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初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襄阳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初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1.职称评审条件
科研单位职称评审分为高级、副高级和中级三个级别,评审条件如下:
(1)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a. 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具有硕士学位并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
b. 在本领域内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高的创新能力;
c. 在本领域内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较高的社会影响力;
d. 在本领域内有较高的学术成果和较高的科研经费支持。
(2)副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a. 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具有硕士学位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
b. 在本领域内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高的创新能力;
c. 在本领域内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较高的社会影响力;
d. 在本领域内有较高的学术成果和较高的科研经费支持。
(3)中级职称评审条件:
a. 具有硕士学位或者具有本科学位并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
b. 在本领域内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c. 在本领域内有一定的学术声誉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d. 在本领域内有一定的学术成果和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
2.职称评审材料
科研单位职称评审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
(1)个人基本情况表;
(2)个人学习、工作简历;
(3)学位证书、职称证书、荣誉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
(4)学术论文、著作、专利等学术成果材料;
(5)科研项目承担情况、科研经费支持情况等相关材料;
(6)学术评价、社会评价等相关材料。
3.职称评审流程
科研单位职称评审流程如下:
(1)申报:申请人提交职称评审材料;
(2)初审:由评审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
(3)复审:由专家对初审合格的申请人进行综合评审;
(4)公示:对复审合格的申请人进行公示;
(5)审定:由评审机构对公示期内无异议的申请人进行审定;
(6)颁证:对审定合格的申请人颁发职称证书。
二、申报流程
科研单位职称评审的申报流程如下:
(1)申请人登录海南省科技厅网站,下载并填写个人基本情况表;
(2)申请人准备职称评审材料,包括个人学习、工作简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荣誉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学术论文、著作、专利等学术成果材料,科研项目承担情况、科研经费支持情况等相关材料,学术评价、社会评价等相关材料;
(3)申请人将职称评审材料提交至评审机构进行初审;
(4)初审合格的申请人将进入复审环节,由专家对其进行综合评审;
(5)复审合格的申请人将进入公示环节,公示期为7天;
(6)公示期内无异议的申请人将进入审定环节,由评审机构对其进行审定;
(7)审定合格的申请人将颁发职称证书。
三、学术成果怎么体现
在科研单位职称评审中,学术成果是评审的重要指标之一。学术成果的体现方式包括:
(1)学术论文:包括发表在核心期刊、SCI、EI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的论文,以及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
(2)著作:包括出版的学术专著、教材、译著等;
(3)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
(4)科研项目:包括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级、省部级、企业委托等各类科研项目;
(5)学术奖励:包括国家级、省部级、行业协会等各类学术奖励。
双碳理念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实验教学实践
摘要:本论文以双碳理念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实验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当前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分析双碳理念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影响和要求,提出了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实践探索。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学生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有效培养,能够熟练运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操作,掌握新能源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测试技术,并能够进行创新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
关键词:双碳理念;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验教学;实践能力
引言:
针对双碳理念下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要求,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实验教学内容,旨在提供学生全面了解新能源材料制备、表征和性能评估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实验教学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从事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双碳理念下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验教学内容
1.1新能源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实验:学生将学习并掌握新能源材料的制备方法,如化学合成、物理沉积、溶胶-凝胶法等。他们将亲身参与实验操作,按照预定程序和操作规范,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新能源材料样品。随后,学生将进行表征实验,运用各种表征技术,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和评估。
1.2性能测试与评估实验:学生将学习并实践新能源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他们将使用各种实验设备和仪器,如电化学工作站、热分析仪、光电子能谱仪等,对新能源材料样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热稳定性测试、光电性能测试等。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学生将评估材料的电化学活性、热稳定性和光电转换效率等关键性能指标。
1.3器件设计与性能测试实验:学生将进行新能源器件的设计与制备实验。他们将学习新能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储能器件等。学生将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设计并优化新能源器件的结构和参数。随后,他们将亲自制备实验样品,并利用相应的测试系统和设备对器件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如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燃料电池的能量输出等。
二、双碳理念下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验教学方法
2.1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我们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在课堂上,教师将详细介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研究进展,引导学生建立起相关知识体系。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2.2实验操作指导:在实验操作指导环节,教师将对实验设备和仪器进行介绍,详细解释其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师会演示实验步骤,并指导学生正确、安全地操作仪器设备。此外,教师还会分享实验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顺利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能够熟悉实验流程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2.3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撰写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归纳。学生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实验数据的含义,理解实验结果背后的原理和机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实验报告撰写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清晰地传达实验结果和结论。
三、实验教学实践与成效评估
通过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我们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了评估。以下是对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表现进行的评估结果:
3.1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表现出良好的技能掌握和操作规范。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实验设备和仪器,并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有较高的意识,能够正确处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他们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获取准确的实验结果。
3.2实验报告分析与总结能力: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展现了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他们能够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时,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解释实验结果的意义和相关性。他们能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并提出改进实验方法或设计新实验的建议。
3.3创新意识与设计能力: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展现了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能够提出创新的设计思路和改进方案。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设计新的实验方案或改进现有实验方法,以提高实验的效果和可靠性。他们能够在实验报告中提出具有一定实际意义和创新性的问题讨论和展望。
3.4团队合作与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他们能够有效地分工合作,互相协助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独立或与团队共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技术和理论问题。
结语;
通过双碳理念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实验教学实践,我们成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并为将来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实验教学与科研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宗怀,陈沛,何学侠,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无机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J/OL].大学化学,2022-04-24.
[2]杨振华,雷维新,刘运牙,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本科生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8):86-88.
[3]周晓明,任驰,高丽丽.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实验教学的探讨[J].大学物理实验,2021,34(6):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