次地设计适合学生的预习要求,还要检查孩子们的预习成果,使预习这一学习环节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学实践中,笔者依据孩子的认知规律,结合不同年级的教材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预习提纲,让学生预习时目标明确,有法可依,循序渐进,达到预期效果。例如《钓鱼的启示》一课,笔者根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和阅读训练目标,设计了以下的预习提纲:《钓鱼的启示》预习提纲一、朗读:我已经把课文读了()遍,做到了准确、流利,不添字、不漏字。还知道了课文有()段话。并标出段落序号。二、圈注:我圈好了课文的生字,给生字注上拼音,并能准确拼读。三、检索:通过默读课文,我发现了本文中作者得到的启示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四、理解:我发现文中的这句话写得特别好,因为……五、质疑:我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是……学生根据预习提纲,通过充分预习,为课文学习、交流、讨论做好了充分准备。课堂上孩子们各抒己见,发言积极,见解独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证明: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预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收获了成功的快乐,还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课堂要朴实
“立足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实施学科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课程标准》)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我们应当在课堂上下工夫,既不搞满堂灌也不搞形式主义。要努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力争每一堂课做到扎实、有序、有效。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一位老师课堂教学可谓“花样百出”:一会子看视频,一会儿做采访,一会儿试表演,却不见学生动笔批注,寻章摘句。整节课下来,学生时不时哄堂大笑,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学生的情感完全违背本课要传达的情感基调,也游离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而笔者教学这课时,抓住文末画龙点睛的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为教学切入点,以本为本,让学生围绕“了不起”辐射全文,在文中圈画能体现父与子了不起的句子,再把自己的理解感悟批注在句子旁,最后全班交流,理解、升华主题。这样的课堂看似平常,却是扎实有效的,它能让学生的心真正沉入课文,对话文本,既把握了课文内容,习得了阅读方法,又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不断摸索、发现、创新,不断实践、反思、总结,就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构建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陈厚德.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曾三娣 福建省长汀师范附属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