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是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促进教育改革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也是教育革命的必然选择。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要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文字、图片、声音、活动场景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传播综合性音乐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环境优化;兴趣激发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音乐教材,是按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的,突出了人文性、欣赏性、综合性等特点,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编写准则。其展示给师生的核心是音乐的审美教育,力求通过高中音乐课程的学习交流,让师生共同体验到音乐美,让师生一起评价音乐美,一起发现和创造音乐美,进而培养学生感受、欣赏、创造音乐美的能力,不断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了现代信息技术,传统音乐教学的以“传授知识”为主向现代的“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现代音乐教学转变成为了可能,并发挥了其他教育资源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高中音乐教学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现代信息技术走进高中音乐课堂,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在教育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堂也是枯燥的,只有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想办法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设计好教学环节,尽量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好激发兴趣的活动,创设激发兴趣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极大地改变音乐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提供更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音乐教学中乐理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枯燥乏味性转化成有形性、可感知性、可视和可听性。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整合在一起的功能,经过整合和加工过的音乐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互动性强,向学生传播综合音乐知识,能同时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增强记忆,感知内容,培养能力。特别是它具有极强的生动、可视、可听、直观、可反复的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教学的课堂效率。例如,让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做成课件,把江楼的钟鼓、月夜赏景、渔民打鱼等一些适合不同段落的视频画面添加到课件当中,让学生在课堂上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而逐渐欣赏――伴随着《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旋律,一幅幅美丽的风景依次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之中――宽阔的的江面、夕阳西下、明月当空、银光粼粼、渔夫欢腾、人影月影交相辉映等,学生仿佛欣赏了一部优美的音乐风光片,身临其境、如醉如痴、流连忘返,教学欣赏结束了但学生还沉浸在优美的教学旋律和画面之中,意犹未尽,不想走出教室,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体现出了音乐艺术的形象美。这样的教学,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展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无穷魅力,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能创设意境、陶冶情操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意象性活动的产物。”现在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辅助应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有声、有形的情境,创造优美的的音乐意境,能让学生全身心投身如教学情境当中,体验音乐的旋律美、感受音乐课上的形体美、画卷美、艺术美,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达到高度的活跃,让学生的艺术思维、欣赏能力、想象思维等得到全面的提升与发展。例如,我在教欣赏课《江河水》时,通过网络下载了相关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利用投影设备展示给学生,学生顿时兴趣盎然,身临其境,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课后我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江河水》配上图片,发在学校的网站上,比一比谁做得更好,谁做的课件点击率最高,也可做成配音视频,发到班级的QQ群里或发班级微信群里,比一比谁做的视频点击率最高,评出前五名给予奖励。这样既加深了理解,又提高了兴趣,丰富了情感体验,陶冶了高尚的情操。
三、现代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
创造是现代教育的主题,是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功能。如在舞蹈创编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音乐进行播放,让学生在理解音乐情感的基础上,根据节奏即兴创编舞蹈动作;在音乐欣赏课上,可根据教室大屏幕展示的优美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在舞蹈欣赏课上,让学生根据舞蹈自己选择伴奏音乐等。我们学生的创作能力在这样长期的反复训练中有了很大的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对自己的创作也是充满了信心,表演起来是兴高采烈,其他的学生也从中收获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创作的记忆也比教师教得深刻许多。
参考文献:
[1]杨蓉.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4(3):58.
[2]夏丽云.浅谈网络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的整合[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93.
作者:朱守强 单位:甘肃省临洮县文峰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