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特征展示
案例教学是在教学活动中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以案例为中间媒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进而提纯出相对应的原理与相关学习技巧与方法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深度等都有着重要作用,对实现高中地理课堂的高效性起到了促进作用。从实际教学实例来看,案例教学改变了以往纯粹以知识为载体的知识教学模式,转而通过案例来分析与思考锻炼学生自我思考的行为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教师与学生,其定位和行为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发生了变化,在课堂中出现共同的思维客体―――案例,因此案例教学不同于以往的传统课堂,是对高效课堂的有效探索,具备自己的特征:
1案例教学具备情境化
情境化是现代教学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探索,符合学生的思维实际,也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所以被很多老师所采纳与实践。地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就具备了情境化,案例是现实中的或者是教学的需要安排设计同时符合逻辑的材料,无论怎么样,都是把学生放在了一种生活的情境之中了,不再是干瘪的知识展示了。比如:在讲授“人口迁移”问题时,可以把从我国温州地区到法国巴黎打工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在巴黎逐渐形成了一个“温州城”的事件引入过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果是你的话,你会随着去吗?如果你也加入这种移民队伍,是什么驱使的?这样的话就会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其在真实的场景中去思考真实的问题,而不是在天马行空的自己瞎琢磨了。在实际的课堂中,收到的效果会超出预想,有的学生说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加入这种移民的好处、坏处以及对自己的影响与可行性;有的学生从时间上说现在不适合去移民,等自己的学到了知识,再去,因为他想做葡萄酒生意,而现在自己还小,不具备这种能力与可能性,所以暂时不会去加入这种移民;学生各抒己见,各种思想在这里碰撞,产生了极其好的效果,明显的课堂氛围不同,学生的积极性不同,收到的效果也不同。由此可见,案例教学具备极其强的情境化特征。
2案例教学具备探究性特征
既然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媒介,作为学生思考的对象客体,那么对这一客体进行分析与思考的过程中,就会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不然学生无法感知案例,也无法进行对其思考,如果老师关闭了开放性,那高中地理课堂案例教学就成了讲故事课堂了,因此探究性成了案例教学的又一个重要的特征。如在讲授我国南水北调的知识时,笔者把三条线的研讨成行过程大致的给学生展示了一遍,然后引导:我国为什么在借助古运河争论很大,而且耗时很长才决定下来呢?学生立刻进入的深思,这个问题看似很难,其实在刚才展示的研讨历史过程中也有所体现,学生是可以归纳出来的,那么在这一思考的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必须要靠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如果单个学生思考真的有困难,我们可以分组讨论,那么案例的探究性就彰显无疑了。
3案例教学具备典型性和针对性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老师也不可能在课堂中随手捡个案例,这也就是说,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都是老师在教学预设过程中,经过深思熟虑挑选的,那么为什么挑选这个,你是有一定教学目的的,所以案例教学中所选择的事例,我们会把他加工成案例,从而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以便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如,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引用当时的时政事件,我们在引用绝对不是就在“播报新闻”而是在新闻背景下,从地理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怎么样。那么这样的事件就不再是事件了,而是能满足我们教学需要的地理案例了。如,我们以三峡水利工程事件导入新课,在播报这一大事件过后,接着引导学生三峡的选址为什么是在这里而不是那里,或是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由此可见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不再是纯粹的事件,而是根据教学目标整合过的一类教学资源。这种案例有着明确的重点,有着清晰的目的。因此案例教学具备典型性与针对性,当然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因为种种因素难以获得充足的教学案例,而自己开发教学案例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即使在案例教学中,我们一线教师使用的可能大多是一些未经加工的素材,因此可能影响教学的效果,但这些并影响案例教学本身具备的典型性与针对性,只不过是我们没有让其体现得那么淋漓尽致而已。
作者:孟祥和 单位: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