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有效运用
一、为何现代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不高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阵地,只有做好这一环节,才能有更多的发展和新的尝试。就目前车工课堂教学而言,有种现象十分常见,即教师教学很辛苦,学生学习很累,最终教师费尽唇舌精力,但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掌握所教知识,更不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教与学。
教学是师生交流的过程,要与每一个学生都有良好的沟通。这就要求必须了解全体的学习能力,确定平均可接受度,然后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部分教师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都没问题,但教学方法不合理,在课堂上只是将自身所学尽情传授,也不考虑是否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如此,即便课程质量再高,若多半学生都没听懂,只有少数人能理解,本节课也是失败的。按照新课改要求,教师应以学促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进行教学。
2.讲与练。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过程中,纯粹的讲解过程很是枯燥,学生往往难以掌握。这就要与练习相结合,通过举例或其他方式,降低理解难度。学生要多动脑、勤动手,动脑说的是怎么样将知识消化,动手则是强调如何提高应用能力。学生要想熟练掌握,提高反应能力,就必须多加练习。而且在练习过程中,会逐渐总结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方法,这样才算是把知识消化了。但很多教师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到位,练习未能和讲课有效结合。
3.新与旧。
人的记忆力并不长久,对于教过的理论内容,应该时常巩固复习,才不至于忘记。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顾着讲新知识,把课程教完就算完成任务了。其实并非如此,高职院校教学是一个从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前后知识是有联系的。可以这么说,高职院校教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各部分都是相连的。由于对复习的忽略,常导致学习新知识时忘记旧知识的情况,而且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
4.理论与实践。
课本中的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终也要用于实践。当前教育的目的也是要学以致用,培养实用型人才。但有些教师存在认识上的错误,认为课堂就是在教室里剖析教材。其实不然,高职院校教学应在课堂的基础上,走出课堂,以实践为一个新课堂,与实际相结合传授知识,通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二、赏识教育概述
赏识教育简单的说就是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进行确定,并对学生日常的行为进行强化,以保证学生自身兴趣、动机及心理体验等的增强,上述整个过程就称之为赏识教育。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不论任何人对于需求来说都分为很多层次,其中,需求中就有需要被人赏识的需求。现代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赏识教学的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进行赏识教育能够有效的满足学生自身渴望被认可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赏识教育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效的发现各个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的进行赞扬,这是保证学生自身学习兴趣、情感、价值观及道德情操都得到良性发展的基础。
三、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应用方法
1.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提高。
在进行赏识教学过程中,需要保证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够达到教学要求,要保证教师能够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教学中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真正的走到学生的内心中,进而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有效的挖掘。
2.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深入的了解,要及时的注意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内心活动特点,并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爱好、优缺点等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而进行不同社团活动的有效举行,这样才能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感觉到自己受到了赏识,进而为以后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3.教师要在课余时间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
影响对高职学生管理的因素还与教学环境、心理活动有关。如果教师明显地偏袒某些学生,而对其他人不管不问,必然会引发学生不满,也就无心去学习了。所以,教师在课余实践需要重视和每一个学生的交流。要经常和学生沟通,帮他们解决生活上、情感上遇到的问题,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及管理过程中,都需要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要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目标。所以,在实际的学生管理过程中进行赏识教育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保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保证对学生成长及发展的有效促进。同时,还需要教师在进行赏识管理过程中要不断的对赏识教育进行深入的了解,最终要做到能够积极的走人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得到学生认可,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成长。
作者:石旭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