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案例教学论文
1《名医医案精华选讲》的教学体会
目前,我校已为2004级至2011级共8届中医教改实验班学生开设了名医医案精华选讲。此外,从2011级开始,名医医案精华选讲不再局限在中医教改班,扩大到整个中医学专业。通过听取、参与和主讲这8届中医教改实验班及2011级中医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笔者有如下体会。
1.1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与自学、分组讨论相结合为主。具体到个人,仍然有区别。前几届教改班学习名医医案精华选讲,主要是教研室高年资老师授课。他们临床经验丰富,除了能结合教材讲解外,还能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予以发挥、拓展,讲解的内容和讨论的内容比重持平,甚至讲解的内容稍占上风。他们更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选取的病案总量并不是太多。后期本人参与并主讲课程,发现不能完全照搬这种模式。源于自身学识有限,还做不到高年资教师举重若轻,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的程度。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授课形式上,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学生讨论的比重,降低讲授的比重,更侧重于启发和引导。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综合运用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并给予更多学生发言的机会。例如:将班上学生分为4组,既可以由4组同时分析讨论一个病案,选出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点评评分;也可以每2组分析一个病案,另2组分析另外一个病案,选出代表发言后再交叉评判评分,最后由教师分析点评评分。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利用不同的授课形式,让学生对学习保持新鲜感,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1.2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学内容选择部分《伤寒论(案例版)》中名家医案,及自编教材中李培生、梅国强等全国知名中医学家典型医案为重点讲授内容。《伤寒论(案例版)》体例与《伤寒论》教材类似,以六经统括病案。自编教材《名医医案精华选讲》是以医家来统括病案。个人在听取、参与和主讲课程中发现,如果学生事先得知病案,往往会缺乏讨论的积极性。故在授课过程中,打乱原有框架,以症统方,以专题形式讨论病案。例如设立“发热”专题,选择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桃核承气汤、白虎汤、大承气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以发热为其中主症的病案。虽然取材源自以上教材,但是因为打乱了顺序,学生不易找到答案,增加了神秘感,从而提高了讨论的积极性。同时亦是紧扣临床,体现中医药在治疗发热类疾病中的优势,并帮助学生比较分析,掌握辨证的关键,学会辨证的思路。
1.3教学效果的反馈
在名医医案精华选讲授课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能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发言,并及时完成课上讨论作业。因为在形式上采取与过去授课不同的方式,内容亦紧扣临床,病案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和不确定性,所以学生兴趣较大。学生课下及线上提问较传统讲授课程有提升,部分学生尝试临床并收获宝贵临床经验。其中,教改班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撰写联系《伤寒论》有关内容的心得体会,并形成论文。论文在导师帮助下修改完善,多篇论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在院刊《青菁杏苑》上发表。在和同学们交流中,多数同学认为开设名医医案精华选讲有其必要性,对于深入理解《伤寒论》,体会仲景辨证论治思想,尤其是六经辨证思维有较大帮助。
2名医医案精华选讲的课程反思
作为一门开课时间不长,底蕴不深的新课,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深入。就教材而言,《伤寒论(案例版)》条目清楚,分析详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内容过于细致,不利于课堂的演示和讨论,缺乏一点“神秘感”。而自编教材《名医医案精华选讲》选择的名老中医比较集中,便于学习其辨证思路和用药经验,但亦有选材不广、内容局限的弊端。就授课的规模而言,名医医案精华选讲课程适合小班教学,人数不宜太多,以不超过40人为宜,这样能给更多的同学更多的机会,而不仅仅局限于少数人的参与。就授课形式而言,以课堂讲授与自学、分组讨论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教师主要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亦会有所提升,因其在课前需要认真备课,并设计好课程的布局。同时教师要加强本学科中西医理论、临床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以便有效解答学生问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练好基本功,为今后教学、科研、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语
总之,在伤寒论案例教学中,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宗旨,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中医临床辨证思路,能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为今后走向临床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陶春晖 李家庚 刘松林 樊讯 蒋跃文 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