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新媒体下的播音主持风格选择
摘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普创时代,不管是基层工作岗位还是科学研究岗位都必须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进行创新,对于广播电台的播音主持岗位更是如此。本文从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出发,探析广播电台播音主持风格创新的必要性,并就创新之道提出拙见。
关键词:创新;新媒体;播音主持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台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冲击。在不断的转型发展下,广播电台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并未被时代抛弃,而是不断创新、不断摸索,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作为广播电台的门面担当,播音主持人是该行业中最为关键的角色之一。广播电台的播音主持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下,接受了一番一番潮流冲击,比如移动短视频平台抖音、火山小视频等,在推出后,迅速占领用户的零碎时间和注意力。新媒体环境为各类直播类平台和私人电台创设了非常友好的生存环境,风口来了,对于媒体人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新媒体环境及其特点
(一)新媒体环境新媒体指的是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和电视四大传统媒体而言的,具体的新媒体形态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电视、触摸媒体等。新媒体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5G技术的应用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新媒体的具体媒体形态不断地更新。但是就其特点而言,是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能够消解媒体的边界,能够消解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距离的新型媒介形态。早在2013年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就详细指出了关于新媒体的特征。《连线》杂志更是将新媒体的定义界定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新媒体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交互性和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和社群化。由这些多种形态的新媒体构建而成的媒体环境显而易见具有更迎合网络原住民用户的特性:其一,新媒体使用和内容选择个性化和定制化;其二,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对资讯内容和形式选择的主动性更强;其三,能够满足用户的即时交互,用户即生产者,消解了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边界;其四,新媒体完美的迎合了新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和时间的碎片化需求。
(二)新媒体环境的特点(1)互动性强,强调用户参与。新媒体环境,新型的信息技术带动了大量的新型信息载体和传播媒介,实现了在信息传播的同时就能让用户参与进来,甚至是用户的参与推动了信息的再次传播。诸如广播电台的“现场接听听众的热线”就是即时性的互动,用户参与可以让用户与媒体产生更强的黏性。这对播音主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够调节互动氛围,带动参与者深度参与。(2)时空限制弱,资源开放。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出现,让新媒体的发展向智媒体更进一步。智媒体能够彻底的打破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而5G技术的应用更是能够加速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形式。信息资源的开放让获取变得快捷和便利,信息的时效性弱化,这也是越来越多的直播类平台获得大众关注的原因之一。资源开放和信息实效性给播音主持带来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更具挑战。
二、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风格创新的必要性
(一)播音主持风格创新是职业要求新媒体环境越来越多的新型媒介模式出现,不管是各雨后春笋般的直播平台还是传统媒体都开始在“流量”上下功夫,为了吸引更多的流量用户,积累用户数据,创新是必然趋势。广播电台的播音主持作为“声音”的直播者,相比于真正的直播工作者有着更高的职业要求。通过“声音”形成自己的播音主持风格需要不断地创新,在“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媒体时代,广播电台的播音主持们只有不断地创新自己的风格才能在众多的“新媒体”中找到自己的用户群,形成自己的风格就意味着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拥有个性化的标签,从而培养自己的“粉丝群体”。播音主持工作本身就是极具个性化风格的职业,不同的节目不同的主持风格,一个具有独特标签的播音主持人是能够带动一个电台节目崛起的。所以,播音主持风格的创新是新媒体环境中播音主持人的职业要求,对于广播电台的主持人而言,更是如此。
(二)新媒体环境要求播音主持风格创新传统媒体之所以会在新媒体潮流中被落在跑道后面,原因之一是不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用户群体的消费习惯。新的信息技术催生了直播类媒体的快速崛起,诸如“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让“口红一哥”“李子柒”等非专业的主播们成功的引领了新的潮流。“口红一哥”夸张的语言表达,惟妙惟肖的演绎,形成了极具李佳琪特色的主持风格,这种夸张做作的特色被不少主播们争相模仿。新媒体环境催生了“口红一哥”“口红一哥”的出现也代表了更宽松、更自由的新媒体环境。环境的变化让媒体用户的消费习惯也产生了变化,传统媒体的严肃正式不再符合“网络原住民”们的信息获取习惯,要在竞争激烈的诸多信息获取渠道中获得稳定的用户流量,就必须跟上时代环境的步伐,不断创新播音主持的风格,通过个性化的风格来吸引用户,甚至是打造出像李佳琪、李子柒一样的个人IP,从而在瞬息万变的媒体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播音主持风格与节目风格相辅相成播音主持人与节目是共生关系,节目的受欢迎程度与播音主持人选择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个节目可以成就一个播音主持人,反过来,一个播音主持人也可以成就一档节目。因此,播音主持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着一档节目的风格。既然播音主持的风格与节目风格相辅相成,那么,广播电台的节目要在鱼龙混杂的各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的去摸索、不断的去创新,找到能够完美融合播音主持人特色和节目特色的风格,让播音主持与节目本身产生更科学的化学反应,达到相互成就的目标。节目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制约,而播音主持风格在如今宽松的新媒体环境中是相对自由的,所以,不断创新播音主持的风格,是目前最为迫切,也最为实际的创新方式。
三、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风格创新的实现途径
(一)创新播音主持的角色定位新媒体环境下要创新播音主持风格就需要先准确定位播音主持的角色,播音主持岗位不仅仅是简单的播音主持角色,播音主持角色只是最重要的角色的定位之一。新媒体环境里,播音主持人需要准确把握用户群体的消费习惯,精准分析新闻热点,快速追踪热点话题,这些需要播音主持工作以外的角色定位。如在《花城FM》平台上的“妙音请饮茶”节目,邀请了高级评茶师邓妙音带领听众品茶,并对部分茶品进行推广。在“陈皮工艺茶”的一期节目中对“陈皮茶砖”、“小青柑茶”等茶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用自身的品茶体验和对陈皮的医药知识来进行介绍,通过生活化的亲身体验来增强陈皮茶的生活气息,更加贴近听众的生活,也就是“接地气”。主持人在与对谈和交流中的提问也非常的切合生活中饮茶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提问必须是来自于主持人生活中的“品茶”体验。另外,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和更新,对播音主持人多角色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编播一体化的趋势已经越发的明显,不管是专业的播音主持学习,还是各电台的招聘都希望播音主持能够肩挑数职,能够广泛涉猎相关领域。在新媒体岗位招聘中就要求能够了解媒体平台的运营和管理,有话题敏感度,能够快速响应社会、娱乐等网络热点话题,并擅长借势造势,能够有效地提升节目和平台的用户活跃度,增强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灵活播音主持的语言特色精准流畅的语言表达是播音主持行业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广播电台的播音主持是靠声音吃饭的,要将声音特色发挥到极致,通过加强语言特色的训练和个性化特色的打造来形成灵活的语言特色。播音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风格,语言风格可以从提高语言艺术性和语言的亲和力两个方面下功夫。播音主持人作为语言的发出者,对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掌控能力直接决定了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同时播音主持者的个人艺术素养也是影响语言艺术的因素。提高播音主持人的艺术素养,不断地强化播音主持人的语言掌控力,加强播音主持人的语言技巧训练,是提高语言艺术性的有效途径。要说语言艺术造诣高莫过于最近非常“网红”的新闻“段子手”朱广权,“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这样的段子将放假的新闻话题一度推上“热搜”,不得不佩服播音主持人强大的语言驾驭能力。另一方面,广播电台的播音主持人需要通过声音拉近与听众的关系,通过声音实现与听众的互动。因此,声音的亲和力十分重要。广播电台的播音主持人在语言亲和力方面可以通过心理培训来提高,“言为心声情自出”,加强播音主持的心理共情力训练,让语言沟通为心灵沟通服务。以自媒体出道的“蕊希电台”主播蕊希,就以声音的亲和力和温柔而称霸电台排行榜,电台简介“听她的声音,会上瘾”。截至目前“蕊希电台”节目播放量达到了24.1亿。声音是电台主播的法宝,灵活语言的表达,形成极负个人特色的电台声音,就能有效地形成个人风格,从而创造强大的节目吸粉力。
(三)激发播音主持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指的是“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对于播音主持岗位而言的自我效能感就是播音主持人对自己在电台节目中,是否有能够出色完成播音主持工作任务的期望。这种期望会直接影响任务的完成度和完成效果。相关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往往能够更出色的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激发播音主持人的自我效能感是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途径来实现,将正常播音主持者转变为优秀的播音主持者。具体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现,其一是通过关注播音主持人的职业心理状态,适度放松职业压力,多途径的帮助播音主持群体解压。比如,提高播音主持岗位的待遇和绩效要求,释放播音主持者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充分激发播音主持群体的性格优势,性格优势是个人实现自我,追究成就和价值生活的内在人格特质,通过性格测试来针对性的激发播音主持人的性格优势,尤其是智慧、勇气和超越等优质的性格优势。播音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出他们的性格优势,那么,提升自我效能感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激发播音主持的自我效能感既需要控制工作压力,也需要激发性格优势,只有两者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实现自我效能感的激发,从而促进主播们自主探索播音主持风格的积极性,产生自我创新的内驱力。
(四)形成播音主持的个人魅力播音主持风格的创新也能够从播音主持者的个人魅力方面去探索,尤其是极具个性化特征的人格魅力。要塑造播音主持的人格化魅力首先播音主持者要有正确的生活价值观,要顺应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并能够正确的引导和影响听众的价值观形成。播音主持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高尚的兴趣爱好,端正生活和工作态度,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政治态度,树立稳固、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形象。在此基础上,要加强播音主持者的礼仪规范,提高文化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加强工作过程中的文化积累,修炼沉稳、优雅的气质,提高修养。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通过积极参加“读书会”“分享会”等形式来丰富业余生活。另外,广播电台还可以组织常态化的“礼仪规范”训练、“气质修炼”课程来提高电台职工整体的工作素养,营造高素养、厚底蕴的良好工作环境。例如,在《广州新闻电台》的微信公众号中,就设置了“读家读书会”的栏目,该栏目的设置既能够让主持人接受经典书目的熏陶,也能够吸引爱好读书的听众。通过电台的人气主播精读100本好书,每天15分钟听一本书,书目内容横跨心理学到经济学等10个知识领域。到目前为止,该栏目已经有4986人加入,受到了广泛好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台的播音主持要在新媒体环境中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需要多管齐下。通过不断的更新专业知识,重新定位播音主持的多重角色,来探索播音主持风格的创新;通过最大化的灵活播音主持语言,来丰富播音主持风格;通过减压和激发性格优势,来产生自我探索的内驱力;通过增强文化修养,增强个人魅力,来打造个性化高辨识度的播音主持风格。这些都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可以探索的创新之道,是广播电台要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保持传统媒体竞争力的创新之道。
参考文献:
[1]吕丹.浅谈广播电台播音员主持人个性化主持风格的培养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9,3(3):112.
[2]AlanCarr著.积极心理学[M],郑雪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席鸿 单位:广州广播电视台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