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活动中副语言应用
一、电视播音主持创作个性的鲜明标志是副语言的表达能力
播音主体在电视屏幕中显现的发型、化妆、服饰、体态、时空感觉显示、面部表情组合、眼神动作等被称作播音主持的副语言。副语言表达和有声语言表达作为传播主体屏幕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播音主持的重要创作手段。副语言的表达能力由体态系统表达能力和静态系统融合能力构成,播音主持体态表达能力包括先天遗传的相貌、体型等和以及由此引发的表情、动作特点,在后天培训中养成的行为习惯(如站姿、坐姿、举手投足的动作幅度、速度、眼神、表情的变化等),静态系统融合能力指的是播音主持与灯光强弱、镜头焦距、背景体现、环境氛围等相融合的能力。除了有特定目的的交谈外,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接触随意性比较大,说什么、怎么说没有一定的规律,受众在打开电视、网络平台时所接受的信息传递主要来自传播主体,播音主持作为屏幕形象,使人看到并感受到主持人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所呈现出来的含义。对比广播声音的形象,电视和网络屏幕形象有了明显的差异,内容的传播不再局限于有声语言的本身,有时也可以通过滚动的文字和播音主持主体的其他表达方式展现出来,但是屏幕形象毕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形象,其无论内容和形式都要严谨和严肃得多,对于播音主持的要求相应地要规范和严格得多,如何既严肃、大方、守正、确保节目的权威性,又亲切、自然、活泼、确保传播的亲和力和到达率,除了要善于把握有声语言外,还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好副语言,因此播音主持的主体在使用有声语言表达内容信息的同时,主体的副语言也同时诉诸于观众的五官,影响和刺激着受众的心理活动。播音主持能够适当地运用副表情,则能够产生无声胜有声的传播效果。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发型、化妆、服饰、形体等的合理搭配,对于传受双方来说是必要的,接收主体在传播的过程中能否被传播主体始终吸引,面部的表情和眼神成了主要的影响元素,其重要性有时可以与有声语言相提并论,直接表现出传播主体的内心世界,它是播音主持内部技巧的直接流露。以《新闻联播》有关2012年12月12日“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成功的报道为例:据朝鲜官方媒体今天报道,朝鲜“光明星3号”卫星今天发射成功,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作为中央电视台的播报没有对“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成功的深入了解,其代表中方的立场态度含糊,是欢乐、是谴责,还是遗憾?这样的新闻报道就很难有所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朝鲜开始研究运载火箭发射卫星。2006年和2009年,联合国安理会分别通过了1718号和1874号决议,其内容是要求朝方全面核查和放弃所有核武器研究和核计划,停止一切与核武器有关的活动,而对于朝鲜此次发射卫星,各方反应不一。俄罗斯外交部称,“深感遗憾”;美国白宫发言人认为,朝方此次发射卫星是“极具挑衅性的行为”;日韩方面,韩国总统卢武铉紧急召开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商讨应急对策;而日本内阁则以“极其令人遗憾”和“不能容忍”的言辞表示政府的严正抗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代表中方在对于朝鲜在国际社会普遍关切下发射卫星的举动表示遗憾,同时希望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共同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用微笑的姿态播报“卫星进入预定的发射轨道”,与带有我国特定立场态度的报道相比较,收视效果以及影响力显然大不相同。消息具有客观性,这也就意味着播音主体的主观意志不能强加于受体,但是也不意味着可以消减主体的认识和理解。传播主体把自己对于消息的主观感受施与受体,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感才显得更具有活力和生命力,这和简单、纯粹地把问题转变为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表现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对于朝鲜发射“光明星3号”这一事件的报道,各国电视播音员在有声语言结束,主体与接受主体传递眼神的一刹那间表现各异:有的单纯示意看下面的画面,有的自然点头,有的流露出热切关注的眼神,这也体现出在传递此消息的时候应该具备一定的时事政治修养,同时在表达事件上,分寸火候拿捏准确。
二、副语言的基本创作功能
主题内容、言语环境、对象主体一旦确定,传播主体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中,随着主体思想感情的不断变化,副语言在行动中也起着辅助表达作用,自觉运用好副语言,对经过专门培训的传播主体,有利于内容主题的深化和推进。副语言的表达对于有声语言的作用发挥有重要作用,国内外对于副语言的研究,有从非语词的声音角度,也有从声音语言之外的面部表情、动作体态等方面进行讨论。在大众传播中,对副语言的功能做了简单的归纳:
1.补充言语
信息在言语信息中没有显示播音主体的态度情感,但是通过播音主体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副语言在言语信息中的呈现,对言语信息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如在下面的报道中,言语信息没有提及消息本身的意义,但播音主体的眼神却很好地表达出消息的内涵,着重于括弧中的提示:2013年6月9号,德国慕尼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双层巴士撞上一座铁道桥,造成40多人受伤(这时播音员眼神凝重,配合语气,补充说明了播音员对于伤者的关注)。
2.替代言语
信息传播主体不运用言语信息,却以眼神、表情、动作等副语言表达内心活动,并被受体觉察,比言语信息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如下面主持人的开场白:大家一起跟我拍拍手欢迎一下我好不好(主持人做嗨状向上拍手,环场一周)。主持人以一种幽默的方式点热全场,成为大家的焦点,比如大家向主持台看或者大家看向我的方向更具有吸引力。
三、副语言的表达规律
1.情境感受
传播主体在播音主持过程中无论现场体验与否,都应按实际情境来向受众者播报,而且传播主体的情感将直接影响受众者,所以无论是单纯的转化文本语言还是内部语言,都应该富有表情,避免表情生硬。有这样的生动的例子: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位四川卫视的女主播在播报各地的死亡人数的时候,每念一个地方的数字就哽咽一次,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女主播红肿的眼睛、坚毅的表情,其所组成的副语言带给受众非常震撼的内心感受,这位女主播也赢得了最美女主播的赞誉,就是因为在如此重大的事件中,女主播有效地运用了副语言,达到了有声语言无法表达的大部分内容,即对死难者的悲恸、对生还者的悲悯。同时,这些内容通过屏幕主体被广大的受众接收,并且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想到在冰冷数字后的鲜活生命,很多观众也忍不住流下眼泪。
2.手势辅助
主持人在播音过程中适当运用手势辅助,可以更准确和生动地表达语意,尤其是对一些具体事物描述时,适当增加手势可以使表达更加具象化。例如介绍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时,可以将眼前的景象设想为太空舱,也可以用手势模拟宇航员的生活状态,如吃饭、挂衣服等,从而使受众者能够间接了解宇航员的生活状态。手势辅助应注意的是,首先,手势对有声语言有辅助、活化作用;其次,当遇到语言难以表达的事物时应借用手势;最后,要注意手势不能单一化、固定化,要灵活运用。
作者:冯雷 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