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研究
随着教育工作的发展进步,新课程的改进愈加迅速,给高职学生管理这一复杂系统的工作带来更多新的挑战和要求。赏识教育作为近年来新兴起的的教育方式,正在被推广试用。赏识教育旨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责任感。
一、目前高职学生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关注的程度的加大,高职院校发展力度的加大,高职院校的生源也逐年上升。高职院校体制的特殊性,使高职学生管理这一工作愈发重要,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
目前高职学生管理的问题主要有: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诚信问题,缺乏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不能正面和接受现实的问题,缺乏直面挫折的抗打击能力,以及青春期特有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前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对高职院校缺乏正确的理解,加上高考后录取的批次的不同及社会对学历要求的限制,让许多学生产生一种等人一等的自卑心理。与那些同龄的本科生相比,很多高职学生在过了入学时的那股新鲜劲以后,越发发现自己不像一个大学生,从而挫败感油然而生。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本来就差,入了学以后要么就抱着高职院校的要求低,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要么就是因为学习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就妄自菲薄,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天生笨拙;还有些人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深陷虚幻的网络世界,养成了泡网吧,抽烟,赌博等不良习惯,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学校的管理里条例反而让他们滋生了强烈的反抗和抵触心理。这些同学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无疑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二)目前高职院校管理的存在的不足
第一,目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也是密切联系学校管理和学生的纽带。辅导员应该充分发挥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但事实上,不烦辅导员并不承担职责内的教学任务,只是形式化的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很少主动去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再则,由于学校教务事物的繁重,辅导员很难做到四平八稳,达到预期理想的教学目的。
第二,目前教育管理模式保守,没有新的突破式的创新。目前的管理模式虽然能对学生的不良习惯和思想教育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但也一定的缺陷。它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完全分离,忽视了学生的真正的需求。这种缺乏科学性,缺乏沟通,缺乏创新,缺乏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容易让学生缺乏团队意识,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产生抵触甚至逆反心理。陈旧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是新时代的产物,不能适应现在的大环境,新的管理模式亟待发展。
二、赏识教育的基本内容
赏识教育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赏识教育主要侧重于善于发现与挖掘学生身上长处和闪光点,并对学生以实物奖赏或语言夸奖,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使他们怀着愉悦畅快的心情去学习,从而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以及他们对知识探索的渴望,为他们通向成功的道路铺上自信的精神阶梯。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是让学生在快乐的生活环境中,自信地探索求知的道路的教育境界。坚定人生的理想目标,不断鼓励自己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自信地达到目的。这个过程是生命的体验、思想的继承,是心态的回归,心灵的解放、舒展,是观念的更新、语言的突破。
三、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
第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赏识教育要从教师抓起。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应注重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学习,不断加强思想改进和开拓教育方式创新的工作,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更新观念,改进方法,积累经验,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管理中树立“主动服务”和“以生为本”的理念,理解、尊重学生,激励学生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同时,老师应该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并在通过他们接触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状态,精神状态,心理健康等问题。采取谈心、访问、观察、询问等的方式进行交流,去了解学生的内心,打开学生的心窗。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特有的长处和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身上的正能量并开展赏识教育,让学生能够客观公正的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
第二,高职院校是学生生活的一个大环境,也是学生人格培养,身心成长脱变的一个大平台。学校可以将赏识教育融合到现有的教学模式中,结合学校各个院系专业的特征,开展各式各样的野外拓展、智力竞赛、体育竞技,文体晚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不同类型活动的同时,既能增强学生们的体质健康,也增强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让学生自己团队意识,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激励的勇气,自己动手的能力,以及应对困难阻扰并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第三,学校管理工作者可以让学生以匿名写书信的方式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改进。学校针对一些切实可行的,符合大多数学生切身利益的管理方式建议进行积极吸取和采纳,对那些为学校管理工作注入新活力新思维的同学进行表彰并适当奖励,让学生也真正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分子,快乐的融入到学校管理工作中,积极参与,积极改进,积极创新。
作者:杜刚 关山 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