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职称新闻 > 天津禁毒学专业副高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天津禁毒学专业副高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中华智刊网 网络日期:2023-08-21 13:42:00人气:341

天津禁毒学专业副高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一)中级职称评审 获博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在职在岗满6个月;获硕士学位,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中专毕业人员不能直接申报中级,至少需提升学历至大专。

 (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8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 5 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5 年以上。

天津市初级职称申报条件:

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并从事拟聘任专业技术工作;

大学本科毕业的,从事拟聘任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

大专毕业的,从事拟聘岗位任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

中专毕业的,从事拟聘任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

满足上述学历条件,可以有资格申请天津市初级职称了

副高级职称评审,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二年以上。2、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八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3、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4、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工作的上述相同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并在职后取得达标学历后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


管窥青少年禁毒防控体系的构建

【摘要】青少年吸毒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的社会问题之一,构建青少年禁毒防控体系是当前毒品形势对禁毒工作的要求,也是遏制毒品泛滥的有效对策。当前,毒品问题对青少年人性的危害,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青少年禁毒防控体系是一个结构复杂、规模庞大、因素众多、功能综合的大系统。

【关键词】青少年禁毒防控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1-0021-02

现实中,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严重问题。来自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数字表明,我国最近几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此外,青少年吸毒又会助长毒品犯罪,进而破坏社会治安,造成财富损失,并且不断腐蚀其他无辜青少年陷入吸毒、贩毒和其他违法犯罪的道路,败坏社会风气。青少年禁毒教育作为禁毒斗争的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尖锐地表现出迫切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本文对建立青少年禁毒防控体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青少年禁毒防控体系构建模式的理论,以期使青少年禁毒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青少年禁毒防控体系的提出

青少年禁毒防控体系的提出建立在禁毒工作所特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对于青少年禁毒工作而言,引起毒品问题和制约毒品问题治理成效的因素很多,尽管人们习惯于把毒品问题及其治理的责任归结于公、检、法司法机关。事实上,这样的想法是非常片面和不切合实际的。

当今全球比较公认的观点是:当前青少年禁毒成效不理想,主要是由于造成毒品问题的原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并且是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仅靠一个部门、一个地区或一国之力往往难以解决。青少年禁毒工作要取得决定性成效,就必须采取既符合国内禁毒情况、又适应国际禁毒形势的措施和方法。而这些措施和方法要达到总体协调发展的目的,就必须构建青少年禁毒防控体系,系统地总结国内外开展禁毒的理论与措施,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和医疗等多种手段治理毒品问题。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最终解决毒品问题的困扰。

青少年禁毒防控体系是在毒品形势日益严峻而禁毒成效不理想的形式下提出的。当前,毒品问题对青少年人性的危害、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毒品横行的惨痛历史教训使人们再也不愿承受毒祸带来的深重灾难,这就促使人们要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寻找能够预测、预防、控制毒品问题的科学技术,青少年禁毒防控体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二构建青少年禁毒防控体系的必要性

1.毒品的滥用形势和控制态势是构建禁毒防控体系的根本原因

中国公安部门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1988年为7万,其中青少年占22%;1991年增长为14.8万,其中青少年所占比例为28%;199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的人数为25万人,其中青少年占30%;1996年吸毒人数猛增为52万,青少年占43%;2000年吸毒人数再次攀升至86万,其中青少年所占比例为65%;2004年吸毒人数超过150万,其中青少年占78%。目前各地青少年吸食的毒品种类可谓多种多样,但又以海洛因为主。据统计,在广西的吸毒者中,吸用海洛因的占99%,吸用鸦片的占0.3%,吸用吗啡、杜冷丁的占0.7%。广东省劳改局的有关人员在省女性吸毒劳教人员随机抽样调查了373名人员,其中吸食海洛因的占77.7%,同时吸食海洛因、大麻、冰毒、可卡因、鸦片以及杜冷丁、“蓝精灵”等镇静药物两种以上的占28.8%。进入新世纪以来,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兴奋剂在我国的滥用已经颇具规模,尤其是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的问题比较突出。

2.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发展是构建青少年禁毒防控体系的时代背景

今天,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各个国家之间生产和消费的联系更加紧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全球化的毒品问题凸现了出来。时代的发展要求青少年禁毒工作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有机整体。比如,我们过去的禁毒国际合作主要集中在缉毒方面,主体内容是情报的交流。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禁毒政策、戒毒工作、替代种植、禁毒法律法规等方面都成为了多元合作的新领域。没有国际合作,要解决我国的毒品问题是行不通的,没有依托于禁毒防控体系的国际合作,要彻底、有效地解决毒品问题是不现实的。实际上,禁毒斗争是一场“世界大战”,中国的青少年禁毒斗争只不过是一个局部战场。

3.中国社会转型期内出现的问题对禁毒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生中国社会转型,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相继凸现出来,贫富差距问题、下岗问题、流动人口问题、农民工问题、社会帮教问题、艾滋病问题等都不同程度地与毒品问题产生联系。例如,从1995年至2004年9月,全国累计报告的89067例艾滋病毒感染者中,吸毒人员占41.13%。吸贩毒人员以盲流人员和贫困地区人员为主的情形越来越多。解决转型期内社会问题引发的毒品问题,绝对不能简单、孤立地治标不治本,而禁毒防控体系恰恰能够在这些方面发挥其涵盖面广、综合性强、指向明确的优势。

4.禁毒工作的实践迫切需要构建禁毒防控体系,同时也为其奠定了基石

青少年为吸毒易染人群。据调查,吸毒人员中90%以上是17~20岁第一次接触毒品,摇头丸、冰毒等新型毒品初次使用的年龄则更早,大多在15~19岁之间。青少年为吸毒易染人群,但许多青少年对毒品知识缺乏正确了解。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不得不重视青少年的吸毒预防,加强校园毒品预防教育迫在眉睫。

避免青少年涉世之初误入吸毒歧途。在校学生吸毒的人数并不多,但一旦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吸毒人员就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学校被喻为象牙塔,长期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学生,由于学校的单纯和教师的严格管理,使其能保持在校园中不接触毒品,但一旦走上社会,社会的复杂让其一时难以适应,如果对毒品知识缺乏了解,尤其在有人引诱,或朋友劝说,或工作无望、心情郁闷的时候,容易滑向吸毒的深渊。因而在校时期的毒品预防教育,是避免学生毕业或辍学离开学校后涉世之初误入吸毒歧途的有效方法。

减少青少年新吸毒人员滋生。目前我国青少年新生吸毒人员尚未得到控制,国家提倡开展毒品全民预防教育,以期减少和控制青少年新吸毒人员的滋生,要真正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最普遍、涉及人数和范围最广的应该是学校。学校是集中教育的场所,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要求每个孩子在小学和初中的九年时间为义务教育时间。在这九年的义务教育时间里有计划地开设有关毒品预防知识的课程、采取有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则能使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较好地掌握毒品的有关预防知识,从而真正实现禁毒预防的全民教育,使每一位公民在走上社会之前都接受毒品预防教育,从而远离毒品,减少新吸毒人员的滋生。

笔者认为,为了解决目前禁毒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全面构建禁毒防控体系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有效途径。

三青少年禁毒防控体系的构建

1.构筑青少年禁毒防控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1)构筑严厉打击涉毒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主要做法:强化禁毒情报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大力培育新的破案增长点;强化经营侦查手段,有效加大打击团伙毒袅力度;强化对贩毒案件规律特点的研究,努力提高利用网络堵通道的斗争实效;强化诸警种联手作战机制,充分发挥整体作战优势。

(2)构筑严密的全社会防毒拒毒工作机制。主要做法:突出对易吸毒人员的禁毒宣传教育,防止因无知好奇而染上毒品;突出对吸毒成瘾知识的宣传教育,防止因追求刺激而尝试毒品;突出新型毒品危害的宣传教育,防止毒品问题雪上加霜;突出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禁毒斗争的宣传教育,对毒品问题实施群防群治。

(3)构筑严实的控制毒情发生与发展工作机制。主要做法:开展戒毒出所人员的社会帮教工作,有效控制复吸和减少新滋生;开展娱乐场所防毒拒毒工作有效控制;开展易制毒化学品的全面管理监控工作,有效控制其流入走私或制毒渠道;开展禁毒进社区工作,有效控制毒品侵入毒情发展。

毒品问题具有供求互为因果、互为消长的规律特点。解决毒品问题,必须通过严厉打击制贩毒品活动,有效减少毒品供给;必须通过预防教育减少染毒人群,通过控人(戒毒场所人员)、控场所(歌舞娱乐场所)、控物品(麻醉、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控基础阵地(社区、村居),以遏制毒情的发生、发展与蔓延,有效减少毒品需求,才能防止青少年吸毒,青少年禁毒工作的成效才会明显。

2.建立青少年三位一体禁毒防控系统

青少年吸毒人数从1988年的22%增长到2004年的78%,增长的速度令人怵目惊心。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毒已经成为全社会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对青少年禁毒的监督和控制,要用社会控制手段综合研究青少年禁毒,建立预防和解决青少年禁毒的“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如公安部门、民政部门、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应加强横向联系,互相合作,共同来研究三位一体防控网络的具体事宜,并及时制定相关规章、条例来明确学校、家庭、社区三者在防控网络中的关系、地位,必要时可以建立一个“联合部门”。制定的规章与条例可以规定:学校为防控网络中的早期“预警”部门,家庭为问题“确认与初步解决”部门,社区为问题解决的“核心”部门,三者之间存在着义务关系同时也有各自的权力。还应该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协调家庭、学校及社区的利益关系及矛盾冲突,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彼此的行为,明确各自的权力与义务。

学校作为早期“预警”部门,担负着教育与早期发现的重任。青少年在学校活动时间比较长,他们的吸毒行为有可能在校园中表现出来。学校在平时应该注意向青少年渗透有关防毒方面的常识,使其能够产生防毒意识。一旦怀疑或发现青少年有吸毒行为,校方必须及时地向家长反映,并在必要时采取简单的措施。

家庭作为问题“确认与初步解决”的部门,对学校反映的情况确认之后,不能因为“面子”问题而隐瞒,相反有义务及时地将情况报告给所在社区。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青少年的救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区对辖区吸毒人员的掌握与管理。社区作为问题解决的“核心”部门,除了平时的禁毒、防毒的宣传工作之外,也同样有义务对青少年吸毒者提供帮助。三者之间义务关系的背后也存在着各自的权力。学校在发现青少年有吸毒行为并且已经造成严重的恶果时有权进行处理,包括给予处分或直接与戒毒所取得联系;家庭有权在上报社区的同时向其他机构寻求帮助;社区在为青少年提供救助时有权收取一定数量的费用等等。

3.建立青少年禁毒反馈系统

青少年禁毒信息反馈系统是为及时发现青少年禁毒决策和决策实施过程中的偏差,并对青少年禁毒系统工程构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而建立的信息情况回报职能系统。反馈是评价工作成效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不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对禁毒防控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反应迟钝,就会导致后续防控效果的偏差和失误。对于青少年禁毒防控体系而言,反馈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内部反馈系统和外部反馈系统。内部反馈系统主要依托禁毒的成员单位构建的日常信息情报报送渠道运行;外部反馈系统主要依托新闻媒体和信访等部门开展。

四结语

构建青少年禁毒防控体系是当前毒品形势对青少年禁毒工作的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方面。青少年禁毒防控体系的构建并不是公安一家的事情,也不是单靠几个部门“各人自扫门前雪”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涉及的单位和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在禁毒委的统一领导下,以公安机关为主,检、法、司、海关、工商等部门共承其责,协调相关单位之间的业务合作;在公安机关内部,公安禁毒部门同样需要依靠边防、治安、刑侦、监管、铁路、交通、民航等不同部门的密切配合,使禁毒防控体系得以优化并发挥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赵翔.毒品问题研究——从全球的视角看贵州的毒品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2]林默彪.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J]社会主义研究,2004(6)

[3]王珑玲.我国青少年涉及毒品的现状、成因、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0(6)

[4]胡金野.中国对世界禁毒事业的重大贡献[J]理论界,2006(1)

[5]钟岩.新时期中国毒品禁而不绝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行政与法,2005(7)

[6]崔敏.毒品犯罪发展趋势与遏制对策[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7]夏国美.社会学视野下的禁毒研究——青少年吸毒问题调查[J].社会科学,2003(10)

[8]张晓春.构建禁毒系统工程体系的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7(2)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