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案例教学论文 > 高职教育管理学案例教学观念分析

高职教育管理学案例教学观念分析 

日期:2019-07-21 08:20:33人气:982

摘要: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已经成了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主要方法。然而对于高职教育,我们除了沿用这种方法以外,还需要树立不同的案例教学观,以此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效率。本文从案例学法的历程出发,深入探讨属于我国高职教育管理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观,并在新观念下对高职教育中的案例编写作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管理课程;案例教学;观念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的历程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softeaching)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原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然而真正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来研究,并大量用于教学实践的是哈佛大学商学院。1908年哈佛商学院正式成立,1919年正式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商学教育,1921年科波兰德博士(MalvinT.Copeland)撰写并集结出版了商学院的第一本案例集,由此奠定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在长达一百余年的MBA教育中,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管理学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教育制度引用了前苏联的教学模式,又受之中国传统教育方法与理念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套“应试教育”体制。1979年我国工商行政代表团出访美国,将当时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中国,案例教学法从此在中国高等教育界生根发芽。经过35年的发展,案例教学已经运用到管理学、法学、经济学、中医学等众多领域。虽然案例教学法在中国国内起步较晚,但是三十余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然可改进,需要推陈出新的地方也很多。国内外对案例教学的定义层出不穷,其表述方式也各有差异,但无论如何定义案例教学,它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对案例的)讨论掌握理论,总结管理的一般规律,重在培养学生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问题随之而来了,大学教育所培养的目标不一,学生的基础各异,如何在案例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呢?换而言之,不同层次的大专院校所使用的案例教学观就应该有差别,这种“差别”是为了让学生在适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更好的掌握管理学理论知识。高职教育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教育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它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知识不系统等等。在这种情况之下,管理学科的老师所使用的案例教学法就应该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就需要树立崭新的,适合高职教育管理学科特点的案例教学观。

二、树立高职教育案例教学观

笔者曾在《科教文汇》2015年第10期下旬刊上发表《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现状研究》一文。此文从“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案例教学法主要培养学生何种能力”,“我国高职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实施现状”等四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发现现有的高职教育理念已经形成了固态,管理学科中的案例教学在固态的教育形式下也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构架,要进行彻底的修正和改变还任重而道远,例如转变对待案例教学的态度,促进学生参与的状态,完善基础设施等等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脚踏实地,按步奏计划整改才是务实之举。笔者认为,高职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当务之急就是促进案例的编写和对案例教学观念的理清。在这两项之中理清并树立高职教育案例教学的观念又是重中之重。什么是案例教学观?高职教育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案例教学观?所谓案例教学观,就是你想通过案例教学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当下中西方共同的案例教学观就是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决策、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实用性方向是无可异议的,但是其中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案例本身的局限性问题。案例虽然是真实事件的反映,但与实际情景任然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它是特定时间特定情况下的实时记录,就算这个案例本身被我们分析清楚了,然而同样的问题又将在什么时间发生呢?换句话说,一件事情的重复出现其几率是比较小的,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案例自身的实用性大大减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仔细考虑,我们想通过案例分析找到什么,得到什么?换而言之,我们需要的,属于高职教育的案例教学观是什么?笔者认为,绝对不只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要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中,总结中国人的人性特征,只有把握住这点,才能够真正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至此我们就可以树立一个高职教育案例教学观了: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得出管理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并且总结归纳案例中所述事件的文化背景与当事人群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特征,从而提升学生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观念中了解文化背景总结人性特征尤为重要。因为管理的方法、理念是千变万化的,管理中唯一不变的就是事件背后的文化依托以及这种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人性特征。孔子曾说“智者知人”,能深入地了解人,懂得人,其管理也就会因此而顺利。将梳理文化背景以及总结人性特征作为案例教学法的一项任务,是为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实施管理以不变应万变的理性选择。

三、新观念下的案例编写建议

有了上述案例教学观,再来编写案例就有的放矢了。此时我们会非常明确,案例编写不仅仅是要求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等问题,还要看能不能体现中国文化特征以及中国人性。这里有一条捷径可走,那就是从中国人文名著中选取片段编写案例。案例教学法其实在我国古已有之,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传道授业之时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故事,例如我们今天还常说的“塞翁失马”“暗度陈仓”等成语都是曾经被使用过的教学案例。从小故事中感悟大道理已然成了中国传承文化与思想的重要渠道。像《论语》、《庄子》、《春秋》、《战国策》、《史记》等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案例库。虽然我国的古圣先贤们并没有把这套教学理念总结归纳命名为“案例教学法”,然而以真实、生动、可听的故事作为例子解析事理并吸纳经验,其本质思想已和西方的案例教学法并无二致了。为什么从人文名著中选取案例是一条捷径呢?它有两个方面的好处:第一,人文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承载着华夏文化的精神特质,这对学生了解固有文化背景铺垫了道路。第二,人文名著之所以能成为传世之作,是其中有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人物,这些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虚构的人物身上却有着中国人的思维特点与人性特点,这为总结案例背后的人性特征提供了捷径,为了解中国人的“存在样态”提供了详案。在树立了新的案例教学观之后,有一点也需要正视和面对,任何学术理念,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与劣势,优点需要发扬与利用,劣势需要屏蔽和化解。例如我们讨论的案例教学法,西方的理念是重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归纳管理的一般方法上,它是以案例的真实性为前提。我们树立的案例教学观念是以突出人性与固有文化背景为中心,以不变应万变的理念为出发点。它是建立在虚拟的环境中。两种案例教学法之间没有高下之分,也没有强弱之别,主要看使用的对象能不能接纳,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文化氛围里选取哪一种更为合适。

参考文献:

[1]马经义.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科教文汇,2015(10)下旬刊.

[2]姚丽娜.管理学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