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政治教学论文 > 思想政治的教育学理论特色创新

思想政治的教育学理论特色创新 

日期:2017-08-12 09:04:42人气:989

摘要:理论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研究虽已达成共识,但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通过逻辑反思,依然发现已有研究中的很多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引论》就是对该些问题的慎重思考,并努力做出理论回应。它既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反思和解读,又进行了逻辑的追问和解答,并阐述了实践指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引论》;逻辑反思;创新

在30多年的学术积淀和研究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各项原理均有创新和突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唯有理论基础这一内容很少引起关注。一则,它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基,地位极其重要,研究难度大,不易把握和驾驭。二则,既已属于该门学科的理论基础,其基础性必然同时具有稳定性与恒远性,不可随意替代,对其研究的深化和创新必须慎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理论基础的相关内容及其研究是一成不变的自我重复。已有研究显然产生了凝聚共识、奠定学问根基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化发展的今天,以往研究中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核心概念错位、研究内容重复、逻辑不清的种种局限,研究水平逐步提高及相关原理整体发展良好的态势必然反作用于该项内容,内外因素逼进对相关命题的精准把握与深入研究。王爱莲撰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引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以下简称“引论”)正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始基问题的探索。该书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拓展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该著作的特色和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思考和解读

思想政治教学理论基础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30多年的学术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内容,产生了一些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基本理论和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着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也随之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学内容体系不断地扩充,种种迹象倒逼对其理论基础的反思和深入研究。“引论”正是在此背景下,继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研究,几乎穷尽了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研究的各个方面。全书包括七章,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地位评估、发展历程、理论命题、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学理论基础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内容及其发展、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借鉴和参考)和实践旨向与发展研究五大部分,遵循由大到小、由外而内、由理论到实践的逻辑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众所周知,然而,其基础的本位究竟何以体现,该书第一章从思想政治教学原理体系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根基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重要指导3个层面指出了其根基性地位,并指明通过研究可于学域内坐实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根基,于学域外获得广泛的认可。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三大命题

总结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必然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吸收其他学科知识”三大命题的核心内容。分别就“该不该有及有没有理论基础、为什么要有理论基础”、“要不要及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要不要借鉴和借鉴什么的问题、为什么要借鉴其他学科知识”等问题展开了逻辑思考和解答。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内涵

在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内涵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展开了辨析,并紧抓“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这一本体概念进行了解读。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应是揭示意识形态理论发展与教育规律的相关理论和思想,并指明狭义的理论基础特指无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广义的理论基础应是揭示人类意识形态发展和教育一般规律的相关理论和思想,除马克思主义之外,还应坚持揭示人类意识形态一般规律的其它理论思想和知识,以此为依据并按学科进行相关理论思想与知识的划分。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以历史的发展为线索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进行追溯、总结和展望,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不仅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的理论支撑,还可追溯到无产阶级政党在不同时期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具体理论政策。另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也在不同层面演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引论”还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多学科理论基础的大胆借鉴研究,以及对理论基础实践旨向的探索,等等。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进行了逻辑追问和解答

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创新,不断聚焦理论思潮前沿和社会时事热点的趋势下,“引论”是对学说基础理论根基的回归和省思,努力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的根基性、源头性问题进行探究。该书结合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研究相关内容,从不同层面进行了追问和思考,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理论的解答。“引论”并未完全停留于对理论界一般共识的常识解读,而是进行了追根朔源的逻辑思考和梳理,即是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应当能够得到最合乎逻辑的阐述”的研究真谛[2]。在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学理论基础达成共识的前提下,继续对各种共识的观点进行了理论反思和深化研究。尤其对理论基础“三大命题”新的概括方式和立论依据的反思,是对前人研究的集大成与综合性评价,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内容进行了历史性的前后拓展。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及环境的变化都使跨学科研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的背景下,还从跨学科的角度开展了对其它学科知识借鉴的深入研究[3]。“引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对那些已经历了一定时代的发展和积累,且被人类社会历史所检验,又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立场相吻合,反映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要求、科学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要多多借鉴和吸收。这一点是有难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确实应该综合运用现有其他相对成熟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但运用不等于移植甚至替代,而是应该生成自身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4]为此,“引论”代表性地就借鉴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展开了论述,指明在对西方行为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借鉴,要在顶层设计中重视意识形态的导向问题,并立足实际以进有效的理论借鉴,最终融入中国特色的话语和专业体系,即是一次在本学科思维方式下对他者知识和话语内容借鉴、引入、吸收的尝试,这将有利于改变以往一元话语模式下理论解释力匮乏的僵局。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人们还习惯于用一元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去规范各种社会行为、用官方文本话语去主导社会现代化语境下的个体思想、用经验主义的话语方式去解答受教育者的思想疑惑,其结果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低效或失效。”[5]显然,对其它学科知识和内容的有效借鉴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引论”的尝试还有待同行学者的继续接力。

三、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实践指向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特色学科,“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已经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一个富有特色和充满活力的重要新兴学科。”[6]“引论”正是基于并关照、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学这样一门理论性、现实性、知识性、实践性相结合的综合型和经验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的“特殊”需要。另外,它还是基于在时代的潮流中,思想政治教育学如何更好地贴合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的实际需要,最终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实践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从根本上牵引着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由内生向外张的发展演变之路。从中共成立初期军队政治工作开展,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普遍重视,到“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立,又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二级学科确立,其核心是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成员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教育,目的是促使人们形成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从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的实践维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基于人类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活动,并对其规律展开研究的一门学问,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7]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必然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发展,并积极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演变。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维度看,“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8]作为理论知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应服务于特定的社会实践。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肇始于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并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继续丰富自身的发展,以不断适应和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发展、进步,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人的全面发展。总之,“引论”在对前人研究成果吸收的基础上,拓展了研究视野,圈定了新的理论框架,引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研究的新话题、新方向和新使命,不断推进着思想政治教学基本原理研究的新里程。

参考文献:

[1]梁柱.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7.

[2]钱广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论丛[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22-23.

[3]谢晓娟,王东红.多学科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自序)1.

[4]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66.

[5]葛红兵.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6.

[6]冯刚,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年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光明出版社,2014:1.

[7]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99-200.

杨菲 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