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直辖边防管理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海南省直辖边防管理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组织评价、业内认可、以用为本;要突出政治标准,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要适应警务技术人民警察职责要求,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坚决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等倾向。
警衔的晋级
二级警督以下的人民警察,在其职务等级编制警衔幅度内,根据以上条规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晋级。
晋级的期限:二级警员至一级警司,每晋升一级为三年;一级警司至一级警督,每晋升一级为四年。在职的人民警察在院校培训的时间,计算在警衔晋级的期限内。
晋级的条件:
(一)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遵纪守法;
(二)胜任本职工作;
(三)联系群众,廉洁奉公,作风正派。
晋级期限届满,经考核具备晋级条件的,应当逐级晋升;不具备晋级条件的,应当延期晋升。在工作中有突出功绩的,可以提前晋升。
(一)总警监、副总警监;
(二)警监:一级、二级、三级;
(三)警督:一级、二级、三级;
(四)警司:一级、二级、三级;
(五)警员:一级、二级。
(一)部级正职:总警监;
(二)部级副职:副总警监;
(三)厅(局)级正职: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监;
(四)厅(局)级副职:二级警监至三级警监;
(五)处(局)级正职:三级警监至二级警督;
(六)处(局)级副职:一级警督至三级警督;
(七)科(局)级正职:一级警督至一级警司;
(八)科(局)级副职:二级警督至二级警司;
(九)科员(警长)职:三级警督至三级警司;
(十)办事员(警员)职:一级警司至二级警员。
(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督;
(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一级警督至二级警司;一)总警监、副总警监、一级警监、二级警监由国务院总理批准授予;
(二)三级警监、警督由公安部部长批准授予;
(三)警司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厅(局)长批准授予;
(四)警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政治部主任批准授予。
(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三级警督至一级警员。
初始警衔根据学历定,第一年都是见习,第二年确定,大专本科的为三司,硕士的为二司,中专的只能是警员了
然后在升到二督之前是根据警龄来晋升警衔,一般3至4年一升,有特殊奖惩的也会适当提前或推迟
一督以上根据职务来升,一督为正科至正处,三监为正处或副厅,二监为副厅或正厅,以此类推。警衔的晋级
二级警督以下的人民警察,在其职务等级编制警衔幅度内,根据以上条规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晋级。
晋级的期限:二级警员至一级警司,每晋升一级为三年;一级警司至一级警督,每晋升一级为四年。在职的人民警察在院校培训的时间,计算在警衔晋级的期限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第十四条,二级警督以下的人民警察,在其职务等级编制警衔幅度内,根据本条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晋级。
晋级的期限:二级警员至一级警司,每晋升一级为三年;一级警司至一级警督,每晋升一级为四年。在职的人民警察在院校培训的时间,计算在警衔晋级的期限内。
第十五条 一级警督以上的人民警察的警衔晋级,在职务等级编制警衔幅度内,根据其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的,可以提前晋升。
第十六条 人民警察由于职务提升,其警衔低于新任职等级编制警衔的最低警衔的,应当晋升至新任职等级编制警衔的最低警衔。
第十七条 警司晋升警督,警督晋升警监,经相应的人民警察院校培训合格后,方可晋升。
第十八条 人民警察警衔晋级的批准权限适用第十三条批准权限的规定。警司、警员提前晋升的,由公安部政治部主任批准。
一督以上根据职务来升,一督为正科至正处,三监为正处或副厅,二监为副厅或正厅,以此类推。
清末广西边防政策的实践及其影响
摘要:中法战争后的广西,边疆危机日益严重。清王朝和广西地方政府也认识到巩固边防的重要性,提出了很多边防建设的政策思想和措施。本文拟从守土靖边、兴办工矿业、发展交通、强化教育四个方面阐释清末广西边防政策的践行以及所产生的的影响,以期为今天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历史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清末;边防政策;实践
中法战争的失败以及《中法新约》的签订使中国的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广西边疆危机也日益严重,法国殖民势力直抵西南门户。面对广西边疆的剧变,清政府和广西各级政府及社会群体从不同层面提出了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促进了广西的近代化。
一、守土靖边
西方帝国主义的一次次入侵也大大加深了中国边疆的危机,对此,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体制也随之进行了改革以应对危机。就广西而言,中法战争后其国防地位和建设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因此,广西官员再向清廷奏请下结合广西实际进行变革,希望加强广西边防。具体而言,一是增设边道,调整行政区域,完善行政体制。1886年,清王朝同意李秉衡的奏请设置太平归顺道,正式设立在次年完成。1892年,清廷在接到李瀚章的奏折后同意按其意见正式设立上思直隶厅。清王朝的这些调整,使得中央的一些权利得以下放,有利于地方对该地区的治理,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提升了地方应对边疆事物的能力。二是整顿吏治,提升政府官员的素养。广西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既有土司制度,部分地区实行流官制, 所以官员能力和素养参差不齐。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和广西当局都意识到必须加强吏治的考察和整顿。张鸣岐更是严格要求自己,随时考察广西各级官员,以督促提高广西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对于功绩卓著者积极奖励,犯错的当然是要予以惩罚。一奖一惩,无疑提高了官员办事的行政效率。三是积极建设和巩固边防。中法战争后,广西边防事关西南边疆的安危,清廷和广西地方政府都很重视边防的建设,积极增加广西的军力,调整广西的军事布局,注重修建军事设施。1891年,清政府命令馗纛营移驻宁明州城,其原住地馗纛(馗塘)改设为分防讯。在广西提督苏元春的带领下,镇南关附近修建了大量的军事炮台、碉堡和军公路1000多华里的防御工事,保障了广西边境地区的相对平稳。
二、兴办工矿业
边防安全当然也需要经济支撑,在清政府和广西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广西的工矿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一是勘探矿源,开设矿局。1896年,时任广西巡抚史念组派人在百色、上思等地进行矿石等开采售卖于外省。1906年,时任巡抚林绍年借鉴云南个旧锡场经验上疏朝廷开采南丹土州芒场锡矿纾解边疆的困难。同年,他还奏请朝廷设立广西通省矿政调查局。张鸣岐在任时更是命令下属部门勘察矿产,进行化验,对开采有前途的矿场予以开发,还聘请国外留学专业人员参与工矿开发建设。并在南宁、桂林、梧州等地设立官锑总、分局,在梧州开设炼锑厂。二是引进先进技术,延揽人才。谢广绮和张鸣岐都主张引进西方技术和机器开采煤矿。张鸣岐还派人前往海外游说华侨归国投资,亲自接见侨商希望回国兴办实习,造福当地。史念组提出向外省如云南招募人才支持各厂。三是采取官商合办的形式投资设厂,节省财政。清末政府大量赔款于列强,内外交困,财政拮据。因此,广西要发展实业,谢光绮提出官商合办矿务。时任广西巡抚史念祖、两广总督张人骏也都表达了支持商办矿务的看法。南丹土州试办锡矿时,李经羲就指出由商人经理,官府督办比较合适。四是为设立工矿提供政策优惠。1901年,广西当局制定《矿务章程十六款》,明确规定了在广西设立工矿的宗旨、权利和义务。张鸣岐还就兴办工矿遇到的一些问题奏请清廷“将应征出井、出口各税,及应提官股红利,一律暂免五年”得到允准。[1]在清王朝和广西地方政府的倡议、引导鼓励下,广西工矿业获得了积极地发展,为之后广西工矿业的进一步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发展交通
清末西方的不断入侵使得国人逐渐认识到要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图自强,其中一项就是主张学习西方建设现代化的交通,比如现代航运、现代公路。清末广西在公路方面,受苏元春“开运道以利运输”思想的指导,大大改善了龙州及其周边的公路设施,拓宽了镇南关到龙州的官道,还修建了平而关至龙州、水口关至龙州的公路。这些道路的修建往往重视边防需要,但也带来了经济效益。水运方面,广西境内虽多河流,但因为地理地貌河面狭窄、山多险滩多航运条件差。为此,1898年,苏元春动员疏浚明江的岜耀滩,使大船得以航行,方便了龙州与太平府、南宁的航运。1893年,苏元春还动员龙州的商人筹集资本,以官商合办的形式组建邕龙车渡公司,以三艘车船运行龙州到南宁的水上交通,加强了南宁与龙州的关系,促进了沿线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西江的航运权,张鸣岐允准商人集资购买轮船,分利洋人。1903年,广西边防督办郑孝胥名人疏浚左江航运,并筹钱组建邕龙通济局,购置车船往来龙州与南宁之间。至宣统年间,往来龙州、南宁、梧州、百色的电船已增至于十几艘。
四、强化教育
西方列强冲击下的中国,需要跟得上世界潮流的人才,那就需要与之匹配的教育制度,国人也对延续千年的科举制也越来越不满。呼吁废科举,兴西学。就广西而言,当时主要改革教育的实践一是新式学堂的推行。清末广西历届巡抚对新式教育都颇为支持,既有官办也有民办学校,形成了大中小学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的局面。张鸣岐可以说是对这一学期广西教育贡献最大者,1906年,他撤销了广西学务处,设立广西提学使司并亲自督管,同时真诚邀请李翰芬为提学使,并在各地建立劝学所。在他的努力下,广西普通中小学堂以及各种专门学堂愈来愈多。二是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在清王朝组织的留学中,广西地方政府是积极执行清廷的政策。20世纪初出现留学救过运动,广西的知识分子也积极寻求出国,希望留学归来推动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这时期官派和自费留学生多达400人,他们大多学成归国报效于祖国或服务于地方。如这时期广西第一个留日学生马军武后来成为著名的教育家、政治活动家,推动了广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三是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因为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长期实行土司制度,即便部分地区改土归流,受教育的人也基本是些贵族子弟,少数民族家庭的孩子受教育是少之又少。1908年,在张鸣岐推动下,
各属府、州、县也逐渐幵始注意在土司、土州地区兴办教育,如修仁县金秀瑶族地方设立幵化小学所,招收少数民族瑶族苗族子弟入学。如此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为民族地区的治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在清王朝政府和广西地方各级政府的努力之下,处于西南边疆的广西在边防建设、工矿业、交通、教育多方面取得了积极的发展,为维护西南边疆国防安全积蓄了更好地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广西向近代化转型,为之后广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参考文献:
[1]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印复制中心辑印.清代(未刊)上谕、奏疏、公牍、电文汇编[Z].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印复制中心,2005.
[2]迟云飞编.清史编年第十二卷光绪朝(下)、宣统朝[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广西社会科学院情报资料室编.《东方杂志》中广西史料摘编[G].南宁:广西社会科学院情报资料室,1984.
[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奏折汇编——农业,环境[G].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广西航运史》编审委员会编.广西航运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
[6]黎日萃.近代广西边防建设与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探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作者简介:温旭东(1988-),男,陕西富平人,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师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清末广西边防政策与经济发展研究”(2019KY0753)阶段性成果。
[1] 《两广总督张人骏等复陈广西筹办矿务及派员招商情形折》,《光绪朝朱批奏折》第102辑,第123—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