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课堂层面教育学构建
摘要: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颁布为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了参照标准,职业教育学是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院校的标志性学科,本文从《标准》视角审视职业教育学,从课堂层面对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内容架构和实践指向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
职业教育学在中国经过9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许多基本理论问题仍尚未达成共识。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的颁布,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标准》角度审视职业教育学,无论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许多与之相背离之处。职业教育学是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院校的标志性学科,也是培养职业师范院校学生教师素质的核心学科。在教学实践层面,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学是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视角下课堂层面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构建一直是职业教育领域热门问题,我国学者在建构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观点,主要有逻辑起点论、问题系统论、范畴水平论、职业学科论等。与之相适应,便是诞生了20多本职业教育学教材,张成涛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学教材的文本分析》一文中指出当前职业教育学教材体现出结构系统、内容完整,但学科特色不足的等特点。在中国,职业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是在教育学这个母体下孕育发展的,对母体的模仿导致职业教育学很难突出自己的个性。对普通教育学的复制,使得职业教育学在课堂层面脱离职业教育和学生实际,把生动的职业教育世界与职业教育学课堂分割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导致学生学习时效性差。这种情况与职业教育学长期以来在实践层面缺乏具体的导向指引密切相关。《标准》明确提出“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因此,《标准》的颁布实施为课堂层面的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直观的参照标准,对建立富有专业个性的职业教育学话语体系提供了契机。
2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教育机构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教师培养目标制定出的有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要求”三大部分组成,基本内容按照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分为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15个领域,细化成60条具体要求。专业理念与师德关注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体现了职业教育对中职教师所应具备知识的总体要求,专业能力体现了中职教师在教学、实训、管理、评价与科研等环节应具备的能力。《标准》的制定使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准入、考核等不再参照普通教育教师管理要求,第一次有了自己领域专门的专业化教师标准。
3《标准》视角下课堂层面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构建
《标准》视角下课堂层面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构建以《标准》为指导原则,以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活动作为逻辑起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师德培养为核心,以实践取向为导向,凸显职业教育学自身特色。
3.1《标准》视角下课堂层面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
长期以来,在很多老师和学生的观念里,职业教育学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大量系统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关注知识本身和学习结果。《标准》指出作为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理念与师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对应《标准》,职业教育学课程目标应是:情感态度方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具有新时代的教育精神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热爱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体验并产生从事教师职业的兴趣与热情。关爱和尊重学生,重视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专业知识方面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教育知识,职业背景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知识。专业能力方面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能够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能够进行班级管理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和职业等方面的辅导;能够与家长、教师、学生和企业进行有效沟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掌握基本的职业教育科研方法,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
3.2《标准》视角下课堂层面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内容架构
在课堂层面,以往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都是按照普通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或教材体系展开的,以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为核心,学生单纯学习一堆教育事实、理论与方法,难以内化为学生独特的知识经验结构,导致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仍将用自己固有的认知进行教育判断和表现教育行为。学生需要的是贴近职业教育实际和学生实际,能够激发他们情感,具有意义生成的学习内容。因此,基于《标准》的《职业教育学》课程内容按照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活动的自然顺序,而非学科的逻辑顺序展开,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按照模块化的形式设计。对应《标准》三大维度,课程内容划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大模块。专业理念与师德模块包括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三个领域,按照领域要求,这部分内容首先是导向性知识,包括劳动、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职业学校教师工作任务与特点、职业学校培养目标、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让学生理解职业教育工作的意义、明确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和独特性,知道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专业知识模块包括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三个领域,根据领域要求,这部分主要是职业学校学生、专业与职业标准、职业资格和职业教育课程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学习特点、道德品质形成规律;了解专业与相关职业的关系、职业资格及其标准,明确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行业发展趋势、世界技术技能前沿水平;职业教育制度;职业教育课程特点、类型、课程开发及课程发展趋势。专业能力模块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评价、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和教学研究五个领域,与之相适应,职业教育学应关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实习与职业指导、班级管理案例分析、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及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情境和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能够运用各种方法有效实施教学;能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掌握班主任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能够与实习单位沟通,有效监控整个实习过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掌握基本的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科研意识,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三个模块构成了完整的课堂层面职业教育教育学理论体系,体现职业教育学对即将进入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学生应知应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应掌握的专业理念方面基本的要求。
3.3《标准》视角下课堂层面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实践指向
所谓《标准》视角下课堂层面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实践指向就是教师根据《标准》对学生规定的职业教育学学习结果来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设计评价、评价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等一系列过程。因此,基于《标准》视角的教学实施要摒弃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进行教学的逻辑原则,取而代之的是与《标准》相契合的新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传统课堂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手机等通讯设备对学生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教师的讲解,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抬头率低,缺乏学习热情,将传统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学教学实施必然选择。职业教育学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是利用网络在线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的长处,混合多种教学理论、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习评价,通过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方式发生变化,来加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认知效果,达成教学目标。在线上,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在线学习资源,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作微课视频,教学PPT,电子教案、学习资料、在线测试题库等,通过布置导向性的问题或具体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获取和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在平台论坛或群空间讨论学习心得,完成相应任务,实现师生、生生间的教学互动和协作式学习。在线下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每个模块的目标和需要完成的任务,通过实地考察、专题讲座、观摩示范、案例分析、教学实践、互动研讨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每个模块的重点、难点,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EB/QL].[2013-09-20].
[2]张成涛.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学教材的文本分析[J].职教论坛,2010(13).
[3]周明星,蔡琳.中国职业教育学回眸:1978-2008[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4]谢莉花.论职教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及课程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7).
[5]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9).
李英姬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