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管理对赏识教育的运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赏识教育的概念,分析了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赏识教育的运用思路与方法。要改进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依据,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找寻时机做赏识教育,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提升;准确把握赏识教育的力度,以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发展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指引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职学生管理;运用;自信心
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学生所能接受的社会信息愈发繁多、复杂的情况,当前高职院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已难以适应学生心理变化状况,进而无法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与教育,影响其价值观、人生观的健康发展与树立。因此,需要高职院校教师积极转变学生管理思路与方法,引入赏识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并对其运用方法做详细的探究分析,以此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成效提高,加强学生正确价值意识的培养。
一、赏识教育的概念
赏识教育中的赏识,本身是一类思维角度,即人以赏识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与外部事物,其是一种较为积极向上的思维意识,能保持对事物的欣赏、观察态度。因此赏识教育就是高职教师运用此类心态与观念进行教育指导,以培养、促进学生也能以赏识、积极的态度看待事物问题,促进其自信心与积极心态的建立发展。此类教育方法较为适合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群体,通过对其做赏识思维方式的引导培养,能帮助此类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理念下因学生成绩不如意,而产生的学习压抑、厌倦甚至消极逃避等心理,避免学生的精神心理落入自卑、颓废的状态,相应推动其学习自信与主动性的激发成长。赏识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让教师注重对学生欣赏与关爱,运用爱意与真诚打动学生,令其真正感受到教师的欣赏与注目,从而满足内心中渴望得到他人赏识与尊重的心理。在教师的赏识与关注下,学生就获得人格发展与自尊构建必不可少的关爱,也相应令高职教育变得更富有情感与爱意,教师的赏识教育愈是成功,学生产生消极、负面情绪的可能就愈低。学生在教师赏识引导与培养下,自身也能逐渐避免对学习问题的单方面抱怨、逃避心理,进而构建起对知识探究的自信与积极性。赏识教育本身是承认学生之间差异,也承认学生会存在失败的教学模式,它不是一味的鼓励、捧杀学生,而是关注学生目前已有的特长、优点与成就,从正面激励学生、赞扬学生所取得进步发展。以此在日常点滴的赏识教育中,逐步汇总最终推动学生学习自信心与积极心态的构建,促进其正确健康价值理念与心理的成长。
二、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缺少专业的管理师资力量做支持,同时在学生管理思路与方法上存在过于守旧、固化等问题,难以适当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转变趋势与教育需求。进而需要高职教师对自身所采取的学生管理策略与措施进行改进、完善,并积极引入各类新式教育方法做拓展优化。这其中赏识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心理思维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需要高职教师高度重视并运用到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同时通过对此类方法的实践应用,也能在转变教师已有的学生教育观念,促进其学生教育技巧与方法改善的同时,相应带动学生正确心理意识的培养建立,避免其因成绩等因素产生消极、逃避等负面情绪。此外也能帮助教师有效管理部分个性强烈的学生,并推动学生思维观念的健康成长与创新发展。赏识教育一方面能引导高职教师准确把握教导学生的思路与方法,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巨大的助力作用。教师若能基于赏识教育思路以尊重与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也就能基于教师的关注与表扬予以回报,进而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信任、尊重的关系,以此推动学生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培养发展,相应有效完成职业学习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如果教师始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进行斥责与批评,会极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尊心,令其丧失学习动力与目标,难以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并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发展。因此教师应将赏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积极心态与潜力的培养引导上,通过正面鼓励学生的优点与成就,刺激其学习意识与积极心态的发展优化,促进其自信心与健康学习意识的建立成长。
三、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思路与方法
1、改进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依据,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
当前高职学生大多数自身的成绩并不理想,或是其存在较为严重的偏科问题,使得其在进入高职院校时成绩上存在先天的不足。对此若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考核、评价时依然将学习成绩作为重点,会令原本面临巨大社会就业负担的高职学生,内心承担更多的学习压力。此时若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忽视对其情绪与思想做正确引导,学生就会在强大的外界压力下逐步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认为自身难以满足学习的标准要求,进而厌倦课程学习活动,失去自我学习动力与管理能力。甚至会造成学生自我放纵、逃避学习与沉迷其他不良行为等问题发生,严重阻碍高职学生的发展进步。这其中教师就应注重对学生已有的优势、成就做提取总结,为其指出当前自身所具备的学习闪光点,以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观念,令其能正确认知自我,肯定自身已有的优势特长。同时教师也应在学生考核与评价进程中,不再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应进行评价标准的改进与拓展,将学生日常学习参与度、独有的优势特点、言谈与自我约束能力等,均纳入学生考核、评价标准之中。使得学生能通过考核与评价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优势与闪光点,进而在评价标准多元化下,令学生能正确发现、看待自我的能力特长,以了解到自身的价值与水平,使得学生做自我肯定,以此逐步培养其学习自信心与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
2、找寻时机做赏识教育,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提升
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具备多方面才能的复合型人才逐渐受到社会与企业的青睐,也是目前人才培养的重要思路之一。高职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工作中,也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锻炼。通过赏识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基础,以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效率,以及社会实践水平的优化提高,进而更加符合社会对高职学生能力的需求条件。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就应把握好赏识教育的运用时机,针对学生想要做自我表现的契机,来适时引导、鼓励其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活动中,以此引领学生获得教师与同学的关注、认可,并相应帮助其明确自身的努力与收获,进而在未来的学习进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表达自身观念想法。同时针对部分学生在学习与自我表现进程中存在的失误、不正确等不足,教师也不可过多苛责,而是采取包容、理解的态度以激励学生,令其能正确认识失败与困难,不因失败而产生畏难情绪。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与宽容下,能坦然对待自身的失误问题,并细致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缺点。以此逐步改善自身的能力水平,并在下次表现中更好的发挥自我,由此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心理素质的发展提升,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与进步。
3、准确把握赏识教育的力度,以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发展培养
在赏识教育运用进程中,教师应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宽容与理解教育,通过尊重学生观点、鼓励学生表现、包容学生失误等方法,为学生做全面的激励与赞赏。以便促进其学习自信心与积极的心理意识构建、发展,逐步认知到自身的价值与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与理念。但相对的教师也需注意把握赏识教育的力度,进行正确、适度的赏识激励工作。赏识教育本身并不是对学生无限、盲目的追捧与表扬,也不是无底线包容学生一切失误问题的教育方法。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赏识教育手段,需要注意避免不切实际或是过度夸张的表扬与赞美形式,在学生的互动交流进程中,教师应注重防止使用过于随意、廉价的鼓励方法,以避免教师赏识手段过于形式、流于表面等问题出现。一旦让学生感觉教师的表扬与赞赏存在敷衍、夸张等情况,就容易令学生产生教师对自己的鼓励都是虚假的想法,进而拉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令学生不再相信教师所讲,令今后的学生管理与赏识教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对此教师就应在赏识教育工作中,注重其赞扬语气与用词的真实度,避免过度夸张与虚构引发学生不信任的心理。同时过度虚假的赞美方式也容易调动起学生的虚荣心,令其追求浮夸、过度的他人赞赏,以此在班级中形成浮夸虚荣、弄虚作假等不良学习风气。所以需要教师对赏识教育进行尺度把握,依据学生当前的状态情况与优势不足,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鼓励与宽容教育,以此令其准确认知到自身的特长与潜能,促进学生积极性与责任感的发展强化。在具体的赏识教育工作进程中,教师应对学生采取多鼓励赞扬、少批评教育的方式予以实施,但运用少批评的教育思路并不代表教师就不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做评价与指正。部分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正是因为过于在意、保护学生的心理观念,担心因自身的批评教育损害、打击其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而在实际教育进程中对学生错误的行为依然采取肯定与表扬的态度,由此容易推动学生逃避责任的心态助长,影响学生正确的学习责任感的建立培养。对此就需要教师在赏识教育工作中细致把握表扬与批评的尺度,不做过度偏颇,将赏识与批评结合运用而并立此废彼。在学生取得学习成就时及时给予其正面表扬与肯定,在其错误情况下,也能对其做正确的指正与教育,令其树立健康的责任意识与心理,避免相同错误问题的再度发生。此外教师也应在批评教育进程中,注意对批评与惩罚力度上的把握、衡量,防止过度惩罚措施给学生自尊心与积极性带来的损害。从而在赏识与批评教育的结合运用中,帮助学生准确认知自身的不足与问题,并构建起正确的行为责任观念与积极改过的意识。
4、注重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指引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高职学生对自身职业以及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与其自我自信心,以及其人生价值理念关联密切。学生自身只有具备正确、远大的人生目标与理想,才能以此为方向,了解到实现其理想价值的责任,进而激发出学生积极学习与求知的热情,令其为实现人生目标而不断奋发努力,在高职学习进程中持续认知与锻炼自我,提升其学习意识与参与度。比如,教师在发现本班级中部分学生长期存在课程学习偷懒、整天无所事事,时常沉迷上网玩游戏的情况,就应首先对其做一对一的沟通交流,了解到此类学生多是对自己的专业缺乏兴趣与前景期待,进而丢失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开始丧失对课程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进而放纵自己不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对此教师就可在鼓励其学好自己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新的人生理想与目标。比如经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其存在入党想法与积极性,就可引导其对入党工作树立一个时间周期表,鼓励其进行入党的准备与努力,在短期入党目标与长期职业目标的配合、引导下,逐步为其建立起正确的人生奋斗方向。以此引领学生提升对职业学习与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并推动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与努力动力所在,为实现其人生理想与目标而不断锻炼、提升。
四、结束语
高职教师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运用赏识教育能有效满足学生的自尊心与希望获得他人欣赏的心理,以此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避免消极、功利等不良心态情绪的发展。赏识教育将素质教育与人格心理教育结合为一体,通过对学生优势特长的正面表扬、赞赏,以及对学生的错误予以及时指正等手段,以此在学生内心中逐步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心与积极意识,进而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与行为规范,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成效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优化,促进高职教育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邹春,刘楚晨.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2)115.
[2]李仲妮.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5(07)182-183.
[3]唐晓恬.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15(15)14.
作者:杨娟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