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茶从古代就受到国人的推崇,茶对于中国人来讲,不仅仅是一种能解渴的饮品,其深层的含义也很多,从五千年前茶就已经进入中国人的视线,并形成了有关茶的哲学文化。案例教学法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各方面分析了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茶文化,提出了在教育领域茶文化的应用。
关键词:茶文化;案例教学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谈起茶文化,那么就要四千多年前谈起了,茶不是近代历史的产物,在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中,茶始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人们有很大的影响,饮茶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从一种生活习惯演变成文化习俗。直至今日,在我国,茶已经超越了饮品的地位,茶所包含的礼仪内涵和文化深意,已经上升到精神层面的高度,国人将饮茶与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挂钩,甚至演变出很多哲学思想。茶文化中包含的茶道、茶德等思想,经过历史和哲学的糅合,现如今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也已经搬进了高校课堂。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1.1课程设计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教育问题一直是中国长久以来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现代的教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固有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育,因此,开展的思想政治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之中,老师们设计的问题大都拘泥于形式,很难切合实际生活,对学生也没有什么启发。虽然教材编写质量非常高,但是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教材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教材内容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严重脱节,学生普遍认为教材内容跟自己的专业学习无关,跟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宛如“空中楼阁”,不接地气。更为突出的是,教材自始至终没有一篇完整的教学案例,教材的可读性、生动性,以及内容的感染力不强,很难引起高职院校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1.2应试教育大行其道,教学模式落后
中国传统课堂,千百年来始终难以摆脱灌溉式教学和填鸭式授课方式的束缚,学生们也深受应试教育的危害,很多课程都是掌握了知识点,具备了一定的理论能力,但是真正到应用的时候却手足无措,无法调动已经学到的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老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生只是为了上课而被动地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现在已经出现了什么情况呢,就是说,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讲台下糊里糊涂,缺乏交流使得学生无法及时得到老师的“解惑”。如果任由这种教学方法大行其道,势必会出现课堂上老师你讲你的、学生各忙各的教学困境,最终结果将导致老师厌教,学生厌学。
1.3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没有结合文化教育
在传统的理论课堂上,教师只讲解与本教材直接相关的知识,没有与现实中思想政治理论相关的知识相结合,政治、经济、文化三者本来就是不分家的。就我们研究的茶文化而言,其本质和内涵看似和思想政治理论毫不相关,实则不然,文化对政治的推动力本身就很重要,与文化教育脱节的思想政治课是不完善的。
2茶文化与课案例教学法相交融的必要性
2.1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弊端明显
2.1.1传统教育固有的弊端在实际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硬板式教育、填鸭式教学问题十分突出,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文化课基础差,尚未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加之传统授课方式的弊端,学生们已经失去了对传统课堂的兴趣和耐心,至于课堂效果,那更是无从谈起,更不用说高质量地达到教学目标了。
2.1.2学生态度不端正,消极对待九年义务教育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生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学生知识面狭小,课外知识涉猎较少,高职学生认为自己只要能顺利毕业就行,不用掌握太多的政治课知识。
2.1.3教师懈怠,不求上进高校对教师的录用,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就是进入较难,但是一旦进入学校工作仿佛就成了铁饭碗,这种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的教师评价标准,使得教师不求上进,学生也越来越提不起精神来,形成了恶性循环。
2.2茶文化融入案例教学法具有优越性
2.2.1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具体生动的生活事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再让学生感觉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空中楼阁”、“高大上”的代名词。再者,让思想理论为现实生活服务是政治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只有把理论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这门课程的现实意义所在。我们还是以茶文化为例,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同学生活中都有饮茶的习惯,但是饮茶对每个中国人来讲都是耳熟能详的事情。茶文化,不仅包含茶道、茶德等,还包含很多礼仪文化,以饮茶为案例进行教学,学生能对里面包含的政治思想有一个透彻的理解,还能很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2.2茶不仅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而且其品质和内涵从神农时代就开始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案例教学法,是在新的的教育背景和教育模式下产生的新型的、更有利于同学们掌握理论知识,也更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种方法。职业院校和一般意义上的普通院校在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还是有区别的,可能相对而言,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自己容易忽视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案例教学法能够弥补这一点不足。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将茶以影视播放或PPT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茶就在自己身边,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学生做到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茶文化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案例的答案不唯书、不唯一。
2.3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2.3.1结合授课学生的专业进行相关授课茶文化在中国的影响之深远,已经不是用语言文字可以描摹概括的了,众多的高等院校也已经深刻体会到茶文化所具备的德育思想和德育功能在教学中带来的诸多好处。但是,仅仅把茶文化的德育教育停留在说教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众多,专业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对茶的了解程度大不相同,从而导致了很多的茶文化思想教育和案例教学的融合,都被形式主义所束缚,成了学生获得学分顺利毕业的工具,失去了茶文化教学的价值。
2.3.2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基本能力作为教师无论教授的是哪一门学科,要是想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不能忽视的是学生的感受,从学生入手,从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认知上的差异性开始,甚至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和对问题的看法,这对任课教师在上课时有很大的帮助,是一举数得的举措。茶,可以每一个同学都不陌生,但是真正了解茶文化的同学多吗?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现实授课和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程度,然后决定是否需要普及一下与茶文化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茶文化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还要不定时地根据学生的情况组织案例讨论,在组织案例讨论时,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结构和学习特点,降低问题设计的难度,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
2.4案例教学时讲究问题设计的技巧与方法
2.4.1设计问题时在语言的运用上尽可能的运用诙谐幽默但又不失严谨的词句,比如“茶文化和茶马古道有什么关系”这类,问题还是原来教学目标需要提出的问题,但是在表述上可以尽量的生动活泼,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从而使学生达到想听想学想回答想思考的状态。
2.4.2设计问题的时候尽可能发散一下思维,不要太局限。避免设计一些学生们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的问题,而是要多设计一些能够思考、能够表达观点的问题。思想政治课就需要学生们多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这门课与数学之类的学术课不同,有时候很多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每个人的思想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不同,那么针对思想政治问题给出的答案就可能不同,而不同不代表不对,教师应该正确把握这一点。
2.4.3设计问题时还要把握好“度”,这个度就是不要一直纠结一个问题一个劲儿探讨,也不要仅仅表面的提出这个问题作出浅显的回答。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紧扣这堂课的知识内容,把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所占问题的比例提前整理好,超出教学范围的问题尽量不做设计。
2.4.4多组织思想政治课的教研活动,与专家探讨,邀请茶文化的相关专家开展讲座,教师联合制备课件,设计问题,多位老师共同设计课堂上要提出的问题,多种思想相互交流,会使得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不再局限于书本或者某一种观点,更加多元化,更加具体化。
2.4.5学校定期对学生做课堂反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也可以通过投递邮件的形式来定期的反映老师课堂的教学情况,把学生的想法用委婉的方式传达给老师,老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3结束语
经过理论探索和现实授课的经验总结,我们不难看出茶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而且茶文化与案例教学法的相互交融也从另一个层面开辟了高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新天地。千百年来,中国人深受茶文化的影响,人们对茶的喜爱已经超越了对一般饮品的喜爱程度。案例教学法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带给学生和教师的课堂感受也是溢于言表的,融入了茶文化的案例教学,又在此基础上为思想政治课添了一把新火,为培养素质更高的高职人才开辟出了一条新途经。
参考文献
[1]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第17页.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高[2000]2号)[Z]2000.
[3]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Z]2005.
作者:周庆 罗孝友 李菊顺 单位: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