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女性学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天津女性学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一)中级职称评审 获博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在职在岗满6个月;获硕士学位,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中专毕业人员不能直接申报中级,至少需提升学历至大专。
(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8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 5 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5 年以上。
天津市初级职称申报条件:
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并从事拟聘任专业技术工作;
大学本科毕业的,从事拟聘任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
大专毕业的,从事拟聘岗位任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
中专毕业的,从事拟聘任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
满足上述学历条件,可以有资格申请天津市初级职称了
副高级职称评审,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二年以上。2、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八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3、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4、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工作的上述相同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并在职后取得达标学历后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
女性主义叙事学下《伟大的孤独》中女性意识觉醒
摘要:美国作家克里斯汀·汉娜(Kristin Hannah)的小说《伟大的孤独》(The Great Alone,2018)是一部反映美国女性在越战后经历的悲惨家暴生活,如何重获新生、自由及希冀的反父权制、反战争题材作品。作者一改故辙,不提越战前线,而以不牧之地阿拉斯加为背景,讲述了战后创伤家庭的女性凄苦但坚毅、悲凉却勇毅的成长故事,彰显出女性不惧战后暴夫及恶劣环境,协心戮力服田力穑的积极调适精神。文章从小说的女主人翁蕾妮的困境为切入点,研究被主流社会排挤在人迹罕见的阿拉斯加女性,如何通过特有的性别经历对女性身份进行诠释,从而获得认同感,探索女性的声音,倡议的两性和谐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关键词:女性主义叙事学;《伟大的孤独》;性别平等;美国文学;女性意识
美国作家克里斯汀·汉娜撰写了超过20本畅销书,畅销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女性小说的聚光灯”(Klems 2011),史诗般的女性小说家(Sudermann 2019)。《伟大的孤独》于2018年出版后,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备受评论界瞩目。小说男主人公恩特在参加越南战争返还家园,患上战后心理综合征,变得暴戾孤僻,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在未获得妻女的同意下,毅然决然举家搬迁到荒无人烟的阿拉斯加。“伟大的孤独”一方面表达是女性生存在阿拉斯加这个不毛之地,面对家暴的孤立无援的凄惨状态,另一方面隐喻的是女性克服阿拉斯加艰苦生活,不屈不挠的坚毅精神。
一、女性主义叙事学
2019年,王丽亚教授在《外国文学》中介绍了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美国叙事学理论家兰瑟开创性提出“女性主义叙事学”(Feminist Narratology)的概念,倡导将性别引入叙事学研究,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叙事符号研究发生关联(王丽亚 2019)。申丹教授认为,女性主义研究者主要是聚焦于故事的事实,关注故事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等描述,而女性主义叙事者则重视的是故事事件的叙事结构特征和结构关系(申丹 2004)。学者刘静表示,“声音”是女性主义学及叙事学共同关注的交叉元素,可以从作者型叙述声音、个人型叙述声音及集体型叙述声音进行文本及结构分析(刘静 2005)。
二、作者型叙述声音
作者型叙述声音, 实际上是指“第三人称叙述,一个异故事的,集体的并具有潜在自我指称”的叙述者。而苏珊·兰瑟之所以放弃使用“全知叙述”这样的说法, 其实是想强调在女性写作中“这样的叙述声音产生或再生了作者权威的结构或功能性场景”(高小弘 2019)。
三、个人型叙述声音
“所谓个人型叙述声音就是指那些有意讲述自己故事的叙述者。在女性写作中, 如果说作者型叙述声音能提供一个让女性写作者展现广博知识和睿智判断的宽广天地, 那么个人型叙述声音就只能解释作为人物的女性叙述者自身的经历。因此, 个人型叙述声音无法为了强化话语权威采取性别弱化甚至“无性别”的中性掩饰手段”(高小弘 2019)。
四、集体型叙述声音
所谓集体型叙述声音, 在女性写作中指的是某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体成为叙述故事者。在具体的操作中, 既有叙述者代某群体发言的“单言”形式, 也有复数主语“我们”叙述的“共言”形式, 还有群体中的个人轮流发言的“轮言”形式。在单一人称的叙述声音一统文坛的时候, 集体型叙述声音确实是非常少见的叙述形式。按照苏珊·兰瑟的说法, “与作者型声音和个人型声音不同, 集体型叙述看来基本上是边缘群体或受压制的群体的叙述现象”(高小弘 2019)。
五、作者型叙述声音:《伟大的孤独》
《伟大的孤独》运用的是作者型叙述声音,即第三人称对小说进行主题部分的叙述。当读者在进行小说阅读时,认为叙述者面对面对读者进行故事的陈述,更为容易地将自身置于故事全局之中,产生对故事主人公的女性身份认同。小说第一章是女主人公蕾妮的第三人称视角进行故事的陈述。从少女蕾妮的视角进行故事的陈述,可以自然的将读者站在一个未成年少女的角度去体会到故事中其在经历越南战争的父亲恩特对家庭进行的父权制独裁专制的内心恐惧,同时,蕾妮母亲坷拉在遭受丈夫的殴打时候的无助。恩特在经历了越战后,他的性格从战前的温文尔雅、乐观大方变成了反复无常、暴戾恣睢的暴君,在正常的社会上无法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恩特不顾蕾妮的学业和妻子的感受,毅然决然搬迁前往不毛之地、常年不见阳光的冰天雪地-阿拉斯加。
从少女蕾妮的女性视角来看,拮据的生活进一步扭曲了恩特的内心。父亲恩特的决定如圣旨一般,母亲和她失去了女性的声音。恩特在辗转在几个城市都无法生存以后,将其男权思想彰显得淋漓尽致,在未跟岳父岳母沟通的情况下,也未与妻女进行任何的商量,为更好的稳住其男权的地位,将妻女二人在地域上进行统治,圈养其妻女到“非文明”的处女地-阿拉斯加。母亲刻着那个时代女性对于男权压迫逆来顺受的特征。对于一个14岁少女,正在人生成长转型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很好适应环境的阶段,蕾妮开启了跟着其父亲学习了打猎生存,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逐渐锻炼了她的心智,逐渐成长,成熟。在蕾妮看来,母亲唯唯诺诺且软弱无能,母亲甚至在遭受恩特多次家暴、甚至将她打到骨折,她都没有进行任何的反抗。蕾妮多次提议与母亲“逃离”阿拉斯加,这个环境与男权对他们进行统治暴行的地方,她的母亲无动于衷,像极了古代女性“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三从四德的女性,但正是母亲的懦弱,加速了蕾妮的成长速度。
蕾妮似乎是在一夜之间长大的,她目击了父亲对其母亲进行了无数次家暴。在起初的时候,她是恐惧、害怕、心惊胆战的,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蕾妮逐渐成长了,直到有一天,她拿起了猎枪,将正在对其母亲施暴的时候,她亲自击毙了她的暴君父亲,迎来了小说的高潮。在蕾妮的叙述过程中,读者可以全方位体验一个少女成长过程当中,对于母亲的懦弱以及父亲的暴行专制统治下的心理恐惧到愤怒到最后的反击成长过程。蕾妮对其父亲进行反击的行为预示着蕾妮女性意识的觉醒,象征着新一代女性推翻父权统治。
六、《伟大的孤独》叙事时间
《伟大的孤独》的叙事者在叙事过程整体是按照故事的时间发展顺序进行的,按照时间顺序的发展顺序进行小说的叙述,女主人公蕾妮的个人成长经历也展示出来,从懵懂的未成年少女时代、过度到青春期的少女时代、逐渐了解家庭中父母之间的关系及家庭秘密、到荷尔蒙旺盛的叛逆恋爱阶段乃至怀孕生子的少女到女人的成长全过程,乃至最后母亲肿瘤去世、一个人重返阿拉斯加进行自首坦白的救赎过程。整个时间发展的顺序让读者清晰的体会到一个无知少女在荒芜的阿拉斯加逐渐成长、成熟的过程。一个女性从缺乏自己的声音到最后逐渐发出自己的声音的全过程生动的阐述出来。
七、结语
《伟大的孤独》是一部女性叙事的著作。小说从女主人翁第三人称的角度讲述的雷妮从缺乏女性独立自主意识的懵懂无知少女,在阿拉斯加的不毛之地上,对于父亲的专制统治不知所措,到最后女性意识的觉醒。女主人翁最终站起来为其母亲直面反抗家暴多年的父亲,最终走向胜利的少女成长故事,揭示了过往女性对于自身长期自我压抑导致自我保护意识的缺失,到最终发出女性的声音,女性声音的觉醒。小说的女性主题清晰,呼唤女性读者学会学习成长,对于两性不公平、不公正的经历及男权的专制压迫,要果敢行动、学习且进行强有力的反击,争取女性应有的自身的合法权益,为女性的身份获取认同。
参考文献
[1]高小弘."论20世纪女性写作叙述声音的艰难生成."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0.03(2019):21-26. doi:10.16601/j.cnki.issn1002-5227.2019.03.004.
[2]克莉丝汀·汉娜.伟大的孤独[M].康学慧,译.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0.
[3]申丹.叙事形式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评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136-146.
[4]苏珊·兰瑟.虚构的权威[M].黄必康,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王丽亚.“西方文论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外国文学 .02(2019):102-111. doi:10.16430/j.cnki.fl.2019.02.011.